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访谈的方法,研究探讨了隧道工人群体行为。对隧道工人群体的概念、特征和群体行为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适合当前情境下隧道工人群体及其行为的理论成果。本研究有助于隧道工程项目管理者更加清晰地认知隧道工人群体行为,进而有效地管理隧道工人群体,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基于群体视角分析班组中建筑工人间不安全行为传播路径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构建建筑施工班组成员间不安全行为网络传播模型。以1个钢筋工班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对得到的网络模型中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凝聚力、中心性、核心 边缘结构以及凝聚子群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构成的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密度较高,凝聚力较强,不安全行为传播明显;技术工人作为行为领袖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上,人缘较好的工人处于次级核心位置,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处于班组边缘位置;不安全行为经由核心处中间人传播到其他工人;班组中存在明显的子群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建筑施工全员安全管理水平,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特定群体结构的工人参与安全管理意愿。以二维三角晶格复杂网络表征工人群体结构。从公共物品博弈角度,构建建筑工人参与安全管理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增益系数、噪声强度及合作者初始分布情况下模型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群体结构对博弈结果起重要作用,提高增益系数与噪声强度对工人选择合作策略分别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合作者初始分布影响演化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可通过提高工人个体对安全行为投资效益的理性认识来增强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网络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其中,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消防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隧道的特殊环境和复杂性,其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对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详细说明了隧道消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隧道消防的难点,提出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以期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落实安全责任有许多层面,有政府和企业层面,有管理部门和社会层面,有领导和员工层面等等,但是关键取决于企业中班组长对落实安全责任的重视程度,是否扎实有效。因为班组长与生产一线工作人员一起面对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对工人操作和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最了解,与班组成员的切身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有感领导对建筑施工不同经验工人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群体安全氛围为中介变量,建立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有感领导核心四要素(能见度、关系、对工作团体的投入、主动管理)对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有感领导对经验缺乏的新工人群体的影响均大于老工人群体;对新工人群体,能见度和主动管理对其不安全行为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654和0.639;而对老工人群体,关系和对工作团体的投入对其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577和0.561。因此,在实施有感领导管理时,面对不同经验工人群体,应该因人而宜,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全学原理及火灾事故案例,构建了由"人-机-环境—管理"4个子系统组成的公路隧道火灾风险管理模型,建立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所建立的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一种递阶形式的层次结构,而是一种网络结构,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能够满足层次分析法所适用的条件,为此在隧道火灾风险评价中引入网络分析法,构造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模糊网络结构。网络分析法既考虑层次之间的影响,也考虑层次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克服了层次分析法中确定指标权重时只考虑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的缺陷,能够给出更加合理的指标权重。在建立的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网络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FAND"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某隧道进行了火灾风险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盾构隧道施工邻近桥梁安全评价,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工程实践,从地质水文条件、盾构施工参数、隧道工程条件、桥梁自身条件和组织管理风险5方面构建涵盖16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分级标准,提出1套基于集对分析理论(SPA)的安全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各指标等级间的联系度隶属函数,基于G1-CRITIC法确定综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煤矿生产中的群体安全投入博弈特点,针对煤矿生产参与者面临的安全投入囚徒困境(SIPD)博弈,基于NetLogo模拟平台设计博弈模型,获取不同安全投入策略的工人群体变化、死亡情况和安全收益特征,探究不同安全环境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安全水平煤矿中,消极型工人(D-worker)可以利用积极型工人(C-worker)的安全投入,快速增加消极型群体规模,并攫取高达70%的安全收益,而在高安全水平煤矿中,在制裁型工人(T-worker)影响下,D-worker安全收益可被限制到20.4%。D-worker在恶劣安全环境中将成为主流,攫取最大安全收益,产生较高死亡率,并严重损害群体安全,扭转上述局面的短期方法为抑制群体消极心理,长期方法为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煤矿安全水平提升提供安全投入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和控制群体突发事件,研究群体突发事件极端化的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研究法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群体突发事件极端化的参与者情绪、围观者行为、信息传播、政府应急水平4个维度中提取14个极端化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首先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分类;其次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构建群体突发事件极端化的影响因素层级结构网络模型.结果 表明,多层递阶的影响因素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建立群体突发事件极端化的影响结构,其中政府应急水平因素组所占权重最高.  相似文献   

11.
隧道结构的服役状况评价结果直接影响隧道养护决策,为客观合理反映运营隧道衬砌的服役状况,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专家知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目标层、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构成的隧道结构服役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隧道衬砌服役状况的4个评价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TAN方法并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建立了隧道衬砌服役状况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结合某隧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评价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隧道衬砌结构的服役状况。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推理分析,能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交互性,使得诊断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预测隧道塌方风险等级,基于塌方相关理论和工程实际,建立塌方风险等级评价因子体系,借助云理论中云雾化现象检验采用综合权重方法确定的评价因子权重,利用物元可拓理论与联系云模型实现评价因子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提出1种基于可拓联系云的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计算待评价物元与联系云模型间的综合确定度,结合模糊等级特征值确定塌方风险等级,并引入距离相似性判断风险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可拓联系云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塌方风险等级一致,模型可以较好地适用于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中的“方针”和“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管理原理是建立和运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其他原则在文中也简要地说明了。这些原则是组织的价值观和哲学的体现,并决定组织的安全卫生方针。安全卫生文化是组织的价值观、理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是人们的行事方式,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之一的“组织”中被体现出来,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控制——管理人员的责任关系,协作——工人参与,通讯联络——共识和共同行动,能力——培训和专家顾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专业网络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专业网络的几种实现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蓝牙无线专业网络技术,并阐述了其技术特点和优越性。最后设计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公路隧道施工生产安全网络智能监控系统平台,该系统将蓝牙通信技术与有线电话和互联网融为一体,组成专业网络监控网,在具有蓝牙功能的专业设备间的内部构建网络以实现无线通信,对外实现以太网接入,实现对公路隧道施工生产安全网络平台智能监控的本地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很多生产安全事故,都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要落实“四项责任”,即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这“四项责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能分割、不可替代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管理思想。只有对“四项责任”内涵理解透彻,才能保证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隧道突泥涌水事故的有效管控,基于情景分析理论,采用演化路径网络和演化矩阵模型,针对隧道突泥涌水灾害进行情景推演预测。将隧道突泥涌水情景要素归类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驱动要素和承灾体,研究各要素的属性参数;基于承灾体损失将隧道突泥涌水情景分为6级,分析灾害情景的演化规律;建立灾害全过程的演化路径网络,构建预测灾害情景状态的演化矩阵模型,提出情景状态等级的概率分布算法。将该模型应用于雅叶高速公路折多山隧道,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模拟隧道突泥涌水全过程的演化路径及情景状态,预测结果有助于隧道建设单位摸清既有能力和明确防灾任务,为其应急能力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引导和管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考虑社会相关性和网络群体间情绪状态转移的不确定性,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情绪传播机制.首先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分析网络用户群体的社会影响因素,建立未燃-阴燃-燃烧-抑燃-稳定(UDBFS)网络情绪传播模型和考虑干预措施的网络情绪传播模型;然后以新冠肺炎(COVID...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特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火灾在通风条件下隧道内风流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斯考德-恒斯雷近似算法构建通风网络解算模型,并通过隧道现场风机效率测试和通风测试,验证通风网络解算模型的可靠性;引入火区阻力和火风压公式,建立全射流火灾通风网络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铜锣山隧道射流风机正向运转效率为0.83~0.93,平均效率为0.882,风机反向运转效率为0.65~0.68,平均效率为0.665;现场通风测试结果与通风网络计算结果误差在15%以内;火灾通风阻力对隧道各支路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事故隧道支路的影响最大,横通道支路次之,对非事故隧道支路的影响最小;隧道坡率对烟气分配的影响主要为火风压引起,上坡隧道时,火风压起动力作用,火灾支路风量与坡度成正相关,下坡隧道时,火风压起阻力作用,火灾支路风量与坡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速公路中长隧道路段运营安全水平,促使驾驶人主动降低行车速度至安全范围,对高速公路中长隧道出入口段视错觉减速标线设置参数开展研究。通过实际道路试验,采集并分析中长隧道出入口段行车速度特性及视觉特性;依据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速率与视觉障碍的表征关系,得到驶入及驶出隧道时基于视觉感受最佳的期望车速值;分别建立隧道入口段顺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模型和隧道出口段梳齿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模型,选取典型初始速度及最佳期望车速检验模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驶入和驶出隧道时,最佳期望车速分别为50 km/h和60 km/h;基于模型计算,获得隧道入口段3种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和出口段1种梳齿型减速标线设置参数。  相似文献   

20.
隧道工程水环境和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密切相关 ,往往是诱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水压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对工程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力学效应表现出来。笔者通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初步解释了水压对于隧道工程力学效应 ,评价了其对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