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偶读一则故事,使我对习惯成自然这句俗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被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住的千斤大象,纵有千斤之力,挣脱不了一根细链,都是习惯使然。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用一条粗铁链将它绑在牢固  相似文献   

2.
刘玉东 《劳动保护》2014,(10):68-70
<正>人是安全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人失误造成事故,就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安全管理、评估,矫正不安全行为,激励良好的安全习惯。行为安全观察作为一种安全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安全工程技术领域已有初步的应用。行为安全观察是一种创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有助于改进员工的行为模式,减少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财产损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寰球公司")在新加坡的双线乙烯项目,就应用了行为安全观察。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技术与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人员疏散行为的目标规则、约束规则和运动规则 ,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了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 ;提出了建立建筑物火灾事故的虚拟现实环境 ;建立并完善人员应急疏散行为数据库 ;进行了人员应急疏散行为的模拟和建筑物安全疏散性状的概率危险性评价。其研究成果可用以直观、具体地指导建筑物安全疏散设计和火灾安全管理 ,并且可作为应急决策和消防演习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4.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那么习惯性违章到底是怎么形成习惯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研。  相似文献   

5.
清晨早起,鸡啼鸟鸣,整个生物界似乎都在按着同一个时刻表在有规律地运转着。当一个人每天必须在某一特定时刻内醒来,开始不可能不借助于闹钟之类的提醒。然而,天长日久就会惊奇地发现;当你不再借助闹钟时,同样也能在大约这个时刻里醒来,甚至相差不了几分钟。生物钟并不像闹钟那样,任人随意摆弄,它是人们长期规律生活养成的一种习惯,想在短时间内建  相似文献   

6.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那么习惯性违章到底是怎么形成习惯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研。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任何不安全行为"等类似的安全管理规定或制度,以此去要求或规范一线员工在作业时,如果发现周围其他的作业人员存在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提醒或制止。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员工并不愿意接受同事之间的"提醒",认为是在"找茬"。那么,想要使"提醒"更容易被接受,笔者认为,不论是"提醒"者,还是被"提醒"者,都  相似文献   

8.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那么习惯性违章到底是怎么形成习惯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研。  相似文献   

9.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那么习惯性违章到底是怎么形成习惯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研.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上是由于人的不良习惯所引起,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降低企业生产事故率的决定因素。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人的习惯养成规律,笔者首次提出了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习惯养成理论——行为路径管理体系:即首先设定一个清晰的行为路径,通过学习或培训并进行反复实践以及过程纠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在企业应用行为路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设定作业路径必须达到四个要求:精细化、程序化、标准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在培训阶段,必须使被培训者充分掌握设定的作业路径;在过程纠偏阶段,必须把握好代价原则;在实践阶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面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其造成的伤害,常常觉得无从下手,经过良好培训的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更是让管理人员深感困扰。那么,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习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笔者在长期推广STOP(杜邦安全培训观察课程)和"安全加"行为安全观察计划的工作中,曾和学员一起通过行为分析法来寻找答案、对症下药。如某公司生产经理去车间安全巡视时,经常看到员工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2.
人是安全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止人失误造成事故,就要对人的行为安全进行观察、评估,矫正不安全行为,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行为安全观察作为安全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安全工程技术领域已有初步的研究。从分析人失误着手,介绍行为安全观察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设计,并提出行为安全观察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玉宝 《安全》2012,33(12)
有人说,事故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也有人说,事故是一面镜子、是一声警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事故是灾难是因为它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人亡家破,使许许多多的企业破产倒闭;说事故是镜子、是警钟、是财富,是因为事故作为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作为一声警钟,它可以让我们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已经发生过的悲剧不再重演,避免以后更大的事故损失.然而,如何才能让事故不再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如何才能让事故真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下面两起事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事故的发生不仅有作业者安全态度、行为动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原因,而且也有作业者的不良嗜好和习惯方面的原因。从人的生理角度看,不良嗜好和习惯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倾向,尽管某些嗜好也有一点好处,但也是受百害才得一利,所以认识嗜好和习惯对安全作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很有现实意义。 一、习惯和嗜好 习惯是人后天学习而巩固起来成为需要的特殊行为倾向。一般情况下,习惯是由特定的情景刺激和相应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巩固的、暂时的由神经系统激发的,使人在某种特定的情景刺激下,自动地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按巴甫洛夫的说法,习惯是一种在长时期的反复刺激和训练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5.
葛晨迎  张树川  杨文旺 《安全》2022,43(1):31-35
为系统分析矿工在机电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关联因素,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文从煤矿安全生产网和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煤矿事故案例中选取2015-2021年发生的90起机电运输事故作为案例样本,统计分析煤矿机电运输中不安全行为在动作分类、班次、月份、地点和岗位5个维度的分布特征;运用Apriori算法研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这5个维度之间存在的关联规则。研究表明:在3个班次中,中班时间段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比率最高;在一年中8月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最多;处于工作面中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一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重点防治一线工人在中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晚班时冒险作业这一行为,有利于加强工作面的巡检力度,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解决目前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如记录离散、行为上报滞后等问题,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首先,从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方式入手,构建针对不安全行为的结构化存储机制;然后,选取不安全行为的采集方法,构建不安全行为的分析方法;最后,对不安全行为管理流程进行展示与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是可行的,可促进施工现场大量离散数据的整合与处理。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重要致因,抓住主要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避免因分类随意而模糊各类不安全行为诱发机制和行为规律的差异,是客观识别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概念、致因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为此,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和MATLAB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进行了量化分类.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的频率和意向性是区分不安全行为的代表性行为特征;根据不安全行为在二维平面上的自然分布状态和特征,可将其分为技能偏差型、感知偏差型、习惯偏差型和程序偏差型4类,据此建立了分类框架,并分别提出了"转移风险""体验事故""降低频率""纠正短视需求"的纠偏策略;提出分类对不安全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般认为,每天最热的时候在14时左右,此时的太阳最厉害。其实,14时的太阳已经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这就是最高气温效应。该原理引发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思考:一方面,了解该原理有助于提醒每个个体未雨绸缪,特别是在事故率较低、安全管理取得成效时,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坏苗头;另一方面,理解最高气温为积累所致,有助于提醒个体注重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行为的一点点累积,从小事上注重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提高参与者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9):46-46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关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安全管理专家海因里希认为,绝大部分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这一比例占到了88%。事实上,行为安全管理不仅关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包括组织不安全行为,比如不合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问题的安全文化。行为安全管理非常重要,但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