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预测某铝厂污水处理站在非正常状况下(污水渗漏事故)对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获知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再通过钻孔注水试验测定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最后运用GMS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地下水污染晕运移预测结果图。模拟结果显示:该工程污水处理站突发污水渗漏事故后,地下水含水层将受到COD、氟化物(F-)的严重污染,且污染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高,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模拟区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小以及地下水流场受海水顶托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溶质预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某磷矿的尾矿库为对象,研究解析法预测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勘查获得库区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选择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极端情况下,承压含水层的总磷最大扩散质量浓度在1 001 d后达到稳定。承压含水层厚度与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呈现倒数关系,当承压含水层厚度小于10 m时,总磷预测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快;在其他参数为最不利的情况下,承压含水层流速大于0.076 23 m/d时,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流速增大而减小;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扩散系数增大而减小,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扩散系数的变化可分为快速、缓慢下降及平衡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为典型的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管道十分发育,为了获得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使用GMS软件包,并采用MODFLOW的排水沟渠子程序包以及河流子程序包来模拟管道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拟建项目的废水入渗到含水层后将向西南方向渗流,最终流入黑水河。尾矿渣的淋溶试验结果显示,由于选矿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低,故预计项目建成后选矿废水对含水层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性很小。  相似文献   

4.
穿越地下水源地的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以穿越某水源地的输油管道为例,采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对管道泄漏后,石油类物质在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污染物抵达含水层后的1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持续污染情形,以及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石油在地下水中沿着地下水流方向移动,在运移20年后,受污面积可达45 937.1 m2。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案,分别为设置防渗层、确定监测井位置、增设监测井以及迁移敏感区的井口位置,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萌发对镉与模拟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中镉(Cd)与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环境生物学效应,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与模拟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比酸雨明显,是构成复合污染的主要因素.Cd~(2+)和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效应,即存在协同作用.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影响,但不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表明复合污染对这两项指标是两种污染物单因素效应的简单叠加.综合考虑,Cd~(2+)与酸雨复合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曝气技术(A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曝气法(Air Sparging,AS)凭借其高效、原位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理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的重要技术,其修复机理是将加压空气注入到饱和含水层以下,有机污染物通过相间传质作用(溶解、挥发、解吸、生物降解等)转化为挥发性污染物,并随气流迁移至包气带,再由其他抽气装置收集到地表气体处理设备。本文总结了AS技术在理论模型、曝气性能影响因素(气体流型、曝气影响半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气体流型的发展过程以及测量曝气影响半径的常见方法。地下水曝气法在国外地下水、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理论研究方面也比较成熟。文章比较了AS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认为目前该技术应朝着综合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污染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清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含水层的疏干可行性,采用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物探探查、水文地质钻探探查、水文地球化学探查及井上(下)群孔三降深大型抽(放)水试验等综合探查手段。基于放水试验资料,建立了矿井水文地质模型,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水文地质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和验证,分析了大青灰岩含水层疏干可行性。结果表明,大青灰岩含水层与下伏富水性极强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大青灰岩的疏干工作应建立在封堵大青灰岩与奥灰间导水通道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东海岛是一座具有独特水文地质条件的大陆岛,浅层含水层与大陆以浅海湾相隔,中深层承压水含水层与大陆地下水系水力联系密切。东海岛浅层地下水流场基本保持天然状态,中深层水由于湛江市区地下水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针对东海岛水文地质特点,将其模型概化成7层,并利用东海岛连续三年的地下水观测孔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较好地符合东海岛实际的地下水流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对双氧水在绝热条件下分解特性的影响,利用泄放尺寸设计装置VSP2模拟双氧水及分别掺杂0.01%质量分数Fe~(2+)、Fe~(3+)、Gu~(2+)的双氧水在绝热条件下的反应失控过程,得到绝热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依此推算出该4种试样25 kg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以及绝热条件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TMRad。结果表明,Fe~(2+)、Fe~(3+)、Gu~(2+)使双氧水的起始分解温度T0、SADT、TMRad均降低,提高了双氧水的热危险性。在Fe~(3+)的作用下,双氧水在常温下就发生缓慢分解,发生失控的可能性最大;掺杂了Gu~(2+)的双氧水分解反应最剧烈,热失控严重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地下水修复的新兴高效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成果和动态,介绍了渗透性反应墙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组成、主要材料选取,论述了其设计程序,并参考若干个国外工程实践,结合岩土工程设计理念,分析了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公式.可渗透反应墙的反应墙的厚度主要由地下水流速和水力停留时间来确定,高度主要由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的埋深和厚度决定,宽度主要由污染物羽流的尺寸决定.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具体倍数关系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加以试验模拟分析确定.一般来说,渗透系数是含水层渗透系数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某化肥企业退役场地为例,基于GIS和EVS方法,开展场地的氨氮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场地主要超标特征污染物是氨氮和1,2-二氯乙烷;土壤中氨氮超标点位浓度最大值为2808 mg·kg-1,包气带最下段土层中基本已无氨氮污染,而潜水含水层土层中氨氮污染却又加重,说明地下水中氨氮污染可能存在污染物传输的优先通道;土壤中1,2-二氯乙烷未超标,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超标点位浓度最大值为1188.52μg·L-1,说明土壤中污染物未超出筛选值无法作为地下水中污染物未超标准限值的表征条件,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均有必要;PID快速检测结果与厂区的污染源分布情况相符,对于初步筛选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藻类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藻类生物技术在水污染生态毒理学和污水生物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应用藻类生物检测技术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的毒性评价结果证明,一些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藻类的毒性顺序大致为Hg~(2+),Cd~(2+),Cu~(2+),Ni~(2+)和 Zn~(2+);酚类、酯类和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主要通过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固氮作用。有关藻类污水处理的研究资料显示,阳光的强弱,污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藻类生物量的多寡是确保藻类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固废淋溶物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探讨了矿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矿渣和尾矿等)在水的淋溶和其他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环境(土壤和水)的污染机制,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分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针对其污染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及今后需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矿业固废淋溶物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矿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矿渣和尾矿等)在水的淋溶和其他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环境(土壤和水)的污染机制,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分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针对其污染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及今后需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通常具有非常复杂的分子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起着主要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取样,采用吸附试验、红外光谱分析等研究了胡敏酸、胡敏素对混合污染物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体系中,Henry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胡敏酸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胡敏素则主要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胡敏素对污染物的吸附量高于胡敏酸,且吸附过程有化学吸附发生。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截留净化作用越明显,能够减少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危害,且胡敏素对污染物吸附的贡献率较胡敏酸更大。  相似文献   

16.
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建设项目和发展规划项目做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对重点煤矿的现场调查,揭示了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内在形成机理:开采引起地表沉陷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位埋深浅,潜水含水层下伏的隔水层稳定,只变形而不破裂是客观条件;地下水变成地表水,从而改变水的存在形式,致使水体极易遭受强烈的污染则是根本原因。针对地下水的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办法:加强矿区的环境管理、及时回填采煤沉陷坑,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上述措施如与煤矿建设项目同时实施,则煤矿区的地下水安全、环境保护都会实现。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安徽北部矿区4个典型煤矿深层地下水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样采自松散、煤系、太灰和奥灰4个含水层。在对各含水层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加附注评分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矿区主要含水层深层及区域整体开展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松散和太灰含水层中水样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d、Cr,而煤系和奥灰含水层中水样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r、Cd;整体地下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d、Cr;标准差显示煤系水和太灰水可能已受到采煤活动的扰动;松散层和奥灰水质为良好,太灰水质较差,煤系水质极差(F=7.52);整个矿区地下水水质分级为较差,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警戒线(NI=1.0),污染水平为尚清洁。  相似文献   

18.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会忽略地形地貌改变导致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由此可能造成影响预测结果的偏差。以某新建石化项目为例,利用GMS软件分别建立项目建设前、后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数值模型,对两者的地下水源汇项及流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事故工况下污染物泄漏对地下水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场地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会导致局部地下水流场特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预测结果,从而影响后续的减缓措施及监测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三氯乙烯原位生物修复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下水三氯乙烯(TCE)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三氯乙烯(TCE)好氧共代谢和厌氧还原脱氯的降解过程,将地下水TCE原位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生物因素和工程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与TCE生物降解机理相关的因素,工程因素是指与场地修复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有关的因素.结果表明,目前生物因素研究较为成熟;工程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建立正确的场地概念模型对其修复的成败有重要作用.因此,TCE原位生物修复设计前应更注重对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条件的调查,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污染场地进行更准确的概化.  相似文献   

20.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缩写为PRB)是处理和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一种新型技术。PRB中的填料与受污染地下水发生生物、化学、物理反应达到净化污染水的目的。因此,PRB填料在处理污染地下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RB的填料进行综述,以期为PRB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