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沈阳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沈阳市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室内环境污染特点,为今后沈阳市开展典型室内公共场所污染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控制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室内环境质量的现状,介绍了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类型和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与预防措施,以引起大众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颂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12-13,18
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室内环境污染毒性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家具市场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分析,指出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造成家具市场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并提出采取技术支持保障和加强行政管理等措施,以达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改善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保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通常以微小气候和空气清洁度来评价。室内微小气候是由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室内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提出防护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承德市160家宾馆、饭店、歌舞厅等公共场所,80个民用建筑工程项目,80余家个人家庭装修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发现不同场所室内主要超标污染物不同,新建公共场所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已建成的重点公共场所空气超标污染物主要为茵落总数和CO2;民用建筑工程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甲醛;个人家装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六类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发现:山西省被监测的六类共83个室内公共场所平均达标率为53.2%,其中以宾馆(酒店)场所达标率最低,仅为35.7%,在监测分析的六项污染因子中,污染最严重的为氨因子。  相似文献   

8.
刘桂凤  陈正发 《环境工程》2012,30(3):109-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多,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户外和室内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淄博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居民对现阶段淄博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具体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控制方法,对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室内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公共场所、办公与居家室内装修的普及,装修材料的多样化,室内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室内环境污染源、化学污染物的分析和论述,使读者对室内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有所认识,以促进人们在家庭装修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室内环境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室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和老百姓的广大关注.在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危害之后,提出了防治和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和措施,旨在提醒人们如何获得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规划过程中,设立科学且合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公众既是环境公共物品的享用者、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又是环保工作绩效的评价者。因而有必要了解公众对环境目标的感受和评价。文章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南京5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公众对环保任务规划感知、环境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指标的感知。研究结果发现,公众对我国环境保护任务目标存在较高期盼,环境治理成效与公众感知存在偏差,将公众直观感受纳入环境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值得关注等。进而文章就提升公众环境质量获得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城市环境总体质量评价的特点,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了城市环境总体质量综合评判模型,并对福州市环境总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2008年的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人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与照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而且人维持基本的视觉功能也依赖于照明,因此照明条件是作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分析光环境中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度的因素的各种可能状态与光环境质量的关系,参照建筑行业的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对煤矿井下综掘工作面照明环境进行了评价,从而确立了两个工作面照明环境的质量等级,并据此提出了改善井下照明环境的措施。该研究可对煤矿井下其他作业地点的光照环境评价与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牡丹江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水环境是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我们通常用化学和物理指标表示环境质量,但水环境质量好坏最终是作用于生物系统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生物,生物能直接而敏感地反映出环境质量变化的状况,而水环境因素在质和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本着这一宗旨,本文对牡丹江流域(包括镜泊湖和牡丹江干流)的水生生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十五"期间的牡丹江水环境状况从另一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十五"期间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从生物角度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接受,但受困于环境信息的管理制约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从公众参与内容的构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信息的设计、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措施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环境信息的管理,初步获得了公众参与环境信息管理的内容、实施措施,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广泛执行.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是我国目前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资源作为其主要的供水水源成为了维持河北平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本文分析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多年演化情况,认为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导致了河北平原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水质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管理的尺度,在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公众健康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水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丰富现行标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全面剖析了我国现行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历程、修订依据、重要贡献、存在问题及国家需求,结合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提出未来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单项标准向系列标准转变的修订思路框架.初步阐述了由系列标准构成的“1+N”的标准体系框架,其中,“1”是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用于判断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反映水环境功能的基本水质要求;“N”是不同的特定保护项目标准,包括保护水生生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项目水质标准、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湖泊营养物状态评价标准以及地表水水生物状况评价标准,并提出了各分标准的相关制修订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