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有限的空间资源中,寻求一条具有较强可持续性、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在经济与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而且,林业资源在国土资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既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证,又能推动经济发展。为此,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未来这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资源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分配和管理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加强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的研究,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国内资源与资源科学领域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积极关注和研究世界资源问题,并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些研究为资源经济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积累了丰厚的研究资料、实践经验、研究方法以及系统的理论准备,促进了资源经济的研究及学科不断成长与发展,并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论文着重分析资源经济学和世界资源的研究进展,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析,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新时期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既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省,经济和科技比较落后。因此,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的双重压力,在此形势下,只有坚持科教兴国并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从国家整体的高度上协调、组织各地区各社会阶层的行动步伐,才能从宏观上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差距,顺利完成已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资源诅咒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高辉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4):51-53,58
资源诅咒现象是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学现象,其表现为地区资源优势常常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抑制因素而非积极因素。环境问题是引发资源诅咒现象的诱因之一,资源型城市地区在制定新经济规划时,应当将生态修复及环境治理因素考虑在内,并保证环保政策的落实,地区的经济复苏将会更加快速,新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也更加健康,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会变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上有限的资源正在不断地枯竭,各种废弃物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在不限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资源,保护环境。7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对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其中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国外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长远规划的目的、原则、特点、内容、方法等问题做些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提升,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就我国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进行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必定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开采,资源的开采必然会影响开采的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说,资源开采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资源的开采需要掌握好一个度,过度的资源开采会严重的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以后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使得经济出现倒退的情况。正确的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当前乃至以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合理的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在保证经济良好的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的作用,倘若因为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使得经济倒退的情况。因为,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对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是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农业的粗放型经营、能源无序和掠夺式开发是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强化制度建设是充分发挥陕北地区的资源、区位等优势,形成基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8,(5):30
近年来,国家针对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存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补偿难:资源开采企业上缴资源地的税收少,国家资源税标准和分配比例不合理: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关键是有关实施细则尚未制定。因此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研究的重点是黄土高原。查清资源是对区域整治和开发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应用遥感技术清查资源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计划“区域综合治理试验”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75-04-03)中规定,“采用卫星、飞机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查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农林牧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在本文中,作者将GIS运用到旅游资源中,以期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开发与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上实现国土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探讨并提出了一套国土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然后介绍了在计算机上如何建立资源评价指标自动生成系统及如何利用这个系统产生所需要指标的方法,并指出这一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为区域性资源开发研究评价的自动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基础层面引导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和区域开发的国家基础性、约束性规划。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对于从基础层面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国土空间格局、人地关系与碳收支的内在关系。从“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调控机理;从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平衡的“双评价”方法、国土空间碳风险监测与评价、碳排放空间约束下的三线划定、碳达峰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控等方面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从差别化的生态碳汇提升方案、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案、基于生命周期的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低碳高效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多层次国土空间碳补偿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土空间治理模式正由原空间规划“集群”向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国土空间安全这一空间发展底线问题成为规划各界热议的焦点。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国土空间及其规划系统,重点分析了具有什么系统性质的空间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研究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科学的系统接口是保障国土空间系统安全的关键; (2)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应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为基本法,形成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核心的结构清晰、内容统一的法规体系,以使空间规划系统结构合理;(3)系统接口方面,建立以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为主要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三维系统接口,实现“五级三类四体系”的三维衔接。  相似文献   

15.
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武婷  张叶笑  赵晔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00-2208
近年来,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部署层面,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极其重要的改革任务。在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中国以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结果发现:贯彻落实用途管制制度,关键是把握好规划编制、实施许可、监督管理三大环节,统筹陆域、海域两类国土空间,差别化管理建设与非建设两种活动。结合制度建设的前提,提出构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建议:(1)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控制线体系;(2)构建丰富有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手段体系;(3)确立统一明晰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体系;(4)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公路的预设计阶段 ,需要快速、廉价的公路地质背景信息 ,遥感与GIS技术正能满足这种要求。本文认为利用遥感与GIS评价公路地质背景应包括地理因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因素 ,空间评价应从公路分段评价、重点工程评价、地质灾害分布三方面进行。本文介绍了应用这种方法对贵州省镇兴公路关岭至兴仁段的地质背景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面临着城乡土地结构失衡、国土空间开发失序、地域主体功能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给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国土空间功能作为架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与实践框架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刻度。基于当前重大战略决策的理论与现实诉求,指出地域功能是衍生国土空间功能概念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构建国土空间功能理论体系的内核,而空间整合是国土空间功能理论体系演进的重要向度;从战略决策、主体功能、底线管控、用途管制、分区管治、空间协同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功能理论认知模型(雪花模型),辨析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功能研究的科学价值;对新时代国土空间功能研究的学理认知、分类识别、演化机制、动态权衡等基本问题域进行讨论,初步构建了国土空间功能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省级“双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空间决策科学性和空间治理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出发,剖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双评价”科学支撑和简单适用的基本要求,总结当前省级“双评价”面临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三维内涵—一对关系—两种尺度—四个层面”的省级“双评价”方案,深入挖掘资源环境承载的能力、压力、潜力三维内涵,立足于承载力与适宜性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浙江省为案例,从县级行政区和栅格单元两种尺度开展了“双评价”实践,并从优势短板识别、要素空间统筹、开发时序安排及空间格局优化四个层面支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旨在为省级“双评价”提供一种可行、科学、实用的评价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指标分解等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监督规划实施管理、保障规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转型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重机制、轻理论,以及缺乏一套科学可用的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方法支撑的不足,在系统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目标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新型信息技术(“ABC”技术)为支撑,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模型体系,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案例,介绍了基于“ABC”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模型体系对实现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精准评估、及时预警”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规划逻辑转变下的都市圈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要求,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面临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逻辑转变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逻辑转变。基于规划逻辑转变,明确了都市圈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以聚焦空间协同发展为核心的专项规划,从对应需求目标引领和因地制宜问题协调两个视角,提出了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结合当前都市圈空间规划实践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研究认为规划编制重点应聚焦以传导和协同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制定、流动性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调控、协同管控和利用的空间格局谋划、跨界组团空间合作等。针对都市圈缺乏统一的实施主体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组织方式、规划实施的区域合作机制、都市圈管理信息平台的共建,以及都市圈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等。通过对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理念、技术框架、重点内容和实施组织的系统探讨,将为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和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