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治理滇池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治理为主,生物治理为辅,依据生态规律,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按照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整治措施,使受到破坏的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和恢复,达到综合治理的总目标。滇池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包括点污染源治理、面污染源治理、湖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优化调控、调度四大类、26项工程。  相似文献   

2.
滇池流域面源径流总磷分析方法探讨孟裕芳(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滇池流域的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类。七十年代初以来,在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控制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对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面源污染就显得日益突出了。过去在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的滇池流域工业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对滇池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控制十分重视,把其列为贷款的重点。本文在对大量基础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滇池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深入研究,就其治理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合适的控制方案,通过实施本项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住排入滇池的工业污染物,从而为改善滇池水质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滇池流域面源方面治理问题比较复杂,仅采取简单的工程治理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各小流域区实际情况,提出从根本上减少面源污染的途径。治理必须是既能消减入湖污染负荷量,又能给参与治理的农民获得经济效益,这样农民对治理滇池才会有积极性,治理滇池的资金也才能得到保证,减少面源入湖污染负荷也才有希望。结合省内外治理成功的经验及滇池流域具体情况,提出治理滇池面源污染,可以采用“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进行治理。 1 “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5.
滇池水污染总量控制中污染源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流域同入湖水系的流域单元组成,本文以滇池流域单元为基础,进行了污染源总量控制片区划分,并对各片区进行了污染源系统特征研究,从而为滇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了工作重点和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6.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池水污染日趋严重,致使滇池水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直接威胁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综合整治滇池水污染方案的指导思想应是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以市场经济为机制,以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措施为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入湖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利用治理工程,控制入湖污染负荷和削减湖内污染负荷;外流域引水,增加湖泊环境容量负荷和可用水量;调整滇池水体的最高功能,以利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为综合治理滇池,恢复其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面源污染源治理、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调配及其它等5方面的治理工程措施。对治理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原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滇池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模型,对污水集中治理措施,厂内治理措施与面源治理措施同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方案,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因此,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评估研究,对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应用数据包络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投资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708,总体效率水平不是很高,且只有2001年、2006年和2010年DEA有效,DEA无效年份中2011年效率值最低为0.441;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外海),同时,工程治理投资和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存在较多冗余.因此,未来滇池治理可适当调整工程治理和面源污染投资金额,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滇池治理成效并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调研等方法梳理了滇池水质演变过程及治理与管理措施。将滇池的治理分为4个阶段:1)探索治滇阶段(1988—1995年),针对滇池水质显著下降问题,初步探索治滇的方式方法;2)工程治滇阶段(1996—2006年),针对污水排放量、工农业发展取水量增多的情况,采取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导的工程治理模式;3)系统治滇阶段(2007—2015年),2007年滇池被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中央和地方协同治理,科学提出了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的综合治污思路,以水专项科技成果为支撑,推动流域水体污染系统治理;4)精准治滇阶段(2016年至今),形成了“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滇池水质显著提升。针对当前滇池水生态环境问题仍较严峻,存在水资源匮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重、水生态受损等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滇池治理应遵循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思路,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与管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流域水体置换,恢复和维护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进展及成效,探讨了滇池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在下阶段的治理工作中,应重视生态修复和面源控制工作,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志斌 《环境工程》2014,32(12):26-29
通过调查分析,滇池水污染成因主要为城市点源直排、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面源污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已经实施的控源截污、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农业面源治理、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工程,结合这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滇池治理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滇池草海和外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源类型,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得到不同污染源对水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草海主要的污染源有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和内源3类,外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内源4类.与河流水污染源解析结果不同,底泥内源与气象因子对滇池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湖泊的环境问题涉及整个湖泊流域。湖泊污染源的控制,除了要考虑点源控制外,非点源的控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非点源的控制措施一般可分为三类,1、对产污量大的土地作污染源控制;2、污水集中控制,削减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3、径流土地处理。具体的控制方法则又可分为工程和非工程两类。工程方法包括有:沉淀池、渗透沟,前置库(塘)和氧化塘等。非工程方法包括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7.
滇池湖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滇池治理的"六大工程"之一,在修复和建设滇池湖滨生态、维护整个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以及进一步改善滇池水质方面发挥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其理念、经验和措施为我国湖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滇池水华综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华污染已成为滇池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滇池水华治理被国家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而予以高度重视,据多年的监测资料,滇池水华的各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其次为束丝藻和鱼腥藻。该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滇池水华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水华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的综合对策,特别强调了滇池水华必须坚持控制污染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影响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结论:生活污染源是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要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开展城市卫生系统改造研究,就地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20.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的氮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流域硝酸盐污染严重,厘清其来源对硝酸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滇池流域收集河水、湖水、井水、雨水样品,分析了无机氮浓度和硝酸根氮、氧同位素比值。总体上,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从低于检测限到高达13.44mg-N/L,显示流域硝酸盐污染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最高浓度出现在流域南部农田区的井水中,井水样品的氮、氧同位素数据大部分落在化学肥料和大气干湿沉降区,表明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对流域浅层地下水产生了污染,污染的浅层地下水又是湖泊水体的一个潜在污染源。流域内河流硝酸盐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总体污染程度高于滇池湖泊水体,氮、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大部分河流中硝酸盐来自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滇池水体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和河流的相似,说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来源。湖泊水体硝酸盐浓度从南向北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滇池北部紧邻城区(生活污水)、流域南部主要为农田区(面源污染)的空间格局是一致的。总体上,滇池水体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大气输入。通过地下水途经进入湖泊主要发生在流域南部地区,具体的贡献份额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