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目前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但他建议加强管理并进行更多研究以减少将来对人群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准备报告的小组委员会主席Perry Adkisson说:“负责管理转基因作物的联邦机构做得很好.但照目前公众的关注程度以及我们对数据的评议,委员会认为联邦机构还需加强保护人群健康和环境的机制.”报告说,美国环境保护局、农业部和食品药物管理局需要更好地协调他们的管理,制订理解备忘录,明确每一机构监督的范围.目前大量生产的转某因…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3):50-50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报》编者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月14日发表了《世界科学报告》,其目的是引起公众和科学家关注当今世界科研发展的现状,并促使决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报告强调当今世界L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强调“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个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本刊现将报告中统计资料摘登如下:科研究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日本:3.1前苏联:1.1美国:2.8中国:0.8欧洲自由贸易联盟:2.2印度:0.8欧共体:2o拉丁美洲:0.4以色列:1.7中近东:0.4中欧和东欧:1.7北非:03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1…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含再经过两年,人类将跨入四世纪。在这世纪相交之际,回顾过去,人类在创造财富,建立起现代文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早在本世纪规年代末同年代初,针对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发生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的浪费和枯竭、生态失衡问题,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价值提出了质疑。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题为《经济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发出了“经济增长过度”的警告。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郎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  相似文献   

5.
赵静 《广州环境科学》2006,21(1):42-44,48
虽然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洋垃圾”问题,并从法律、法规层面和政府环境管理中对境外废弃物加以控制,但“洋垃圾”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仍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洋垃圾”问题是指一国通过各种渠道向另一国输出废弃物,甚至有害危险废弃物的现象。据报道,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倾倒国,这不能不让每个中国人担忧。文章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法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民国迄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对民国初年灾荒史予以诠释,依时间而言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依内容而言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内容多样化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日本及美国等国家以住宅建设为主的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极大地激活并快速推进了建材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建材产业的迅猛发展又带来了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极大地消耗了煤炭、电力、石灰石、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二是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料、废渣、废水,对大气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建材产业纷纷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可不可以安静一点 20世纪80年代台湾有一则电视广告── 年轻的女子说:“亲爱的宝宝,世界是这样的喧闹,妈妈喂你一粒‘安■’好么?”这则广告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广告创意奖”;也是从80年代起,北京几个繁华地段的路口,出现了“噪音分贝显示器”。当时这个新鲜事物引来了一些好奇,有人还站在美术馆路口西北角对着那台显示器大喊,看会不会让那电于显示屏上的数字蹦上一蹦。 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至少说明,声音是值得关注的。现在,政府也有了诸如为高考的学生公布禁止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的管制措施。一个和我们一…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从概念上讲,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7,(6A):1-1
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充分享受着现代化的舒适和便捷.然而,与之相伴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却直接危及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确认的观测事实表明,20世纪是过去10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则是整个20世纪平均气温最高的10年。这种现象在21世纪还将持续,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海平面上升、极端灾难性气候频发、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极端后果,人类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战栗了。  相似文献   

11.
1971~1997年香港城市代谢的上升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代谢是一个城市对其自然环境负荷的定量描述。1971年ewcombe等[3]对香港的城市代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再生利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香港的人均粮食、水和物质消耗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分别增长了20%,40%和149%。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巨大的污染也随之而来,废气总排放量、CO2浓度、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污水排放也分别增长了30%、250%、245%和153%,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土地、大气和水系统超负荷的问题。尽管一些旨在治理退化环境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政府为香港制定的目标是在21世纪成为"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如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在大众消费行为和政府政策方面进行重大和深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家经过20多年探讨和酝酿形成的。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R.Brown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把经济学中“稳定社会”概念发展成“持续发展”的概念,开辟了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纪元,成为21世纪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全球共同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持续发展”给出定义:“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1993年对该概念进行补充,认为待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正(即不应损害下代人…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主义者认为由于没有当地人的合作和支持,许多保护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受到限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护和发展相结合计划(ICDP)试图使公园管理与地方的需要和愿望相一致,但结果通常令人失望.然而,在不违背保护目标的前提下,取得地方的合作和支持仍然是公园管理的首要任务.幸运的是,来自ICDP的经验教训为下一轮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包括那些有关脱贫计划,以及在生态系统和景观尺度上实施的计划,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借鉴机会.较新和有希望的措施已经开始将适应性管理、新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式和将站点层次的工作与政策制订和制度出台等内容结合进来.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因此,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例如日本是最早推行太阳能政策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日本就开始寻找替代能源。1974年执行了“阳光计划”,把太阳能、地热、煤炭、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都会以30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出版其“代表作”,也是它的“旗舰”出版物《世界报告》(State of the World)。今年的中文版由该所与中国全球环境研究所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并于近期出版发行。2005年的《世界报告》主题是全球安全,之所以选择这一看上去似乎与环境问题不是十分密切的话题,是因为,世界观察研究所根据一些国际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的测验得出。目前世界普遍对安全问题不甚满意,但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其实全球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很多与地区性贫困、大规模人口迁移、频繁的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的崩溃、新兴传染病、以及对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激烈竞争有关。报告认为。为了建立全球安全。所有国家都必须把这些“没有边界的问题”视为共同的风险。作者提出。和平和稳定的出路在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水冲突、制止传染病流行、裁军和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让读者能对该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结合我刊特色。我们从中选出三个章节(保障食品安全。管理水冲突、促进水合作和改变石油经济)进行编辑。并分别于第4、5、6期登出。需要指出的是。其实。维护全球安全。并不只是各国政府或联合国等机构的“专利”。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就能成为不可阻挡的湍急“大河”。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为全球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如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中所指出的:“我强烈希望所有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认真考虑自己能采取什么行动。只有公民社会积极和全心全意地参与。我们才能成功地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公正的和平世界(世界观察研究所详情见本期《观察全球环境的一处独特“窗口”》一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兴起.它包括了对环保、劳工和人权的要求等。并由此导致了消费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社会责任多方面的内容。他们通过”购买权力”要求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加工工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工待遇和对环境的保护等问题:另外一些涉及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将集中讨论贸易在这一领域可起的关键作用。整个讨论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是挣取所需外汇的途径,而外汇将用于当地人民的一般福利。Dr.MartinNoldafe(1993)恰当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世界的四分之三地区,其中包括大多数非洲国家尚未实现工业化,如果工业化是产生经济财富所必需遵循的发展道路,这些地区就必须进行工作化,因为没有经济财富,有关国家就不能实施保健、教育、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而这些是对其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体面的生活质量所必需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涉及…  相似文献   

18.
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实施绿色采购.我国应尽快研究制定绿色采购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实施绿色采购。我国应尽快研究制定绿色采购标准。  相似文献   

20.
林旭 《沿海环境》2002,(1):28-28
苦于缺少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 中国环保业,近30年间,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一喜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微利时代”。 入世对环保业无疑是利好消息,外商进入的间接作用就是增强“内商”的本领,迅速摆脱“微利”阴影。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将充分分享发达国家在环保投资、技术转让、环保服务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中国环保业处在更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先进环保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将教会跚跚学步的中国环保业走得更稳。 其实中国环保业一开始就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普及”八字方针,成为对外开放面最大的行业之一。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