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煤矿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煤矿井下粉尘危害日趋严重。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的瞬时粉尘浓度达5~6g/m~3,最高达10g/m~3以上;掘进工作面掘进机掘进时粉尘浓度达3~4g/m~3,最高达6g/m~3。粉尘严重污染作业环境,工人长期处于该环境下作业易患职业尘肺病。此外,还易引起煤与瓦斯爆炸,因此必须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对W3709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面产尘源分为落煤扬尘、落煤冲击产尘及割煤产尘3类。对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工作面产尘特点与粉尘运动规律,提出了包括煤层注水、采煤机割煤产尘治理与控制以及支架处粉尘治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工作面粉尘在原有设施降尘基础上降低86%以上,降尘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C-4型粉尘采样仪器对综采工作面在顺风割煤、逆风割煤、移架以及放顶煤四种不同工作条件下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造成工作面污染的基本规律,得出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粉尘的第一大来源,最大粉尘浓度可达890mg/m3,移架是综采工作面粉尘的第二大来源,放煤的高度和次数对工作面的污染有很大影响.同时,指出采取综合的粉尘防治措施才是降低工作污染程度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粉尘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3000~4000mg/m~3,个别甚至高达8000mg/m~3;有的放顶煤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达上万毫克;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一般为1000~3000mg/m~3,有的高达6000mg/m~3。恶劣的环境,严重威胁着矿工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死于尘肺病的人数是其他事故的1.5倍。我国煤矿90%~93%的煤尘具有爆炸性,一旦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不但危及矿工人身安全,而且会严重破坏井下设施。这就需要我们研究适合于我国井下具体条件、除尘效果好的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井下环境。  相似文献   

5.
用FC-4型粉尘采样仪器对综采工作面在顺风割煤、逆风割煤、移架以及放顶煤四种不同工作条件下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造成工作面污染的基本规律,得出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粉尘的第一大来源,最大粉尘浓度可达890mg/m^3,移架是综采工作面粉尘的第二大来源,放煤的高度和次数对工作面的污染有很大影响。同时,指出采取综合的粉尘防治措施才是降低工作污染程度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矿井深度加大、作业集中和煤炭强化开采有关的矿井劳动条件恶化了。矿井深度、采掘规模和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增大,导致沼气涌出量的增加、煤和瓦斯突出频繁、粉尘和热释放量增加、井下火灾以及由于通风网路加长和复杂化而使矿井巷道通风恶化。近10年来,英国煤矿井下工作面的平均供风量增加了3~5倍,风流速度已增至4m/s。现在,大多数工作面的供风量为5~10m~3/s,不久的将来可达15甚至25m~3/s。风路显著加长是煤矿通风面临的大向题。国外煤矿局部通风系统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广泛地推行压-抽和抽出式与捕尘装置相结合的通风方法,采用大直径风管及箱式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高效、大功率掘进机的使用,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粉尘产生量急剧增加。掘进机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粉尘弥漫整个工作面,粉尘浓度最高可达1~2g/m~3。高浓度的粉尘严重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威胁矿井安全。我国机掘断面在10m~2以下的较多,采用一些国内外的大型除尘系统,  相似文献   

8.
截齿与煤尘     
煤尘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煤尘主要产生在机械化采掘工作面。在采煤机和掘进机截齿割煤过程中,特别是采煤机在斜切进刀时,工作面运输机弯曲或向煤壁侧上仰、下扎时,由于截齿不能正向割煤,产生的煤尘就更大。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使用过我国、西德和波兰的三类型采煤机截齿。根据现场比较,在同样的设备和生产条件下,虽然三种微齿同属径向截齿,但产生的煤尘量不同。通过观察割煤时截齿的工作状态和运动轨迹,我认为产生煤尘量的大小与三种截齿的几何形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和两德产采煤机的截齿,是在顶上有一…  相似文献   

9.
煤矿回采工作面煤尘较大 ,应用采煤机高压喷雾及负压二次降尘技术 ,可降低采煤机割煤时产生的大量煤尘 ,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80年代以来,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煤矿采用了综合机械化掘进。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又造成工作面的产尘强度成倍提高,使综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高达1~3g/m~3。恶劣的环境,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并解决综掘工作面防尘问题就显得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1.
滚筒设计参数与粉尘爆炸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主要是由采煤机截割煤炭而产生,螺旋滚筒作为采煤机的工作装置,直接与煤岩接触,参与落煤和装煤的过程,其结构参数、工作参数直接决定着机器工作时的产尘量大小,影响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因此,笔者通过简化与假设,在粉尘检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滚筒直径,螺旋头数,截线间距,每线齿数和切屑厚度为自变元,提出了工作面粉尘爆炸概率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滚筒设计参数与采煤工作面粉尘爆炸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分析机械参数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合理地设计滚筒及其采煤机的参数、减小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降低粉尘爆炸率、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行为控制角度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对88起重特大瓦斯突出事故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及其相关法规特征,结果表明,非瓦斯突出矿井也可能发生瓦斯突出,突出事故在小型、乡镇矿井仍占主要地位;不安全动作原因可归为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未及时支护、突出后未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等3类;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严重程度最高的3种动作为采煤机割煤、放炮、风镐落煤;不安全动作原因共违反了3种法律法规的14个条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综采工作面空气幕隔尘效率,提出采用新型旋转风幕进行隔尘.根据冲击射流相关理论,推导出了垂帘合理安装位置及垂吊高度.利用旋风分离理论,导出了旋转风幕所能控制的最大粉尘粒径和隔尘效率表达式.借助模型试验,对旋转风幕隔尘下的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及旋转风幕的隔尘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旋转风幕隔尘时,空气幕气流在煤壁侧形成一旋转风幕,采煤机滚筒割煤所产生的粉尘在该旋转风幕的卷吸作用下,被控制在煤壁侧,并被工作面风流带走;由于垂帘的阻隔作用,空气幕气流冲击顶板后只能往煤壁方向运动,阻止了空气幕将卷吸进来的粉尘带到采煤司机的工作区,提高了空气幕的隔尘效率;旋转风幕隔尘时,司机侧的粉尘质量浓度较普通空气幕隔尘时进一步降低,其粉尘质量浓度由78 mg/m3降低至69 mg/m3,粉尘隔尘效率由81.8%提高至84.2%,提升了2.4%;旋转风幕对呼吸性粉尘的隔尘优势更为明显,司机侧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由14mg/m3降至8 mg/m3,呼吸性粉尘隔尘效率高达92.6%,较普通空气幕提高了6.5%;旋转风幕对不同粒径粉尘的隔尘效率有差异,随粉尘粒径增加,旋转风幕的隔尘效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矿井开采强度加大,采用机械化掘进的巷道不断增加,产尘量急剧上升,煤巷机掘面的粉尘浓度一般达1~3g/m~3,个别达6g/m~3。粉尘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根据国内外实践,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对工作面的含尘空气进行净化是机掘面高效降尘的重要途径。而收尘是除尘的必要先决条件,为了提高收尘率,在压入式风筒出风处,采用附壁风筒,利用其附壁效应使压入风流在工作面附近形成一道气幕,阻止工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采煤机截割煤岩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的最优控制,开发一种基于多参数耦合匹配优化的采煤机智能降尘控制方法。以最低粉尘质量浓度为目标,以牵引速度、滚筒转速以及截割深度为变量,建立采煤机最优降尘控制的多参数耦合优化匹配模型;采用迭代优化方法,结合优化终止判定条件,得到最低产尘量时的采煤机多工作参数优化结果。采用综采面3机配套模型进行截割控制与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煤机多参数迭代优化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快速下降收敛,优化前后粉尘质量浓度分别为632和158 mg/m3,降尘效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6.
<正>掘进机作为煤矿巷道掘进的主要设备,在巷道掘进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掘进工作面的工序繁杂,产生粉尘的地点位置多变。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开采强度不断增大。于此同时,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综掘工作面在只采取内外喷雾时,司机处粉尘浓度高达300~1000mg/m3,而且呼吸性粉  相似文献   

17.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采煤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仅23.7%;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3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5.5%.(评价标准为GB 16225-1996,GB 16248-1996).  相似文献   

18.
兖州矿业 (集团 )公司鲍店煤矿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究了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降尘新技术滚筒式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技术 ,并且获得了专利权 ,通过了技术鉴定 ,专家们建议尽快在类似的煤层条件下进行推广应用。此项新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负压的原理 ,将采煤机在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在采煤机原先已经具有的内外喷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为此 ,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长筒式水雾引射吸尘装置 ,并且将其安装在采煤机的机体上面。这种封闭式的引射风筒内部有一个引射器。由于引射器在喷雾以后引起了高压射流的作用 ,便会在引射风筒的一端…  相似文献   

19.
在矿井防尘检查和矿尘危害程度评定时,两个条件基本相似、防尘措施完全相同的矿井,或相邻两个采区、采掘工作面,获得的粉尘浓度实测结果有时相差十分悬殊。例如,去年四季度,我局五项综合防尘措施投用率仅占10%的四方台矿.平均粉尘浓度却比五项综合防尘措施投用率已达85%以上的七星矿低1.0~1.5mg/m~3;宝山矿没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