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的探讨,开发出了针对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并以淮南市为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淮南生态市建设S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生态市建设SEIA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炜亮  张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7):609-611,616
突发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源评价结果关系到风险源的分类、分级和防范监管。概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从企业、公路、区域三类风险源对环境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对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趋于落后,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梳理了国内外河湖健康评价发展历程,详细列举了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法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我国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将项目后评价的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发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的概念、作用和评价原则及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影响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北部湾油田开发工程作为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尺度,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了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重探讨了各种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用地类型和不同评价尺度的实践应用,归纳各种评价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矿山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孙世群  李如忠  熊鸿斌 《四川环境》2007,26(1):51-54,66
建立省区一级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矿山环境影响因子及其相互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安徽省县区为评价单元,探索性建立了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较好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两种环境评价类型的发展情况不同,其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根据其特点概括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现状,包括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指出不足之处,并初步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环境风险评价构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刚  刘晓海 《四川环境》2005,24(4):59-62,66
本文归纳并概括了国际上和我国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构架,从环境风险评价、安全评价、健康评价、生态评价、最大可信灾害事故及最大可接受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环境风险评价一般构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构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风险评价一般构架的方法,并辅以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学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态效应逐渐受到重视.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作为较好的科研和管理技术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扩散到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多个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本研究系统综述和总结了毒害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种类、结构以及特征,归纳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主要毒害物质的风险评价模型发展状况,比较了几种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模块和特点,分析了模型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不足之处,在总结我国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模型研究和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玻璃幕墙光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栋建筑为例探讨了玻璃幕墙光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出以眩光特征和不舒适眩光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通过计算确定污染范围和控制手段。结果验证了此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