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是我国最大的单金型矿床,自1966年发现以来,其成因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争论不休,但以斑岩型观点为主,如全国矿床委员会关于金矿分类的第一、二、三次讨论稿均将其划入斑岩型矿床。然而,笔者通过对该矿床主要容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金矿化在矿化时间、成矿流体来源、矿化位置等三方面关系的详细研究,却得出了与斑岩型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巴卡穆纳(Bakamuna)地区发现了一个含刚玉矽卡岩矿床,并对该矿床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该矽卡岩矿床由三个矿物特征不同的带组成,刚玉矿化主要在最外带。该矿床是由晚期岩浆流体与大理岩反应而形成的,因为这种大理岩最后富集了合Al的流体,导致Al_2O_3以刚玉的形式沉淀出来而成矿。  相似文献   

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88-295
在江西省钨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江西钨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石英脉型、岩体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钨矿床,分别论述各类型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各类型钨矿床找矿方向并预测其资源潜力。共圈定钨成矿远景区13处,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预测全省各类型钨矿资源潜力,分别为:岩浆热液石英脉型500万吨、岩体型200万吨、斑岩型约16万吨、矽卡岩型350万吨、云英岩型约50万吨。指出江西钨矿的找矿重点,一是赣北地区钨矿成矿规律研究,提出找矿模型;二是加强深部找矿理论研究,寻找隐伏矿床;三是深入其它类型钨矿(除石英脉型)研究,特别是最具找矿潜力的大湖塘式岩体——石英脉复合型钨矿和朱溪式矽卡岩型钨铜矿,可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消息     
该书详述了江西九瑞地区城门山等铜矿床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模式和成矿机理。认为该区铜矿床可分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种成因类型,即与海底喷气活动有关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和与浅成、超浅成侵人体有关的矽卡岩型及斑岩型矿床,并根据所建立的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和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填图,总结出新的找矿  相似文献   

5.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西藏日土县弗野铁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找矿前景。该矿床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石英闪长岩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层接触带、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似层状,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密切相关,矿床类型属矽卡岩型矿床。弗野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在其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江西瑞昌上湾铜多金属矿床是在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斜核部首次发现的中型矿床规模以上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分析上湾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总结该矿床的找矿标志。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呈浸染状、细(网)脉浸染状、条带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花岗闪长斑岩为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具富碱高钾及壳幔混合的特征,认为背斜核部及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薄弱面是此类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东溪—南关岭金矿是在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对矿石中钾长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金矿中钾长石主要为冰长石,是部分有序的单斜晶系低温钾长石,说明该矿床不仅成矿温度低,且初始成矿流体富K,成矿过程中存在石英—冰长石—金(银)矿化阶段,钾长石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 1.矿物地质背景和基本特征白云鄂博是举世无双的特大型铌稀土铁综合性矿床。矿床的围岩是元古界下部的硅质、泥质和碳酸盐地层。矿床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变质(1400—1500Ma)和热液交代(230—270Ma)两个阶段,主要与海西期壳幔源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海西期成矿流体活动分四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化阶段(东接触带镁矽卡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日阿布洗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含矿斑岩体为晚喜山期花岗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斑岩体与构造蚀变岩带形成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含矿斑岩体只是岩枝,矿区剥蚀程度低,主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经深部钻孔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份较多,并对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喜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侵入体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 5个金矿体组成 ,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 ,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成矿期 :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主要富集期 ,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 ,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 15 0℃~ 30 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源于中酸性钠长斑岩脉 ,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 ,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淀富集是在弱 -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斑岩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多种类型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温度、压力、盐度、密度、氢、氧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沸腾等地球化学特点研究表明 ,西范坪铜矿床形成在浅成—超浅成、中—高温环境中。成矿流体具有高盐度、高密度的特点。成矿流体曾经多次发生沸腾。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深部的斑岩浆 ,在成矿过程中有地下水加入。  相似文献   

14.
矿床宏观特征、矿体产出状态、围岩蚀变、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特征等,均清楚表明沂南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床铅、硫、碳、氧、氢等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异常铅特征,在连续增长模式下,放射性铅同位素源区年龄为2390Ma,与区域花岗-绿岩带固结时间相当。μ值介于9.56~12.17之间,显示金属成矿元素主要源自地壳,少量来自地幔。Th/U值集中在3.30~3.62之间,接近于上地壳Th/U值,表明晚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花岗-绿岩带(泰山群)是沂南金矿床的主要矿源层。硫、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矿石中的硫和碳主要源自深源岩浆。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15.
从再生珠边结构论银岩锡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岩锡矿某些强蚀变矿石广为发育酸性岩浆快速结晶的“组分过冷”现象,具再生珠边结构和再生岛边结构。其中珠点状客晶矿物为黄玉、富锂(绢)云母和锡石等。结合其它典型的宏观、微观地质特征,借鉴国内外有关富挥发分酸性岩体系成岩、成矿实验资料,认为银者锡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斑岩型矿床,应属于广义的云英斑岩矿床。其主体部分,主要是富挥发分、碱金属和成矿元素的低熔熔浆—溶液.在浅成、非平衡环境下、迅速冷凝结晶的直接产物。以此为例,笔者推出云英斑岩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达茂旗东毛忽洞金矿区内圈出工业矿体4条,产于燕山晚期的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内,受东西向东毛忽洞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化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赤铁矿化等。该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东毛忽洞断裂与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复合叠加部位,金矿化明显增强,富集成矿。结合东毛忽洞金矿成矿特征,对于本区的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山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婆泉铜矿是北山地区最大的铜矿床 ,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在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体内。本文对含矿斑岩体、蚀变岩和铜矿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和Sm 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 ,旨在查清含矿斑岩体的形成背景和成岩物质来源 ,以及含矿斑岩体与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他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 ,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混熔产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均具有较高的Cu背景值 ,可为后期Cu的富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铅和钕同位素数据表明 ,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 ,主要来自于含矿的斑岩体。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店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杂,因而属于地慢上隆-构造岩浆活化分异-深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背科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新疆富蕴阿克塔斯金矿(化)体,产于石英二长岩体与北塔山组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的接触带。受NE-SW向压扭性断裂所控制,矿化体呈脉状,分枝复脉状,金矿化极不均匀,主要为自然金,裂隙金和晶隙金。矿石具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与黄铁矿化和钠化蚀变关系密切,分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阶段,早期均-温度334℃,中期260-270℃,成矿压力约为170×10~5Pa,Lgfo_2在-47.1~36.7范围,属热液型脉状矿床,有潜在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堡子湾金矿矿石、海西期二长花岗 (斑 )岩 -石英二长 (斑 )岩及燕山期花岗班岩的硫、氢、氧、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后认为 ,二长花岗 (斑 )岩 -石英二长 (斑 )岩为堡子湾金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