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伊川火电厂为例,调查分析了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针对该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电厂工程、灰库工程、水库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发现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灾害危险性明显受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筑类型的影响。认为电厂工程、灰库工程的库中区和库尾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灰库工程的坝址区、水库工程和铁路专用线工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相似文献   

2.
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采用存活植物构筑边坡结构,以实现某些工程和生态功能的工程技术.可为河道(流)坡岸的稳定和生态修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基本种植技术和影响工程植物生长的因素:并给出了活枝扦插.活枝柴笼、灌丛垫以及土壤生物工程与传统结构方法和水生植物全(半)系列技术相结合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土壤生物工程修复河道坡岸的示范工程,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5个月来的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在我国各类岸(边)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矸石山绿化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矸石山绿化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阶段的工程,即绿化基础工程、栽培植被工程、保护及管理工程,提出了各工程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与可靠性工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健平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1):66-69,101
可靠性工程和环境工程是型号研制过程中的两套工程体系,在确保产品可靠使用上,可靠性工程和环境工程具有互补关系,但是两者在概念和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现代可靠性工程的发展使传统可靠性工程和环境适应性工程具备了互相融合的基础,环境工程与可靠性工程的融合是现代可靠性工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计委和交通部的安排,秦皇岛港煤四期工程正在进行工程前期工作。秦皇岛港建港指挥部委托交通部一航院负责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委托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煤四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秦皇岛港煤四期工程予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已进行了第二次经济技术论证研究。交通部一航院围绕工程总平面布置,装卸机械工艺,水工及码头结构,航道,投资概算等方面进行了工程经济技术研究和论证,环保部门参加了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会,并对工程  相似文献   

6.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概况,建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标准,对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海洋资源(港航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和其他资源)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一般,可以进行适度的围填海工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建设项目工程监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特点与典型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实施,对输变电工程的目的、任务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了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为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提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建设项目工程监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特点与典型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实施,对输变电工程的目的、任务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了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为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提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污水排海工程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污水排海工程及其生物监测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描述了污水排海工程纳污海域的分区和生物学要求,并讨论了污水排海工程生物监测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某煤矿治理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及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进行了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采用了地面沉陷及地裂缝防治工程、井巷坍塌冒顶防治工程、含水层破坏防治工程、矿井突水防治工程、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及监测工程等方式,解决了矿山地质治理难题,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是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膜技术、物化处理技术、蒸发处理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用于垃圾焚烧厂沥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多数制药废水处理研究的方向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缺乏对营养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营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可以得出废水处理相关的参数。在本文中,厌氧-好氧法废水处理工艺作为制药废水处理的最主要工艺,重点对营养型基础制药废水做出分析,对污水处理厂生产条件、运行参数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成因。根据抗生素制药废水高浓度、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处理的试验情况及进展。其中物理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气浮、吸附和膜过滤等,化学处理技术有:氯氧化、高铁酸盐氧化、铁碳微电解、高级氧化工艺等,生物处理技术有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等。指出需根据当前形势从技术经济角度选用合适的组合工艺处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陈敏敏  吴琼  张震  邢瑜  赵学涛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2):2675-2682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削减控制水平,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从污水处理厂运行、污染物削减、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情况4个方面探讨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全国8 55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平均得分为60.6分,有45.4%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级评价为较差,有50.9%在一般和较好等级范围内,仅有3.6%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良好和优秀等级.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大以及位于华北、东北地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绩效总体表现较好.59.3%、60.8%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分别在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污染物削减情况的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值,52.4%、81.6%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能耗和资源再生利用情况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平均值.研究显示,相较于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污染物削减情况,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绩效水平受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情况的影响较大,建议从提高化学需氧量的进水浓度、实施工艺升级改造、加强再生水利用等方面入手,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5.
水处理剂的绿色化及其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存在污染重、处理难等污染特征,对水环境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潜在威胁,使其成为污废水治理研究的重点领域.不同水处理剂的处理效果差异大,通过对比传统水处理剂与绿色水处理剂的技术参数,绿色水处理剂体现了处理高效、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技术优势.同时对绿色水处理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关于绿色水处理剂的研发、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绿色水处理剂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与曰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MBR技术特点、分类、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发展方向。预测MBR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以及水质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和应用实例,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及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合并处理等三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阐述了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建议渗滤液处理应综合考虑水质水量、经济技术及环境等因素,优先考虑场内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对于难处理的渗滤液可以考虑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高效物化"联合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8.
高压静电场水处理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当今水处理领域中的一门高新技术。在此介绍了国内外高压静电场水处理机理和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高压静电场水处理技术研究提出几点展望。随着对高压静电场水处理机理研究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对高压静电水处理技术与其它水处理技术的联合水处理工艺研究的突破。高压静电场水处理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效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药废水的处理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农药废水治理技术方法,以草甘磷废水治理技术为例,列举了氧化法、吸附法、生化法对农药废水的治理效果,展望了新的农药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和联合处理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