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呼吸性粉尘的概念,试验粉尘的基本要求,研究了试验呼吸性粉尘的制备方法,并对研制的滤料阻尘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2.
邝卫 《劳动保护》1998,(1):39-42
对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的再认识邝卫从对全尘监测改进为对呼吸性粉尘的监测无疑是一个进步,应该继续鼓励和推广包括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在内的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但是,要把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起来,要从我国26万个千差万别矿山企业的实际出发,要允许企业依照有关法规...  相似文献   

3.
论地质勘探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开展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并对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对象,基础,内容,任务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呼吸性粉尘监测是世界各国在控制粉尘危害方面采用的一种有效技术,目前国内的冶金行业正在推广试行呼吸性粉尘监测技术,以达到逐步取代原总粉尘监测技术之目的,然而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监测方法与管理标准之间的混乱,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性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及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呼吸性粉尘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进行分工种个体性的全尘和呼尘监测,测定了各工作面粉尘(全尘和呼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和SiO2浓度。其结果表明: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的方法更加真实可靠,更真实地反映了呼吸性粉尘对井下各操作工种的致病危害,测得的各工作面各工种的呼尘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工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新式的、有效的防尘措施来降低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冶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接尘人员的增加,粉尘危害,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呼吸性粉尘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冶金工厂实际情况,经过现场实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冶金工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建立了冶金工厂采用划分粉尘单元确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和采用餐尘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方法。同时对国家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在冶金工厂的实旋提出了扩档建乩  相似文献   

10.
呼吸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简称"呼尘"。7μm的尘粒只能到达人体鼻咽部,2μm以下的尘粒可以到达人体肺部造成尘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对"呼吸性粉尘"的防御是世界课题。如果能将"呼吸性粉尘"改性成体量大于7~10μm以上不能进入肺部的"障碍性粉尘",不但可以避免罹患尘肺病,也可以避免空气污染环境下PM2.5颗粒物给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法研究侯祺棕(武汉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摘要]通过对矿山呼吸性粉尘实际危害程度评价法的研究,并经实例检验,推荐两种具有可操作性和足够准确的评价法,这对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新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呼吸性粉尘,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刘冲矿大量测试数据的解析,论证了矿山各工人群呼吸性粉尘浓度对数值遵从正态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人群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值的采用与统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正确推行呼吸性粉尘监测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质勘探行业粉尘作业的多样性 ,以及呼吸性粉尘检测结果作为指标 ,提出了对现有不同防尘措施的呼吸性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几种方法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呼吸性粉尘监测是世界各国在控制粉尘危害方面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技术,目前国内的冶金行业正在推广试行呼吸性粉尘监测技术,以达到逐步取代原总粉尘监测技术之目的,然而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监测方法与管理标准之间的混乱,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矿山粉尘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现有全尘监测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从此法在我国的试点情况和大冶有我以金属公司的实践来看,全面推广的时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6.
综采机组隔尘风帘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受民用建筑大门空气幕的启发 ,将“洁净空调技术”中的“洁净棚理论”,创新并应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防尘工程 ,设计了能阻止采煤机在截煤过程中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向司机处扩散的隔尘装置——风帘。此革新装置的原理和作用是以形成透明的“空气幕墙”将采煤司机工作区与采煤机截煤区分隔 ,阻止呼吸性粉尘向司机处扩散。在邢台矿务局葛泉煤矿 132 6综采工作面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 :该装置对呼吸性粉尘有较好的隔尘效果 ,平均隔尘效率为 72 %以上。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开展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并对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对象、基础、内容、任务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气流脉动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采样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性粉尘及其中的游离SiO2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的研究结果,根据我国国情,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国内有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呼吸性粉尘检测技术,加强监测制度和劳动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起使经济投入和治理效果最佳的科学评价体系,将尘肺病的发生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转载破碎点的粉尘分布特征,对进风顺槽沿程粉尘分布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主要产尘点为转载机机头1 m处、破碎机处和前溜及后溜处.进一步分析了主要产尘点的分散度和粉尘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转载机机头1 m处以5 μm以下呼吸性粉尘为主,PM5粉尘质量浓度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PM10粉尘质量浓度变化与之相反,治理时尘源处要以呼吸性粉尘为主,还需关注扩散滞留的可吸人粉尘;破碎机处主要为10 μm以下可吸人粉尘,PM5粉尘质量浓度开始波动较小,一段时间后升高,PM10粉尘质量浓度表现为先高后低的趋势,治理时尘源处要以可吸入粉尘为主,还应关注呼吸性粉尘的扩散;前后溜区域粉尘颗粒分布比较均匀,PM5粉尘质量浓度呈间歇性波动,PM10粉尘质量浓度变化比较平稳,治理时除考虑呼吸性粉尘和可吸人粉尘外,还应注重风流的影响,后溜处还需考虑粉尘粒径分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