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Ⅵ)染毒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六价铬(Cr(Ⅵ))对生物体的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用0、25、50和100 mg·kg-1的重铬酸钾(K2Cr2O7)对小鼠进行1d或持续5 d灌胃,检测肝脏细胞凋亡以及p53、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和caspase-3酶的激活.实验结果显示,Cr(Ⅵ)染毒1 d或5 d后,小鼠肝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5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easpase-3酶激活增加,且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caspase-3酶激活水平在100mg·kg-1剂量组的2个染毒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Bax蛋白表达水平仅在100 mg·kg-1染毒5 d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Cr(Ⅵ)能诱导小鼠肝脏细胞凋亡,p53、Bcl-2、Bax和caspase-3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将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染毒组(26 mg·kg-1、52mg·kg-1、105 mg·kg-1)、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对照组(生理盐水),并对其灌胃染毒,试验期为30 d,RT-PCR法检测小鼠生殖细胞Bcl-2、Bax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生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小鼠生殖细胞的Bcl-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ax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Bax比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硝基苯能使生殖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三丁基锡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的Bcl-2、Bax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3、4μmol·L-1三丁基锡下作用2 h后,FL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仅在3、4μmol·L-1浓度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作为凋亡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Bax/Bcl-2比值在三丁基锡高浓度组(3、4μmol·L-1)相比于对照有显著升高;而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Bcl-2和Bax参与了TBT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醋酸铅对PC-12细胞Bax、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研究醋酸铅对PC-12细胞Bax、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醋酸铅浓度达到0.1μmol·L-1时,Bax和p5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决定凋亡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Bax/Bcl-2比率也明显上升,并存在浓度依赖关系.当醋酸铅浓度达到1μmol·L-1时,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结合相关文献报道,Bax、Bcl-2和p53可能在铅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LR对BRL-3A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时大鼠BRL-3A细胞p5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53和Bax表达均明显升高.除了10nmol/L LR暴露1h实验组外,其它实验组Bcl-2表达均下降.在低浓度组(10nmol/L),随暴露时间的延长,p53和Bax表达逐渐升高,Bcl-2表达逐渐下降,而在中浓度(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蛋白表达与暴露时间的一致性没有低浓度组(10nmol/L)明显.表明p53、Bcl-2和Bax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铅染毒导致小鼠DNA损伤与氧化损伤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研究亚急性铅暴露对小鼠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损伤的诱导,将不同剂量的醋酸铅对小鼠隔日灌胃4周,用彗星实验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并测定肝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染铅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线粒体中的ROS水平明显升高,染铅剂量为50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肝MDA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显著增加,染铅剂量为50、100、50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MDA与尾长和尾相的变化趋势一致.诱导产生自由基并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及DNA损伤是铅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锌对斑马鱼肝脏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半静态急性实验方法,研究斑马鱼在浓度为0、0.05、0.1、5、10、25、50 mg·L-1的纳米氧化锌(nano-Zn O)中暴露4、24、96 h后,nano-Zn O对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肝脏中Bcl-2、Bax、p53和MDM2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暴露7、15、30 d时肝组织解剖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为:1肝组织出现组织水肿,部分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2肝巨噬细胞增多,窦间隙增大;3肝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CAT活性降低;4肝脏中Bax/Bcl-2和p53的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5 MDM2 mRNA的表达量表现为在低浓度组中降低,高浓度组中则升高.实验结果表明,nano-Zn O能引起斑马鱼肝脏发生氧化应激作用,使肝中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并诱导肝脏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凋亡且造成肝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铅暴露对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后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将24只健康初断乳21日龄清洁级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00 mg·L-1)、中(400 mg·L-1)、高(800 mg·L-1)剂量乙酸铅染毒组,每组6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周.染毒结束后,分离胸腺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NFκB、AP-1、NFAT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到胸腺T细胞,刺激48 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刺激胸腺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膜分子Fas、FasL活性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小鼠相比,中、高剂量铅暴露组小鼠胸腺T细胞膜表面Fas及FasL表达明显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相对于刺激前,anti-CD3刺激后各组小鼠胸腺T细胞的NFκB、AP-1、NFAT转录活性明显增加(p<0.05),Fas/FasL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但相对于刺激后健康对照组,各剂量铅暴露组小鼠胸腺T细胞3种核因子转录活性明显下降(p<0.05),Fas及FasL表达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染铅剂量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和JC-1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镉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肝胰腺线粒体的损伤.实验设对照组和5个染毒组:3.56、7 12、14.25、28.49和56.98 mg·L-1,处理时间为72 h.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低浓度组,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线粒体外膜破裂,随染毒浓度的增加,线粒体水肿增加,嵴缩短甚至消失,直至线粒体破裂.酶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呈蓝紫色颗粒.SDH活性在3.56、7.12和14.25 mg·L-1浓度组中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在28.49和56.98 mg·L-1浓度组中没有明显变化.SDH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与酶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一致.JC-1荧光强度在3.56、7.12和14.25 mg·L-1浓度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与SDH的活性有正相关性(r=0.736,p<0.05).结果显示,镉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功能障碍,并与镉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线粒体是镉细胞毒性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10.
BBP对小鼠睾丸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小鼠睾丸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性成熟的雄性昆明小鼠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BBP染毒12d后取其睾丸组织提取总RNA,运用半定量RT-PeR方法分析BBP对小鼠睾丸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5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IL-1β的转录稍有上调,但无显著性差异;250mg·kg-1、500mg·kg-1和1000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IL-1β的转录呈显著上调(p<0.05或<0.01).TNF-α的转录随所给BBP剂量的增高而上升,呈剂量-效应关系;250mg·kg-1、500mg·kg-1和1000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TNF-α的转录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由此可见,较高的BBP暴露水平可使小鼠睾丸内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从而表达增强,这可能是BBP对小鼠雄性生殖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灌胃的方式对SD大鼠进行三丁基锡(TBT)染毒,剂量为0、0.1、1.0、和10.0 mg·kg-1,分别在暴露的第4d、8d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TBT暴露第4d时,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显著升高(p<0.001),而各浓度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第8d时MDA含量随TBT暴露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高浓度组(10.0 mg·kg-1)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升高,但高浓度组升高的趋势稍下降.研究结果提示TBT染毒对大鼠有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对脑组织造成氧化损伤以及对小鼠神经行为(主要包括学习、记忆能力与情绪)的影响.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染毒组(5mg·kg-1DEHP,L组),中浓度染毒组(50mg·kg-1DEHP,M组),高浓度染毒组(500mg·kg-1DEHP,H组).利用Y型电迷宫检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利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然后取出脑组织,检验活性氧簇(ROS)及丙二醛(MDA)含量.数据显示,染毒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行为学控制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DEHP浓度的增大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行为学控制能力降低.DEHP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氧化应激反应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因此,DEHP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抑郁情绪增加,其分子机制可能涉及DEHP对脑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铅暴露对小鼠胸腺微环境阳性选择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将24只健康初断乳21日龄清洁级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00 mg·L-1)、中(400 mg·L-1)、高(800 mg·L-1)剂量乙酸铅染毒组,每组6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周.染毒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阳性选择相关膜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D4、CD8、CD28和LFA-1及胸腺上皮细胞H2-A、H2-K、B7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D4、CD8、CD28、LFA-1的表达及胸腺上皮细胞膜分子H2-A、H2-K、B7、ICAM-1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气态甲醛致生物体内DNA-DNA交联效应,进一步评价甲醛的遗传毒性作用,以昆明纯系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72 h动态吸入式连续染毒,采用荧光检测法检测甲醛染毒后小鼠肝细胞DNA-DNA交联形成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0.5 mg·m-3的气态甲醛能引起明显的DNA-DNA交联(p<0.05),较高浓度的甲醛(1.0mg·m-3、3.0 mg·m-3,p<0.01)可以产生极为明显的DNA-DNA交联作用.以上实验结果显示了0.5mg·m-3的气态甲醛就能致生物体内DNA-DNA交联效应,且随着浓度的升高DNA-DNA交联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不同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损伤、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影响.对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500mg·kg-1·d-1、250mg·kg-1·d-1、50mg·kg-1·d-1 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灌胃量为5mL·kg-1体重,灌胃法连续给药6周.对体重...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小鼠心、肝、肺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二氧化硫(SO2)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物(分子比为3:1),对小鼠心、肝、肺中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连续5 d对动物腹腔注射SO2衍生物,每天注射剂量为0、0.025、0.100、0.400 g·kg-1.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不同器官组织中蛋白质羰基含量.结果表明,SO2衍生物染毒剂量为0.025、0.100 和0.400 g·kg-1时,小鼠心、肝、肺蛋白质羰基含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器官羰基含量增量大小的次序为:肝>肺>心;其染毒剂量与心、肝、肺蛋白质羰基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线性拟合确定系数分别为0.894、0.893和0.903.由此认为,SO2衍生物可引起小鼠心、肝、肺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蛋白质氧化损伤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曾林  张杰 《环境科技》2007,20(Z2):1-3
用不同铅质量分数浓度的土壤驯养蚯蚓,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在蚯蚓体内的富集量.结果表明:在蚯蚓体内,铅的富集量随时间的增加而有明显增大,污染土壤中蚯蚓的铅质量分数比对照组高2.0~20.1倍;当土壤中铅的质量分数在900 mg·kg-1内时,蚯蚓体内的铅质量分数随着驯养量的增大而增加,当环境中的铅质量分数大于900 mg·kg-1时,蚯蚓体内的铅浓度又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后,测定小鼠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吸入甲醛后,小鼠的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升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当甲醛浓度为0.5 mg·m-3时,脑和肝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和肝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甲醛浓度上升为3.0 mg·m-2时,脑、心和肝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过量生成的NO是甲醛导致机体氧化损伤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杨酸对染铅小鼠抗氧化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杨酸对铅染毒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的调节,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1、0.5、1.0和1.5 mmol·L-1)附加到醋酸铅溶液中对小鼠隔日灌胃1个月,测定了肝和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了核DNA的降解情况.结果显示,0.5mmol·L-1的水杨酸完全消除了铅(300 mg·kg-1)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抑制,使MDA含量维持在对照水平,核DNA降解明显减轻.这些数据显示,外源水杨酸可通过调节铅胁迫下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而保护肝和脑组织免受铅引发的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20.
甲醛致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甲醛致生物机体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能力,以昆明纯系小鼠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来检测甲醛染毒后小鼠肝细胞和HepG2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含量及其修复效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气态甲醛(0.5 mg·m-3)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较高浓度的甲醛(1.0 mg·m-3,3.0 mg·m-3,p<0.01)可以产生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由3.0 mg·m-3浓度的气态甲醛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在12h内可以得到明显的修复,并在24 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经低浓度液态甲醛(25 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后,HepG2细胞内的DPC系数虽然稍有变化,但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当甲醛浓度上升至75 μmol·L-1及以上时,细胞中的DPC系数出现了极显著上升(p<0.01);采用75 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 h后,细胞内的DPC水平较染毒结束时发生了极显著的下降(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甲醛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较高浓度的甲醛可以引起明显的DNA-蛋白质的交联作用,且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在体内修复比体外修复所需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