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SO2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所以削减SO2的排放量是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脱硫技术是现阶段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电晕放电等离子脱硫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极有发展前途的干法烟气处理技术。在电晕放电脱硫试验中,考察四种电极在直流电源和脉冲电源下的放电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脉冲电源的脱硫效率高于直流电源。对比四种不同电极的放电性能,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喷嘴电极的脱硫效率最高,锯齿电极脱硫效率次之,角钢芒刺电极脱硫效率第三,星型线电极脱硫效率最低。其原因为放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放电极的曲率半径。当氨气从放电极喷出时,烟气脱硫效率高于氨气从烟气入口进入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半干式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干式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将含有SO2和NOX的高温烟气引入喷雾干燥塔增湿降温,然后引入电晕放电烟气净化器,施加高电压,并加入氨气,氨与电晕放电协同作用,将SO2和NOX转化为铵盐颗粒,并从烟气中分离出来,收集在极板(管)上,用水冲洗极板上的产物。将产物溶液喷入喷雾干燥塔,雾滴蒸发干燥形成较大的铵盐颗粒,加以回收,同时使烟气增湿降温。  相似文献   

3.
飞灰和水在脉冲放电脱硫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脉冲放电脱硫和除尘结合的可行性 ,研究了飞灰和水对脉冲放电脱硫的影响。飞灰对脉冲放电脱硫影响不大 ;水对脉冲放电有明显抑制作用 ,但能显著提高脱硫效果 ,提高能量效率 ;飞灰和水协同作用对脱硫有利 ,不加氨时脱硫率达 1 6 2 % ,添加氨时电晕脱硫率达 30 5% ,总脱硫率 80 2 %。  相似文献   

4.
窄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产物收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窄脉总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过程中的产物收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正脉冲流注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电粉尘以及电晕极肥大等问题,对脱硫产物的收集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氨和脉冲电晕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氨对SO2的中和反应和纳秒高压脉冲电晕产生的活化自由基对SO2和NO的氧化作用脱除燃煤锅炉排放烟气中的SO2和NO。试验结果表明:氨脱硫效率很高,但对NO不产生作用;氨和脉冲电晕共同作用于烟气中的SO2具有理想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冷库输氨管道老化腐蚀从而发生泄漏问题,建立开放空间氨气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时间、泄漏速度和环境风速对氨气在开放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时间对氨气浓度分布影响很大,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各点氨气浓度总体逐渐增大后稳定不变,不同点浓度增大的路径不同,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泄漏速度越大,氨气在同一时间内扩散范围越大,对大气环境危害更严重;风速越大,扩散区域有所偏移,但区域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可为冷库氨泄漏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湿式电晕放电脱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湿式电晕放电脱硫技术的脱硫机理、实验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式电晕放电脱硫技术能有效的去除烟气中的SO_2,脱硫效率可达97%以上,烟气的流量与浓度、放电的电压以及吸收液浓度的变化对脱硫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治理SO2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脱硫技术是现阶段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电晕放电等离子脱硫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极有发展前途的干法烟气处理技术。在电晕放电脱硫试验中,考察直流电源和脉冲电源在脱硫反应中的放电性能,相同条件下,脉冲电源的脱硫效率高于直流电源。对比四种不同电极的放电性能,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喷嘴电极的脱硫效率最高,锯齿电极脱硫效率次之,角钢芒刺电极脱硫效率第三,星型线电极脱硫效率最低。其原因为放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放电极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雾化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方式,对模拟氨气恶臭气体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电极特性、极板间距、放电电压、初始浓度、气体停留时间及雾化增强等参数对系统去除氨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参数和雾化增强过程对氨气的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在极板间距40 mm,放电电压15 k V,初始氨气浓度1000×10-9,气体停留时间10 s,负极电晕放电时,低温等离子法对氨气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雾化增强低温等离子体对氨气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晕放电下用焦化废水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脉冲电晕放电条件下用武汉钢铁厂的炼焦废水进行了烟气脱硫实验。研究表明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 ,实验中超过 85 %的SO2 被脱除 ,脉冲电晕的引入使出口处SO2 的含量进一步降低。在脱除烟气中SO2 的同时 ,脉冲电晕放电使焦化废水中油和酚的含量极大的减少 ,并使超过 99%的氰化物被除去 ,这对解决焦化废水的生化处理中的好氧微生物失活问题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降低焦化废水的生化处理的难度 ,并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该研究为钢铁企业的烟气脱硫和焦化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脉冲电晕和氨水对SO2、NO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O2,NO和空气混合而成的模拟烟气和纳秒级脉冲电源进一步研究正脉冲电晕和氨水对SO2、NO的脱除情况,以了解脱除效率与氨水添加量、电晕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获得了95%的脱硫效率,即使烟气温度较,也可以适当增加氨投入量而获得95%的脱硫效率。脉冲电晕促进了氨对硫氧化物的吸收,并使产物的热稳定性提高。氨水体身对NO没有脱除作用。电晕对NO的氧化效率达到31%。  相似文献   

12.
高压正脉冲电晕脱硫脱硝和除尘相互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O2、NO和飞灰与空气混合而成的模拟烟气和纳秒级脉冲电源,研究高压正脉冲电晕脱硫脱硝和除尘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飞灰本身就有脱硫作用,但没有脱氮作用;飞灰和氨水对SO2的脱除作用基本上为两者单独脱除作用之和;飞灰可使电晕对SO2的氧化量降低;SO2可改善高压正脉冲电晕对飞灰的收集效果。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脱硫脱硝和除尘可以在一个反应器或一个多电场的静电除尘器中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关键问题讨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书海 《环境科学》1996,17(2):86-89
介绍了SO2的3条去除路径,高能电子的解离还原路径;自由基的氧化路径;以及与氨的热化学反应路径。提出SO2浓度测试要先去氨及NOX测试先去SO2的方案。分析了温度、氨量、烟气组分及供电情况对SO2去除的影响。认为NO2及硫酸气溶胶的存在促进SO2去除的作用和脱硫与除法结合问题。最后提出利用氨与等离子体的协同作用,以热化学反庆为主路径,以等离子体活化反应为补充的脱硫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同轴流光电晕放电消除硫化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流光电晕放电消除臭气硫化氢H2S。对负脉冲供电、正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情况下,H2S消除效率及能量利用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脉冲流光电晕放电消除H2S是有效的。在负脉冲流光电晕放电过程中,H2S消除效率可达88%,能量利用率为6.74g(kW·h)。与负脉冲供电相同工作条件下,正脉冲流光电晕放电过程H2H消除效率为45%,能量利用率为2.27g(kw·h)。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可能发生的高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可能影响城市安全的危险,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提出了液氨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救援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高压静电分选A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的效率,寻求可产生较佳分选效率的电压、转速、极间距和电晕线角度。采用自制的线辊式静电分选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Ag与PET的分选效率。结果表明:将Ag与PET从二者混合物中有效分选出来的电压为25~30k V、转速为60~75 r/min、极间距为60~70 mm、电晕极角度为50~60°;当电压为30 k V、转速为75 r/min、电晕极距离为70 mm和电晕极角度为60°时,Ag的分选效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9.60%,PET的分选效率也达到了最大值为99.98%,为线辊式静电分选机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芒刺电除尘器收尘性能及离子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芒刺电除尘器与普通线板式电除尘器的收尘性能比较,认为长芒刺电晕极所产生的较强离子风是导致长芒刺电除尘器除尘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建立芒刺尖到接地极板间的电场分布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悬挂小球法测定离子风的试验方法。通过采用滑石粉、石膏和塑料3种材料的小球对离子风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芒刺尖到收尘极板中部场强为2~4kV/cm范围内,离子风速约为2~6m/s。  相似文献   

18.
液氨事故泄漏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广州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展开了液氨储罐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分析。通过对液氨泄漏后进入环境后的相关行为特征的分析,对所产生的氨气团扩展范围及其危险半径进行了定量模拟计算。计算表明,本项目的事故泄漏危害是较为严重的,液氨泄漏速度为49.34kg/s,闪蒸蒸发速度约为11kg/s,热量蒸发速度为约76.76kg/s,质量蒸发速度约为0.06kg/s,距球罐350m范围内均应撤离人群。上述环境事故后果计算结果为液氨储罐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