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的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它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生物毒性、监测控制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等,从而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PAHs的性质、赋存状态影响着土壤中PAHs的解吸.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或接近于CMC时,对PAHs解吸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性较好.拟合土壤中PAHs的解吸率与PAHs的lgKow值,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人工污染土壤中PAHs解吸效果要好于采油区土壤. 相似文献
4.
5.
6.
研究了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对土壤中PAHs表观解吸水平的影响.根据Pearson原理计算了菲、荧蒽、芘和苯并[k]荧蒽等几种PAHs的碱性特征参数并据此分析了其酸碱性类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解吸液中离子强度并非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的控制要素;不同硬度酸性金属离子与PAHs之间的酸碱作用是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水平变化的关键.硬酸性金属离子Ba2+、Al3+、Ca2+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具有促进作用,软酸性离子Hg2+、Ag+则具有抑制作用,比较而言交界酸性金属离子Cu2+、Fe2+、Zn2+在提高土壤中PAHs解吸上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控制与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和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讨论了多环芳烃环境污染的控制途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生物修复的方法,并对其它生物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济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堆即其中新兴的技术之一。本文先结合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技术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案例,从生物堆技术简介、修复过程影响因子、修复过程机理简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在此基础上于某工业污染场地现场建立处理能力为500m3的生物堆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业化应用初试。运行结束后,各采样点最终浓度均低于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土壤中2环至6环的PAHs降解率依次分别为78%,55%,45%,43%和22%。最后对该技术在"土十条"出台后的研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减少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作物体内的富集,降低食源性PAHs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在受到PAHs污染的麦田中施用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菌剂(RS)进行原位修复.以叶面喷施(B)和根部喷施(D)50倍稀释的RS两种方式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对照(A),不做任何处理的麦田为空白(CK),从小麦苗期开始处理,到小麦成熟期测定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PAHs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施用RS对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施加RS的B区、D区与空白(CK)区相比,标识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PLFAs)种类均有29.6%变异率;土壤PAH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9倍和1.68倍;富集因子分别降低了58.9%和62.2%;50穗小麦籽粒的干重分别提高了8.95%和12.5%.RS的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化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PAHs的降解;同时,RS的施用也降低了PAHs在小麦籽粒的富集量,提高了小麦的产量,显示出RS在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Hs sorption/desorption on soil with the influence of Tween8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inionic surfactant Tween80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sorption/desorption on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oil were studied, and γ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s.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use of Tween 80, the sorption behaviors of PAHs on soil altered significantly. Adsorbed Tween 80 increased the sorption amount of PAHs while the dissolved Tween80 increased the apparent solubility of PAHs. These two processes exert influences on the 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AHs in soil-water system, which can be depicted by apparent sorption coefficient.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the s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PAHs and surfactants obtained fxom 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al parameters used in the amended γ model were obtained in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With these parameters, the γ model could provide a satisfactory independent prediction of PAHs release from soil to aqueous phase at two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页岩气开发油基泥浆中矿物油、油基钻屑中矿物油与回收矿物油3类矿物油的组成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根据矿物油中有机物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分别探讨了钻井与热脱附过程对矿物油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矿物油组成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钻井过程对油基泥浆中矿物油组分影响显著,检测到的芳烃类由6种增至16种,所占比例增加约10%,氯代烃种类及所占比例也增加明显;矿物油经热脱附过程后卤代烃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3类矿物油中PAHs以低环为主,且经钻井及热脱附后矿物油中PAHs存在由低环向中高环变化的趋势。采用回收矿物油作为基油配制油基泥浆,对油基泥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收矿物油能满足配制油基泥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外源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150d)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总量、真菌总量、PAH-降解细菌和PAH-降解真菌数量不受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初始接种量的影响(p>0.05);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其添加量与土壤细菌总量、真菌总量和PAH-降解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束时矿物油的去除率为58.8%~88.3%,PAHs的去除率为91.7%~97.8%,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的接种对矿物油和PAHs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污染特征及源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温州典型不透水地面类型小区路面、停车场、汇流口、小区屋面及交通干道,采集径流样品,研究了夏季常见雨型条件下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中的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期有较大雨强的雨型对交通干道及停车场径流中PAHs冲刷更加明显;径流中PAHs在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随着颗粒物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跟径流中颗粒物组成有关;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可以看出,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煤、石油等的不完全燃烧\石油类泄漏\炼焦等因素,各源在径流中贡献率存在差异;BaA/CHR比值大部分>0.6,显示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本地污染源,但初期径流中比值较低,说明大气沉降对本地PAHs污染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天津表层土壤PAHs分子标志物参数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地区为例,在选取分子标志物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多种多环芳烃(PAHs)分子标志物的空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污染源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分子标志物的计算和空间分布的模拟,可以帮助识别复杂情况下污染来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PAHs 6种分子标志物参数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天津地区主要的PAHs污染源是煤燃烧源,在天津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石油源和交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滨海地区,2 种污染源有一定的重叠.在远郊县的边界地区,有一定的木柴污染源分布. 相似文献
18.
19.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