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XG-冷原子吸收型数字测汞仪对水汞等进行纳克级别以下的极微含量分析。测量中加入的一些试剂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本文分析和介绍了测定中添加试剂的影响情况和一些实测数据分析实例;并提出了一般的解决方法,在地震和其他领域微量汞测量中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隐伏断裂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在江苏境内,大部分为松散层所覆盖。作者采用氡气、α径迹、汞、~(210)钋等四种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确定其位置及产状,其结果与钻孔资料、人工地震和精密磁测成果一致。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郯庐带江苏段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层气测量结果表明,其新活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3.
微膨胀性泥岩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的平稳运行,为研究压实作用对高速铁路微膨胀性泥岩微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冻干法将压片机制备的不同干密度的试样进行干燥,应用压汞仪定量测定其孔隙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干密度及进汞压力的增大,试验界限进汞压力逐渐增加,最大进汞量逐渐减小;不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特征分布曲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三峰特征,据此将试样孔隙分为大孔、中孔和小孔三类;采用与研究土体粒径级配类似的方法对孔隙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干密度的试样,小孔隙占比均较大;压实作用对大孔隙影响显著;采用Menger海绵模型及热力学关系模型对泥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泥岩干密度越大,泥岩孔隙内壁越粗糙,孔隙结构越复杂。研究成果可为膨胀泥岩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地区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夏40年灾害性冰雹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0年5-9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相应时段的NCEP/NCAR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夏灾害性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然后对74次有灾情记录的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冰雹主要分布在南部六盘山区和北部贺兰山区,集中出现在6-7月;冰雹发生于“西高东低”环流背景下;产生冰雹天气主要有平直气流、两槽一脊、一槽一脊和一脊一槽等4种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低涡和冷槽,这几种系统往往是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在不同的环流背景下,不同影响系统造成的冰雹天气落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震后城市交通系统连通性模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从历史震害经验出发,分析了震后城市内部道路通行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路段通行概率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路网连通性的仿真模型,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这一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光纤、保护层和粘贴层以及基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同,使得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测量应变不等于基体材料的实际应变。本文以埋入式非轴向力作用下的光纤光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利用剪滞法,推导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非轴向力和温度共同影响下的测量应变与基体结构实际应变之间的应变传递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分析,讨论了温度变化对非轴向力作用下的光纤光栅应变传递的影响,为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非轴向力和温度影响下的应变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张道口井的地质构造概况及该井测汞仪的调试与干扰因素试验的结果,并分析了汞含量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电能表检定装置B类不确定度评定中,影响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各种误差源,用电能表检定装置整体作为误差源,替代装置中测量部分分别独立的误差源,对电能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用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标定误差替代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内部各器件误差的方法是可行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计算中可减少计算步骤,简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测量土壤中吸附态汞的含量来探测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是一种地球化学的方法。笔者于1988年11月在江苏省新沂附近布设了五条剖面(每10M 取一个土样,五条剖面共取土样252个)。所有剖面都垂直断裂分布。并深挖40公分取土,以避开地表土的可能干扰。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γ射线透射法测量大型滑坡模型土壤含水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试验的精度,综合分析了影响γ射线透射法测量精度的多种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水的质量吸收系数μ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影响μ值准确性的各种客观因素。针对大型滑坡模型试验的特殊条件,对位于滑坡模型土壤不同深度处的观测点取与之对应的相同水深处实测的μ值来处理试验数据,以利于提高精度。实践结果表明,这一处理方法对于提高试验的精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事件对河南省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炳岩  孙卫国 《灾害学》2002,17(2):22-27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赤道东太平洋月海温距平序列和河南省月降水量距平序列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对厄尔尼诺事件和河南降水的周期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厄尔尼诺对河南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河南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厄尔尼诺年大多对应河南雨涝年,而反厄尔诺年大多对应干旱年;NINO海区SST的冷暖结构和河南降水的旱涝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两者都存在准2年和4-8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示踪法需对经验系数进行修正才能得到水流速度;而经验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使用,有较大的随意性。对溶质运移数学模型解析解的分析发现,由溶质浓度在观测点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计算得到的速度无法推算出实际水流速度,以此为基础的染色示踪法或盐液示踪法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溶质的弥散系数对示踪法测量水流速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弥散系数越大,质心到达观测点的时间与浓度最大值到达该点的时间偏离越远。在实验测量中,泥沙含量对经验系数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其影响弥散系数的结果;理论上水流速度增大使经验系数增大,但在实验测量中不同泥沙含量下水流速度对经验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修正经验系数时必须考虑水流中的泥沙含量和其它水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突变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在崔鹏的泥石流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用柘扑变换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泥石流突变模型;并分析了泥石流的突变条件和机制;从理论上指出了防治泥石流发生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这在设计防治泥石流工程上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8月2日至8日全国地应力测量技术专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65篇,与会代表回顾了自1977年芜湖地应力专业会议以来地应力测量技术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了用钻孔变形法测量地应力的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接触式预压元件的率定问题,发展了哈斯特率定法和围压率定法。 2.应用了水压致裂、声发射等新的测量方法。取得了一批绝对应力的测量数据,为研究我国应力场分布特征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崩滑流雷达遥感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遥感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成像雷达遥感在崩滑流识别、监测、预警中具有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新型成像雷达遥感(极化、干涉雷达)的发展,基于干涉雷达发展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以一量级甚至更小尺度测量地表形变,在崩滑流研究中能提供定量的动态信息,为崩滑流遥感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思路;并指出以雷达(SAR)遥感信息为主的多源信息复合解译,能为崩滑流灾害的调查提供更为方便、准确、及时、动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疆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涛  杨莲梅 《灾害学》2003,18(1):47-52
应用1980—2001年的6h降水量资料和雨量时程方程,首次给出了新疆地区强对流暴雨的划分标准;分析了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变化趋势和概率分布模式;发现,20世纪90年代强对流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增加,Poisson分布拟合强对流暴雨频率分布尚好,还计算了各地每年(雨季)强对流暴雨发生n次以上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D-InSAR结果比较,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巴林左旗农业资源和生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气候因子空间分布模型和产量与主要气象要素关系模型,分析确定出了对农牧业生产布局有重要影响的区划指标;应用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GIS分析技术,实现了该地区农牧业气候资源的区划,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减灾对策。为有效开发利用巴林左旗的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牧、林业生产,降低灾害的威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海啸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海啸的物理和发生条件分析了中国海啸的危险性:渤海、黄海和东海发生本地海啸的可能性很小;中国东部沿海受来自太平洋方面海啸的影响也很小;对中国东南沿海有较大影响的海啸发源地主要在南方,它们是菲律宾西侧的大地震、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的火山喷发以及中国南海的大型海底滑坡。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浪高5m的2级海啸而言,受到威胁的沿海地区的GDP占全国近1/4。从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宋雯  郭晓娜  陈睿山 《灾害学》2024,(1):118-125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极端灾害事件严重冲击了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沿海气候变化的适应手段经历了从结构性保护到非结构性保护再到有管理撤退的认知转变。然而,当前对有管理撤退的挑战和对策还缺乏系统分析。该文首先回顾了有管理撤退的基本概念演变,指出撤退作为其他适应策略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以自发性和区域性管理为主,并概述了各国有管理撤退的实践现状;其次,讨论了当前有管理撤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如土地矛盾和撤退投资回报率、撤退公平性、文化遗产与社会和感情属性、政府管理和政治风险等;第三,聚焦我国有管理撤退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指出有管理撤退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未来需要对概念、撤退阈值和行动规划、政策框架和相关影响进一步分析。前瞻性地对有管理撤退进行研究,可为沿海地区采取积极有效的气候适应行动,实现长期有效的灾害风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