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获得更为合理的煤尘健康损害评价结果,并辨识对健康损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和传统的确定性健康损害评价方法,构建煤尘通过吸入途径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估某煤矿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锚喷作业点和转载点等4个工作面煤尘的健康损害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各工作面煤尘健康损害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掘进工作面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大,采煤工作面和锚喷作业点次之,转载点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小;在与煤尘健康损害相关的各参数中,暴露周期、暴露时间、呼吸速率和煤尘浓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该优化模型对解决煤尘职业健康损害评价中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分区预评价的难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体应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冲击危险性,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根据专家现场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评价模型在山东某煤矿310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得到7个高度危险区,4个中度危险区,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安全》2020,(7)
针对神府矿区部分煤矿受采煤工艺变化和多次采动影响边界煤柱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本文以相邻的海湾煤矿三号井2206综采工作面和王才伙盘煤矿2201综采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对常规开采时和卸压开采时边界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206工作面和2201工作面边界煤柱的承载强度分别为9. 2、9. 99MPa,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 54、0. 58,常规开采后均处于失稳和残余变形状态;切顶卸压处理时,工作面前方边界煤柱有足够的弹性区,边界煤柱垂向应力最大为8. 0MPa,较大缓解了煤柱承载,对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重点.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约占煤矿事故的60%,采煤工作面的事故又占了顶板事故的7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凰煤矿1402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应用背景,针对煤层薄、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质条件差的特点,运用岩层移动理论,研究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大流量、高浓度卸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富集区域;借鉴了邻近煤矿瓦斯抽采经验,选择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法作为主要矿井瓦斯抽采方法之一,试验了该方法的合理瓦斯抽采参数;提高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消除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年来通过推广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情况得到一定遏制.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仍然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重地威胁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对某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内75个煤矿150个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结果显示,采煤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仅23.7%;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3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5.5%.(评价标准为GB 16225-1996,GB 16248-1996).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移动液压支架时,由于顶板的冒落、已垮落矸石的移动而产生的粉尘约占采煤工作面总产尘量的30%~40%,是综采工作面中主要尘源之一。移动支架时的粉尘防治,一直是防尘工作中的难点。我局孙村煤矿,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指导下,首次应用液压支架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取得了成功,现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贵州发耳煤矿10102采煤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空区高位钻孔抽放瓦斯原理进行论述,并且结合此原理设计高位钻孔的抽放参数。为有效快捷地评价高位钻孔的抽放效果,本文通过单元法对其进行评价,最终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该技术的应用实践解决了该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问题,获得了有价值的技术参数,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给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上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安放位置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回采工作面巷道几何模型,根据气体、尘粒运动方程和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中的离散相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仿真井下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粉尘浓度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粉尘在司机后方10-20m 处粉尘浓度达到最大,在司机30m后趋于稳定,粉尘传感器应放置在回风巷距综采工作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m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乔娟 《安全》2010,31(4):9-12
本文结合煤矿掘进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考虑了影响煤矿掘进工作面安全的各种因素,构建了煤矿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掘进工作面安全性评价模型,并对影响掘进面安全性的各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其结果对矿井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市新华区为全国重点产煤县 (区 ) ,区内煤矿以乡镇小煤矿为主 ;小煤矿井田多位于平顶山煤业集团大型矿井浅部报废水平内 ,主要开采残留煤柱和采后剩余底部煤层。笔者根据新华区小煤矿生产的特点 ,总结、规范了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井田开拓、采煤方法 ,重点研究了房柱式采煤法采准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 ,特别是保持煤房稳定、提高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特殊支护问题 ;同时结合小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煤炭行业的法律、法规 ,提出了小煤矿采煤方法改进的技术措施。上述研究成果 ,对规范我国小煤矿的采煤方法、提高小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推动小煤矿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 重点。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约占煤矿 事故的60%,采煤工作面的事故又占了 顶板事故的7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 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 故的发生。 1、顶、底板的定义及其分类 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 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 板。顶底板的岩性、强度及吸水性与采 掘工作面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确 定顶板支护方式、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 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时冒顶频繁,控顶困难,严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工作面架前冒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对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架前冒顶防治进行不断探索,在技术和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在遇地质构造期间,通过采用有效手段便可保证综放支架安全通过地质构造。以伯方煤矿二盘区3207工作面工程实际为例,运用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工作面安全通过地质构造断层。该方法可为类似构造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逐渐升高,煤矿井下高温热害日趋严重,导致事故率上升,严重制约了矿山开采向纵深发展。针对东山煤矿1231采煤工作面的高温环境,应用矿井热环境理论和矿井通风技术,分析风流自地面流向1231采煤工作面过程中风流温度的变化,得出各种热源对矿井风流升温的影响,为防治热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增加风量、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几种降温技术,工作面平均温度从28.41℃降低到26℃,降温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1231采煤工作面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1.煤矿井下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列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 m/s。2.在井下不可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3.刨煤机采煤工作面,必须至少每隔30 m装设能随时停止刨头和刮板输送机的装置,或装设向刨煤机司机发送信号的装置。4.刨煤机采煤工作面,倾角在12°以上时,配套的刮板输送机必须装设防滑锚固装置,防止刨煤机组作业时下滑。5.当工作面遇到有坚硬夹矸或黄铁矿结核时,滚筒采  相似文献   

16.
采煤工作面漏风会导致采空区缓慢自燃氧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工作面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的可能性.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工作面漏风情况会不同.为了具体研究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的漏风情况,测定了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停采期间各漏风通道的漏风量,建立了工作面漏风通道网络模型;根据风网解算原理及风阻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分支风阻及风量值;利用风网解算软件计算出不同风量下工作面漏风通道的风量值.结果发现: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风量在500 - 1500m3/min范围内变化时各漏风通道风量占工作面总进风量的比重几乎不变;采空区两巷由于已经打好密闭,漏风较小;工作面中部由于老顶来压漏风量较大,是堵漏风重点.  相似文献   

17.
安全专家     
安全专家张世德1962年9月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矿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鹤岗矿务局南山煤矿,在采煤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他曾任过8年采煤工作面的技术员,管理过薄煤层、中厚煤层及厚煤层工作面20多个;应用过单一走向长壁、倾斜分层人工假顶下行垮落和上行...  相似文献   

18.
黄曾华 《劳动保护》2014,(12):91-93
<正>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综采工作面仍是事故高发地。2013年,我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274起、死亡325人,分别占煤矿事故总量的45.4%和30.5%;较大顶板事故8起,采煤工作面占4起;瓦斯事故死亡348人,占事故总量的32.6%,重大以上瓦斯事故10起,采煤工作面占7起。在特别危险、环境特别恶劣的综采工作面,减少用人,甚至不用人,实现少人或无人开采,直接减少采煤工作面的人员数量是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由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采掘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煤工艺日益高效化、集中化,但是与高效作业伴随出现的是产尘量不断增长,这对采煤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采掘工作面除尘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接着阐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并结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作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的矿井粉尘,它因自身独特的物理特性,对设备和仪器的寿命、精度等产生破坏性,同时对采掘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  相似文献   

20.
奎溪克(Quecreek)煤矿一号井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南部萨莫斯特县(Somerest County.Pa),2000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属黑狼煤矿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煤矿。2001年产精煤20万吨,煤矿大约有60名工人,开采方法为斜井房柱式采煤法,开采水平标高约240英尺(约73米),透水位置距离副井井口大约1.5英里(约2 414米),采掘深度230英尺(约70米)。一、 事故发生的简单经过2002年7月24日,采煤工人马克和哈博等9名工人同往常一样,来到240英尺(约73米)水平的左翼的房柱采煤工作面准备采煤。晚上8:30分左右,采煤机司机马克开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