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新近完成的1:250 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统计软件SPSS13.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作出实测统计。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0~20 cm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238.65 Tg,有机碳密度为3.28±0.92 kg/m2,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2.63~3.57 kg/m2;0~100 cm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822.76 Tg,有机碳密度为11.30±3.48 kg/m2,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9.35~11.94 kg/m2;0~180 cm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1 245.72 Tg,有机碳密度为17.11±7.04 kg/m2,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介于14.27~18.00 kg/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全区0~20、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都表现为上升趋势,有机碳库储量增加,土壤表现为碳汇功能。提供了新的土壤碳库实测统计信息,为研究中国区域土壤碳固定潜力、深入全面理解区域碳循环提供基准数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无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最新完成的1〖DK〗∶250 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实测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储量分别为5099、35647、67726Tg,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70、490、930 kg/m2。研究区主要分布土壤为水稻土、潮土,水稻土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57、385、886 kg/m2;潮土无机碳密度分别为117、854 、1537 kg/m2。研究提供最新的土壤无机碳库实测统计信息,弥补中国区域土壤无机碳库清单的空白,完善了中国区域土壤碳库清单,为研究中国区域土壤碳固定潜力、深入全面理解区域碳循环提供了基准数据.  相似文献   

3.
以宜兴市盛道茶场3、9和20 a 3个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辅以植被生态监测和土壤湿度监测,研究茶园清明采茶前蒸散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3个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日蒸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呈以12〖DK〗∶00~15〖DK〗∶00蒸散速率为峰值的单峰曲线;(2)虽然3 a茶园叶面积指数(LAI)最低,但最大平均日蒸散速率、一日内蒸散速率的极值、6〖DK〗∶00~18〖DK〗∶00最大总蒸散量、一日内不同时段的蒸散速率最大变化幅度均出现在3 a茶园;(3)茶园日蒸散速率与气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且两者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2=081*〖KG-*2〗*),在湿润条件下与土壤含水率日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但两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而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往往集中于食物的供给价值,而生态系统的调控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往往被忽略。空气调控服务属于生态系统调控服务中的一种,通过按季度检测池塘养殖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计算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再以工业制氧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估算了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价值为63 42248 yuan/a〖DK1〗·hm2。考虑到系统内部耗氧和向系统外释放含碳气体导致的价值损失,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净价值为28 88674 yuan/a〖DK1〗·hm2,其中固碳净价值为 25 46328 yuan/a〖DK1〗·hm2,释放氧气的净价值为3 42346 yuan/a〖DK1〗·hm2。相较44 0221 yuan/a〖DK1〗·hm2的池塘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值,空气调节服务价值超过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的一半以上,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研究认为,由于池塘藻类的高增长率,常规水产池塘养殖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高于一些种植业生态系统的空气调节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而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往往集中于食物的供给价值,而生态系统的调控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往往被忽略。空气调控服务属于生态系统调控服务中的一种,通过按季度检测池塘养殖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计算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再以工业制氧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估算了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价值为63 42248 yuan/a〖DK1〗·hm2。考虑到系统内部耗氧和向系统外释放含碳气体导致的价值损失,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净价值为28 88674 yuan/a〖DK1〗·hm2,其中固碳净价值为 25 46328 yuan/a〖DK1〗·hm2,释放氧气的净价值为3 42346 yuan/a〖DK1〗·hm2。相较44 0221 yuan/a〖DK1〗·hm2的池塘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值,空气调节服务价值超过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的一半以上,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研究认为,由于池塘藻类的高增长率,常规水产池塘养殖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高于一些种植业生态系统的空气调节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郊部分设施蔬菜栽培地土壤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轻度盐化土壤占5263%,中度盐化土壤占2105%,重度盐化土壤占526%,另有1579%的设施土壤盐分含量超过了10 g/kg,达到盐土〖JP+1〗的标准。(2)设施栽培土壤的可溶性盐含量与电导率(EC)均明显高于露天栽培菜地及植棉地土壤,且变化幅度大,平均值分别为66 g/kg〖JP〗和031 mS/cm。其中,10.5%的设施土壤表层EC值达到了作物生长障碍临界点(>06 mS/cm)。表层土壤中以NO-3和Ca2+的相对富集为主要特征。(3)盐分的运移同时存在着向下迁移和向表层聚集两种方式,且以表聚为主。除HCO-3外,其它盐分离子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其中,NO-3、Ca2+累积迁移量较大,在0~100 cm各土层内的含量都高于露天菜地和植棉地,硝酸盐的大量累积和向下迁移势必对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4)设施地栽培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与电导率(〖WTBX〗r=0.951 2*〖KG-*3〗*)以及硝态氮含量(r=0.644 2*)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 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 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WTBX〗(R2=0.83,0.83,n=19,p<0.01)。土壤有机碳直接参与了土团聚体的形成,SOC含量与土壤团聚度和土壤团聚状况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2,0.76,n=19,p<0.01)。各林地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速效氮含量约为速效磷的6倍,为速效钾的2.5倍。SOC与土壤主要营养元素(N,P,K)关系中,对N元素作用最明显,特别是速效氮〖WTBX〗(R2=0.66,n=19,p<0.01),对磷的矿化起主要作用,与钾元素关系不明显。土壤有机碳是决定N和P矿化的主导因子,从土壤表层到底层C/N比值呈下降趋势,C/P值约为C/N值的6倍。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土壤团聚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WTBX〗(R2=0.49,n=19,p<0.01〖WTBZ〗)。SOC对CEC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鄱阳湖多宝沙山沿沙化梯度测定了17种常见植物叶片及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以阐明沙山常见植物种与土壤C〖DK〗∶N、C〖DK〗∶P分布特征及对沙化的响应,为沙山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C〖DK〗∶N、C〖DK〗∶P分布范围为185~1273、1698~5071,平均值分别为431、3418;土壤0~10、10~30、30~50 cm层C〖DK〗∶N变化范围分别为98~463、24~465和37~450; 相应土层C〖DK〗∶P范围分别为198~759、30~905和47~765。(2)植物C〖DK〗∶N、C〖DK〗∶P对沙化的响应模式一致,均表现出在重度沙化区数值最小;土壤C〖DK〗∶N随沙化程度增加表现出降低趋势,而C〖DK〗∶P则表现出增加趋势,二者对沙化的响应不一致。(3)植物C〖DK〗∶N、C〖DK〗∶P变化主要取决于叶片的N、P含量;土壤C〖DK〗∶N的变化受控于土壤N含量;C〖DK〗∶P变化则决定于土壤有机C含量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鲤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WTBX〗(Chaoborus 〖WTBZ〗sp.)和环棱螺〖WTBX〗(Bellamya 〖WTBZ〗sp.)取代纹沼螺(〖WTBX〗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WTBZ〗成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显著下降,3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减少19%~44%,物种丰富度则减少了38%。〖WTBX〗K〖WTBZ〗优势曲线显示了同样结果。转基因鱼与对照鱼在捕食压力和摄食选择偏好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隔离湖泊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和农作物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碳足迹,分析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11910 1×106 t,增加至2010年的5872 8×106 t,增加了103倍,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总量贡献率最大。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8年赣州市碳排放量最多,景德镇市最少;(2)2001~2010年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先减少,后逐年增加,到2010年又减少,整个2001~2010年间增加3209 9×106 t。各类农作物中,水稻碳吸收量最多。2009年碳吸收量最多的是宜春市,最少的是萍乡市;(3)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从2001年的07518×106 C〖DK〗·hm-2〖DK〗·a-1,增加至2009年的1473 4×106 C〖DK〗·hm-2〖DK〗·a-1,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碳足迹最多的是赣州市,最少的是萍乡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吉安市和宜春市表现为生态盈余,其余表现为生态赤字。江西省应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控制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赣州市,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特征。研究发现,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以杉木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达16.0 kg/m2,温性松林下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7.9 kg/m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也不同,以灌木林和柏木林土壤碳贮量在土层间的差异最大。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平均厚度为56.3~98.5 cm,其中杉木针叶林土壤最厚,达98.5 cm,灌丛土壤最薄,平均厚度仅56.3 cm。三峡库区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总面积为3 313 251 hm2,土壤总有机碳贮量为 366.36 t,其中0~10、10~20、20~40和>40 cm土层分别占22.90%、18.36%、28.33%和30.41%。  相似文献   

12.
在太湖流域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洑东小流域,通过对该流域及入湖口区域沉积物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反映流域陆地侵蚀与入湖物质输入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40 a来洑东流域的入湖物质通量约为6074 t/a,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根据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速率的分布,估算出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25670 t/a,说明侵蚀总量的237%进入湖泊,其余在河道或土地内部沉积下来。近40 a来太湖宜溧河湖交界区入湖物质通量〖WTBX〗(Q)与流域土壤侵蚀速率(E)和流域面积(A)的数学关系为:E=422Q/A。〖WTBZ〗结合湖泊沉积物来源分析结果,计算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林地、茶园和水田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别为1266、58355和17293 t/(km2·a)。该结果与137Cs示踪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湖泊沉积记录可以较好地反演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及其入湖营养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2005年8月对太湖介形类动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太湖中共有15种介形类动物,其年均丰度为1 590 ind/m2,年均生物量为46 495 μg(dwt)/m2,丰度和生物量在9个湖区的分布状态相似,受介形类自身食性及行为方式的影响,高丰度和高生物量主要出现在夏秋两季的太湖东半部分(包括东太湖、东部沿岸带和贡湖)。9个湖区中,除梅梁湖和贡湖外,其它几个湖区中介形类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而太湖中终年出现物种克氏瘤丽星介(〖WTBX〗Physocypria kraepelini〖WTBZ〗)、豆形豆形玻璃介(〖WTBX〗Fabaeformiscandona〖WTBZ〗 cf. 〖WTBX〗fabaeformis)和塔尔薄丽星介(Dolerocypria taalensis〖WTBZ〗)的自身繁殖力是造成梅梁湖和贡湖中介形类丰度和生物量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两湖区中介形类丰度和生物量在整个太湖中所占比重有限,所以不影响太湖总体介形类季节变化趋势,四个季节中介形类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值总体呈现出秋>夏>冬>春的规律。在15个物种中克氏瘤丽星介和豆形豆形玻璃介的丰度和生物量最高,所以两者为太湖介形类的建群种。介形类丰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的植被密度、透明度、温度和溶氧量对介形类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和变化的影响较其它环境因子大,但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铜绿山矿冶废弃地优势植物重金属的积累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大冶铜绿山矿冶废弃地鸭跖草等5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与迁移特性,以期为矿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鸭跖草等5种植物对重金属Cu、Pb、Zn、Cd、Cr都有程度不等的高量积累,尤其是铜元素,其最高积累量出现在海洲香薷根部,达到844.65 mg/kg,是一般植物Cu含量(5~25 mg/kg)的33.8~1689倍;而在同样条件下,As在5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为018~098 mg/kg,远远低于As在一般植物中的含量(<10 mg/kg),这说明这些植物对As可能具有某种规避机制。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综合考虑,鸭跖草等5种植物都不太可能是重金属Cu等6种重金属的超累积植物。但是,它们对重金属所表现出的耐性无疑对矿冶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定位研究了25 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 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 Wiener指数25 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 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全市范围代表性水稻土采样并布置室内短期(20 d)培育实验,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动态,并分析其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为488~2731 g/kg,平均为1807 g/kg,全氮含量变化为058~284 g/kg,平均为186 g/kg;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940~1 2874,1854~8178和701~2879 mg/kg,且不同土属间存在显著差异(〖WTBX〗p〖WTBZ〗<005);土壤呼吸强度为3476~19168 mgCO2/(kg·d),平均为7993 mgCO2/(kg·d),不同土属间高低顺序为乌栅土>乌黄泥土>灰黄泥土>白土>黄泥土>乌沙土;培养期内有机碳日均矿化量为1076~6520 mgCO2/kg,平均为4046 mgCO2/kg,有机碳累计矿化量为21525~1 30213 mgCO2/kg,平均为80720 mgCO2/kg,不同土属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变化趋势为乌栅土>乌黄泥土>乌沙土>白土>灰黄泥土>黄泥土;研究区域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率为307%~758%,但不同土属间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呼吸强度和日均矿化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水溶性有机碳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594、0826、0749。〖  相似文献   

17.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林分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空间结构参数,以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数量指标,分析了青阳县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麻栎多为中度以下混交,小叶栎和枫香多为强度和极强度混交;麻栎在空间大小和重要值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小叶栎处于次要地位,枫香处于劣势地位为受压树种;从林分平面布局上看,该林分空间分布多为随机分布。分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依次是乔木层<草(含藤)本层<灌木层;而均匀度Pielou指数则是乔木层<灌木层<草(含藤)本层;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有17科18属21种植物,淡竹占优势地位,野茉莉、山胡椒等占亚优势地位;草本层有10科12属13种植物,禾叶土麦冬占优势地位,其次是求米草、爬山虎等。林分空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分析结果均表明该森林类型具有稳定结构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8.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建立生态定位观测场,对华西雨屏区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的桦木+扁穗牛鞭草、苦竹+扁穗牛鞭草、纯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4种林(竹)草植被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林(竹)草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5年后,土壤0~40 cm土层的砂粒和粗粉粒百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原坡耕地土壤继续“粗化”的趋势;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农耕地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固持土壤养分的能力,以苦竹+扁穗牛鞭草改良效果最好;与农耕地相比,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增有减,以苦竹+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植被恢复类型改良效果相对较优;虽然除纯牛鞭草地外其它3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的总孔隙度与农耕地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土壤总孔隙度都偏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值也不合理。可见土壤结构的改良并非退耕后植被恢复短期内就能实现的,还需长时间的植被保护、合理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长江中游风成砂的磁组构识别标志,讨论磁组构参数与古气候、古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新近发现的江西九江新港砂山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和磁化率定向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结果表明:①新港风成砂剖面中砂层和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的磁组构参数值具有较大的不同,亚黏土层的磁化率(〖WTBX〗κ〖WTBZ〗)在剖面中表现为峰值(均值143.27(10-6SI)),各向异性度(〖WTBX〗P〖WTBZ〗)值却表现为曲线的较低值段。砂层却与亚黏土层相反,〖WTBX〗κ〖WTBZ〗值为谷值(均值为2181(10-6SI)),〖WTBX〗P〖WTBZ〗值总体为高值段,但波动较大。②在新港风成砂剖面中大多数亚黏土层样品的磁面理度(〖WTBX〗F〖WTBZ〗)值大于磁线理度(〖WTBX〗L〖WTBZ〗),而砂层中只有部分样品的〖WTBX〗F值大于L〖WTBZ〗,说明亚黏土层的磁面理发育程度较砂层的要好。③相对于河流和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而言,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化率量值椭球体的长轴的倾角较大(22°~24°),短轴的倾角较小(45°~51°)。④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基质颗粒度(〖WTBX〗q〖WTBZ〗)的平均值(0668 8)比长江中游河流沉积物的〖WTBX〗q〖WTBZ〗值(024)偏大,反映风成砂的分选较河流沉积物的要差。上述特点可作为长江中游水成和风成沉积物的磁组构识别标志。⑤在325~262 m的地层剖面中共有9层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说明在这一期间气候不仅有9次由干冷向暖湿的转变,且每次变化的强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昆阳磷矿植被恢复地土壤肥力状况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对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以对矿区植被恢复地土壤肥力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矿区植被恢复地土壤的容重均小于18 g/cm,孔隙多,结构性较好,有益于植物的生长;植被恢复地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缺乏,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于中等和较缺乏水平,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极为丰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变异系数较大,分布不均匀,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钾为中等变异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相对小些,土壤中全钾呈弱变异,在土壤中的含量相对分布比较均匀。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或不同年代组合恢复模式土壤肥力顺序为: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麻栎林>2006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麻栎林>2007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林>平台覆土>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林>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墨西哥柏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