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环评工作的基本情况 不断完善配套法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部又起草了规划环评条例,此条例已上报国务院,正待批准实施.此外,又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等配套部门规章,环评工作配套法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2.
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对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完善规划环评机制,规范规划环评程序,强化规划环评的审批管理,加强有关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研究,提高规划环评管理者、评价者、审批者及有关专家的业务水平,制定地方性规划环评条例实施细则等推进规划环评条例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评价司和法规司在京组织召开了《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座谈会。会议召集了全国各主要环评单位参加。各评价单位在会上就不同行业类别的环评项目的公众参与调查表设计以及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座谈,并就《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谈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齐有主 《环境保护》2012,(11):54-55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环保局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评监管,提供园区环评指导,在从源头上防控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宣传,推动规划环评深入开展 邢台市把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多管齐下,各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将规划环评工作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十年卓有成效的法律执行和实施,尽管美国、加拿大的法规环评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缺陷。在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的法规环评立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中外比较看我国项目环评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劲 《环境保护》2012,(22):71-73
如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算起,项目环评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30多年.2012年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决定将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纳入行政立法规划进行修改,力图解决项目环评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有关为什么要进行环评、何时进行环评、环评程序有哪些以及环评的核心是什么等基本问题再次摆在了立法者的面前.笔者认为,结合环评制度缘起的真谛、在条例修改之际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环境责任保险须再保险配套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效 《环境保护》2008,(7):49-50
2008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其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底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的全文。该《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为此须“建立健全国家立法和地方配套法规建设”和“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制浆造纸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17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第五章介绍了欧盟战略环评制度近期的一些改变,并提供了2006年中期更新的转换,以及2001/42/EC指令在25个欧盟成员国的执行状况(自2007年1月1日,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加入,欧盟变为27个成员国)。成员国应该转换成2004年7月21日颁布的最新指令。重点是新出台的法律要求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技》2007,20(5):F0004-F0004
宝应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东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乙级,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38号])。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评是对政府政策、规划及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政策、规划及计划出台和编制前期介入的一项有效的分析工具。但是,受技术方法、法律和政策等因素影响,战略环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归纳总结了战略环评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步骤,并结合多瑙河流域规划的编制过程,系统说明战略环评方法的应用,最后针对战略环评方法在环境规划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到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我国环评制度一直在频繁地变动中。制度力量越弱,制度更替越频繁;变革制度成本越低,越缺乏维持制度长期运转的内生动力。本文从制度安排与制度构建视角,分析规划环评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文件,剖析规划环评制度乏力背后的根源和影响,总结规划环评制度的不足,为未来规划环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谦 《环境保护》2011,(2):61-63
由于建设项目往往对于公众环境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公众在维护自身或者公共利益的时候,通常都要求建设单位或者环保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后,公众对于经过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要求公开的呼声更高.  相似文献   

14.
欧盟战略环评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欧盟通过了战略环评指令,规定了战略环评的目标、范围、流程、报告书内容和公众参与等,同时给予了成员国一定的自主空间.2007年的评估表明,欧盟战略环评的实施确实使环保有效地纳入到了战略中,使之更符合环保的要求,此外,战略环评提高了战略制定的规范性和决策的透明度与参与度.2008年,欧盟加入了联合国战略环评议定书,对人群健康、政策和立法环评以及公众参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欧盟战略环评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在战略环评的范围、加强大纲审查环节、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定制化”的战略环评以及追赶战略环评国际新趋势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易被忽视的几个细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一份环评报告需要关注的内容比较多。在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虽然有相关的环评法规、技术导则、环境标准等文件作为指导,但常常因为环评工程师缺乏实际环评工作经验等原因,有一些重要的细节被忽视了。这些被忽视的细节直接影响到了环评报告的质量,导致环评报告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遭到质疑。文章介绍了一些常被忽视的重要细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上简称《条例》)于一九九五年四月一日起在黑龙江省正式施行,该《条例》是黑龙江省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它的出台,切合环境保护的实际,适应了市场经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在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环境执法稽查职能设置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条例》的精神,黑龙江省许多地、市环保部门相继开展了稽查工作。本文就环境稽查这项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进行探讨,使该项职能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我国又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并于200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 时值《环评法》实施十周年之际,作为活跃在轻工业的环评单位,见证了《环评法》实施的不断深入对以制浆造纸为代表的轻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生产、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工作有三靠:一靠法制、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同志讲,中心还是靠法制。依法行政是各级环保部门的核心和准则。1995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省第一部综合性环保地方法规,是我省环境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表明了我省把环境保护切实摆上基本国策地位,真抓实干的决心,标志着我省环境保护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条例》的施行,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于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一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0.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于2007年9月7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三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