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方法:择期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n=40)蛛网膜下腔注入5mg/ml罗哌卡因3ml,B组(n=40)蛛网膜下腔注入5mg/ml布比卡因3m1.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较短(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均较好,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人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良好,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锻炼.表4,参7.  相似文献   

2.
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单侧VC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腹膜后高位结扎组45例,腹腔镜组52例,显微镜组38例,就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对比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显微镜组比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显微外科组分别为33.3%、25.0%和10.5%.6个月后复查精索彩超及精液常规,显微镜组精液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并未见有术后复发.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为治疗VC的安全有效方法,推荐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表2,参6.  相似文献   

3.
脑干血管母细胞瘤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但临床症状轻微,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发现肿瘤时体积多已较大.手术是目前治疗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应对肿瘤进行适当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中依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当的手术入路,尽量彻底地切除病变.神经影像学新技术为术者了解神经传导束的位置及走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24.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内镜超声联合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经验,探讨其在直肠肿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9月29例内镜超声联合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为直肠腺瘤12例,早期直肠癌和腺瘤癌变10例,直肠炎性息肉及直肠间质瘤等粘膜下结节共7例.距肛缘为5~15 cm.术后平均随访5~17月.结果:29例全部成功完成TEM术式,其中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2期直肠癌1,例进一步扩大手术行TME,另1例拒绝进一步手术而放弃.肠壁全层切除17例,粘膜下及部分肌层切除12例.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时间70 min;术中失血2~20 mL,平均失血7 mL.术后并发出血2例,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住院日3~8 d,平均住院日5 d;术后随访5~17月,除1例外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内镜超声联合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理想的方法,但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图3,参10.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对比及护理差异,探索两者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择40例患者,治疗组20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6.30±2.42)min,切口大小(0.86±0.12)cm,术中出血(1.91±1.73)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普及应用.表2,参4.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国产山蚂蝗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报道尚不系统,仅限于部分地区的少数种类.为向国产山蚂蝗属类群的分类学修订及系统关系探讨提供佐证,选取3亚属7组17种国产山蚂蝗属植物花粉,利用电镜扫描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属花粉粒为单分体,单粒花粉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具三孔沟.花粉粒外壁具网状,皱波状纹饰.根据花粉外壁纹饰对供试样品进行分类得到7个分类群,与宏观的形态差异有一定的对应性.测量和计算得到极轴长(P)、花粉沟长/极轴长(C/P)、花粉沟长/沟中部宽以及极轴长/赤道轴长(P/E)4个定量花粉形态数据,将编码后的纹饰分类结果与定量结果联合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个分类群,部分分类结果与宏观形态学分类吻合.对山蚂蝗属植物孢粉学性状的研究结果对其属下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二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S组:单纯舒芬太尼镇痛,2μg/kg舒芬太尼+3mg格拉司琼,MS组:硫酸镁联合舒芬太尼镇痛,2μg/kg舒芬太尼+50mg/kg硫酸镁+3mg格拉司琼,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 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术后血清镁离子和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MS组明显低于S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MS组显著低于S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且可改善术后镁离子浓度下降的程度.表3,参9.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及切口疝的手术抉择、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行腹腔镜手术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43例(51侧),TAPP25例(31侧),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3例.结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4.5 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71),其中血清肿2例,阴囊气肿4例,腹股沟区血肿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 d,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未出现疝复发、慢性神经性疼痛、异物感、补片及切口感染等.结论腹腔镜疝手术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对于疝开放手术术后复发、双侧疝、复合疝等是首选术式,并可避免隐匿疝的遗漏.参4.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Hg(2+)、Zn(2+)联合对克氏螯虾第一触角内侧枝神经动作电位放电的影响.当Hg(2+)、Zn(2+)浓度分别达到0.000025mg/L和0.05mg/L时,这两种离子联合对触角神经的毒性作用潜伏期(TL)为46.75±22.69min(N=8),触角神经动作电位放电持续时间(DD)为115.28±40.95min,表示其放电频率(Fn/Fl)与作用时间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的b值为-0.0818,与渔业水体最高允许Zn(2+)含量0.1mg/L比较,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1).说明Hg2+对Zn(2+)的毒性具有增强效应.因此,在对有Hg(2+)和Zn(2+)污染的水体进行评估时,似应考虑到Hg(2+)对Zn(2+)毒性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苦碟子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苦碟子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将150例脑梗死的病人(头颅CT证实)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74例,对照组为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华佗再造丸加苦碟子治疗.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和脑保护剂.治疗两周即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反应.随访1年,2组复发率被统计.治疗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脑梗死复发率治疗组为9.49%,对照组为21.05%.不良反应治疗组5例出现头晕,对照组4例出现腹胀,均未影响疗效.苦碟子联合华佗再造丸能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且耐受性好.表2,参5.  相似文献   

11.
观察运动量对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小鼠脾脏指数及脾细胞IL-2水平的影响,为CFS运动处方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地分成4组,即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CFS对照组)、Ⅲ组(CFS运动1组)、Ⅳ组(CFS运动2组),每组10只.通过立竭性游泳建立CFS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后,计算脾脏指数,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IL-2含量.Ⅱ组、Ⅲ组、Ⅳ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Ⅳ组脾脏指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Ⅳ组脾细胞IL-2诱生量明显高于Ⅱ组(P〈0.05).适量运动能明显改善CFS小鼠脾脏指数并促进其脾细胞分泌IL-2.表2,参7.  相似文献   

12.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积存污泥的氮磷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泥处理技术,为探明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积存污泥的氮磷变化特征,进行为期3 a的试验研究.试验设3个单元:Ⅰ单元为对照(传统干化床),未种植植物;Ⅱ和Ⅲ单元种植芦苇(污泥干化芦苇床).Ⅰ和Ⅱ单元底部设通气装置.前2 a为负荷期,植物生长期进泥,冰封期闲置;第3年为污泥自然稳定期.试验结果表明,Ⅱ和Ⅲ单元对污泥中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Ⅰ单元,其TN去除率分别为56.3%、53.2%和47.9%,TP去除率分别为18.8%、19.2%和10.3%.填料层设置通气结构有利于污泥中氮素的转化和去除,但对除磷无明显影响.至第3年末(11月),Ⅰ、Ⅱ和Ⅲ单元积存污泥TN、TP平均含量分别为37.0、31.0、33.2和7.00、6.33、6.30g·kg-1.  相似文献   

13.
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3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鳙、鲫分别为250、35、40、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鲫分别为250、35、20、20、15尾;模式Ⅲ,草鱼、鲢、鲫分别为250、35、15尾)水体和底泥中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式Ⅰ、Ⅱ、Ⅲ水体TN含量均值分别为1.251、1.001和1.228 mg.L-1,NH4+-N含量均值分别为0.391、0.345和0.319 mg.L-1,NO3--N含量由高到低为模式Ⅰ、Ⅱ和Ⅲ,NO2--N含量由高到低为模式Ⅱ、Ⅰ和Ⅲ。模式Ⅰ、Ⅱ、Ⅲ底泥TN含量均值分别为0.793、0.910和0.963 mg.g-1,NH4+-N含量均值分别为0.005、0.006和0.004 mg.g-1。模式Ⅱ水体TN含量显著低于模式Ⅰ和Ⅲ(P<0.05),底泥中氮营养盐的转化也优于其他2种模式,可见模式Ⅱ最有利于水体中氮营养盐的转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转野生荠菜凝集素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给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饲喂在自然状况下可能接受的棉叶最高添加量和2倍最高添加量的转野生荠菜凝集素(WSA)基因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并以其亲本棉花叶片为对照,以牛粪为阴性对照,以农药为阳性对照,研究种植转WSA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死亡率、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9 d的试验周期内,与取食亲本棉花叶片的赤子爱胜蚓相比,取食转WSA基因棉花叶片的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体质量,GST、SOD、纤维素酶活性以及蚓茧数和小蚯蚓数均无显著差异,未发现转WSA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拮抗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测定了从沤肥浸渍液和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的6个菌株,编号为94-I、94-Ⅱ、94-Ⅲ、96-Ⅰ和98-Ⅱ,测定其孢子悬浮培养16h时对黄瓜枯萎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8.29%、0.00%、60.69%、39.28%、61.29%和72.32%,孢子和菌丝有的变畸形并产生大泡囊;平皿拮抗试验表明,其活体浓度为50%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74.52%、83.27%、90.60%、88.59%、89.35%和94.30%;而其相同浓度高压蒸汽灭活后的代谢产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33.215、52.22%、62.84%、46.57%、47.61%和70.34%。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6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对我国南方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系统Ⅰ)以及农田排水处理系统(系统Ⅱ)的常规污染物和藻类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个系统对常规污染物以及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Ⅰ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和悬浮物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回用水要求,该系统中共监测出浮游植物6门53属74种,系统Ⅰ丰水期对藻类细胞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87.71%和58.87%,枯水期为95.73%和58.57%;系统Ⅱ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该系统监测出浮游植物6门48属66种,系统Ⅱ丰水期对藻类细胞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2.43%和72.25%,系统Ⅱ丰水期的藻类处理效果优于枯水期.对两个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系统Ⅰ对总氮、藻类细胞密度、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优于系统Ⅱ,系统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系统Ⅰ.两种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能为南方类似水源地污水处理和水生生态态系统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图3表2参33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3月-11月对富营养化湖泊一白洋淀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温度、溶解氧(DO)、叶绿素、总磷(TP)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var.baiyangdiansis)型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具有强烈的截留作用,可以达到净化白洋淀水体的效果。从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看,污染较重的府河河口区域其水体TP、化学需氧量(CODc,)含量明显高于污染较轻的湖泊中心区域,空间梯度上呈逐步递减趋势。根据水体盐度、总溶解性固体、TP及DO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采样点分为3类:Ⅰ区、污染较重河口区域;Ⅱ区、中间过渡缓冲区域;Ⅲ区、污染较轻中心区域。Ⅰ区其水体DO含量明显低于Ⅲ区,而水体盐度则明显高于Ⅲ区。通过调查发现:在8月份,白洋淀水体DO含量突然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DO(P=0.046)及温度(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叶绿素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8月份左右可能是白洋淀藻类爆发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的混合溶液对藻类的生物毒性,选择Cr(Ⅲ)、Pb(Ⅱ)、Hg(Ⅱ)、Cd(Ⅱ)、Mn(Ⅱ)5种重金属,以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浓度配制的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混合溶液为受试样品,并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藻红外测试技术,评价了低浓度下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共存溶液对藻的生物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按照饮用水标准限值配制的5种单一重金属溶液均未观察到对藻有生物毒性,但在多种重金属共存的27个不同组合的混合溶液中,有73.1%的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藻响应出现率与混合溶液中重金属的总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8942)。当多种重金属以二元至五元混合时,藻响应出现率分别为50%、80%、100%、100%,表明随着重金属组分的增加,混合溶液的毒性作用越来越显著。当不同混合溶液的重金属总浓度大于0.11 mg·L-1时,平均累积藻响应占比显著上升到93%,表明重金属混合溶液中藻的毒性与总浓度之间存在剂量响应关系。采用平均藻响应出现率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不同重金属的相对影响顺序为:Cr(Ⅲ)87.5%>Pb(Ⅱ)和Hg(Ⅱ)58.3%>Cd(Ⅱ)和Mn(Ⅱ)54.3%,表明Cr(Ⅲ)表现出的藻毒性远高出其他重金属。现行的水质标准通常采用单一指标和限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指标不能有效规避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了乳山湾外海21个样点中的32种大型底栖动物与包括化学耗氧量、溶解氧等在内的11个沉积物和底层水体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作出种类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了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排序图中环境因子与前两个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大小表明,总氮、溶解氧、盐度、pH、水深和总磷是影响乳山湾外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排序图还揭示了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源维上的生态分化现象,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种类不同.根据对环境因子的生态需求不同,32种大型底栖动物可分为6组:组Ⅰ,8种,分布在高总氮生境;组Ⅱ,4种,分布在高溶解氧、高盐度、低总氮生境;组Ⅲ,10种,分布在水浅、高pH生境;组Ⅳ,4种,分布在水深、低pH生境;组Ⅴ,仅1种,分布在高总磷生境;组Ⅵ,5种,分布在水深、低总磷生境.图2表5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