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翟丽华 《环境保护》2011,(18):43-45
我国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机构职能不明确、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监管制度、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和短寿命气候污染物,减少甲烷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甲烷排放大国,甲烷人为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目前,我国甲烷减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仍然存在甲烷排放监管制度工具较少,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应尽快制定甲烷国家行动计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法,明确甲烷排放控制部门职责并构建多元治理协同机制,充实甲烷排放监管制度工具,完善甲烷排放技术标准和控制措施,优化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健全甲烷排放控制的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和减排计划,这些应对策略和减排计划的完成有赖于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应用。如何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中尽可能多地挖掘信息,是数据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文章通过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设计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展现模块,运用ASP.NET结合Silverlight技术,绘制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列表以及饼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并且结合Web GIS技术绘制了省市温室气体排放动态专题地图,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采用Silverlight动画技术实现动态专题地图的方法。这一模块的实现提高了图表制作效率,丰富了数据展现方式,为有关部门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分析排放结构、了解排放数据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直观依据,有助于分析减排效果、发掘减排潜力、制定减排措施,更好地落实国家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阎霄  张扬  李政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740-4751
为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其研究现状受到各界关注.为深入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目前状况和前沿动态,以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中1995-2019年发表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本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了比较高的关注度,近10年发文量上升速度较快;②领域内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地,且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各机构、作者间合作频繁;③领域研究内容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传统温室气体及其导致的气候变化效应为主,中后期出现了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的相关研究,中国是较多见的研究案例所在地;④领域高引文章涉及重要温室气体的源汇识别和强度计算、全球排放预算估计、针对重要排放部门的减排措施等主题,采用包含实验测量、模拟计算在内的多种手段寻找优势减排潜力部门,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简称CCS)技术是指对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用各种方法封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新兴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被认为是保障化石能源使用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可能填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空窗。根据国际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贸易会导致"碳泄漏",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显著的,西方消费需求加剧了中国碳排放增长.未来中国需要:第一,在气候变化后京都进程谈判中,重新界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代责任,减少减排义务和压力.第二,开展"环境、贸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和"节能减排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协同效应研究",完善节能减排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第三,建议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使用出口环境税、产品和行业准出制度、绿色投资等手段,构建绿色贸易体系,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和行业的出口,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至关重要。本文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角度总结了美国已采取的减排努力措施,分析了德班会议前后其应对气候变化动向,探讨了对我国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和措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美国由于受到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缓慢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以及2012年总统大选的影响,国内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和措施实质进展缓慢,我国应总结和借鉴美国已采取减排行动措施的经验教训,从加快建立健全国内气候立法体系,推动国内碳市场建立出发,积极应对国内外气候变化制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概况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世界各国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政策措施中,以市场机制推动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趋势。以碳排放交易制度为代表的市场手段是区域化组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各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涵义,然后根据表现形式以及作用层次的不同讨论了世界各国现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接着介绍了用于筛选或评价减排政策的4个标准,最后指出发展和逐步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应该成为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其减排承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德国排放交易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法律保障、德国排放交易管理机构的职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的实施程序和额度分配、以及交易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详细介绍和分析德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的启示,并结合我国污染物普查及总量控制等经验,从法制建设、总量控制、交易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欧委会坚持将民航纳入排放交易系统。欧盟已经通过指令立法程序,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将在欧盟境内起降的所有欧盟和非欧盟航班排放纳入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EUETS),试图通过“上限—交易”的模式来限制航空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解读了欧盟这一法律和政策,并分析了欧盟将国际民航纳入EUETS后,中国的航空公司、乘客及航空减排政策和行业发展将受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气候变化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两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化。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必须能够有效减少交通领域和工业来源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在美国,上述三个领域被比喻为一条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在中国,虽然燃煤仍然是全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但是有  相似文献   

16.
崔金星 《环境保护》2012,(20):51-53
拥有一套坚实、透明、可信的碳减排评价机制是我国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政策与措施有效运行的基石.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乔东  唐茂芝  葛红梅  张华 《环境保护》2013,41(10):44-46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建立起许多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制度。与各类商品和服务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反映出贯穿在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过程、材料以及决定其产生的影响,英国最早启动了产品和服务层面的碳排放评价制度,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也逐步建立了产品和服务的碳排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近期世界主要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以及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二氧化碳可能的排放格局.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为此,中国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一些国际机构认为,中国的排放总量已居全球首位.为此,中国承担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实际上中国已经在新能源开发、节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和成绩.7月23日,环保组织地球村等机构召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在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举表示, "十一五"期间制定和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操操  刘春兰  田刚  王海华  李铮 《环境科学》2010,31(11):2780-2787
城市消费了大量的能源,是全球人类活动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评价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制定城市减排目标和计划、评估减排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城市开放的空间系统结构导致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核算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对国内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和案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比较城市清单和国家清单方法、联系和区别,分析清单编制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