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厌氧-好氧(A/O)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工艺参数。该工艺在冀东油田两座废水处理站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废水中石油类物质、COD、硫化物去除效果明显。高一联合站及柳一联合站污水经处理后,石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为90.6%和96.0%;COD去除率分别为86.0%和91.6%;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4.8%和98.2%,处理后的污水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另外,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的成本相对较低,处理费用低于0.5元/m3。处理后的污水若回注地下,平均费用为4.7元/m3。  相似文献   

2.
厌氧-好氧工艺在含油废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处)论述了厌氧-好氧(A/O)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工艺参数。该工艺在冀东油田两座废水处理站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废水中石油类物质、COD、硫化物去除效果明显。高一联合站及柳一联合站污水经处理后,石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为90.6%和96.0%;COD去除率分别为86.0%和91.6%;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4.8%和98.2%,处理后的污水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另外,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的成本相对较低,处理费用低于0.5元/m3。处理后的污水若回注地下,平均费用为4.7元/m3。  相似文献   

3.
鉴于城市生活污水缺乏易降解的碳源,且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提出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与污水自身产生能源的开发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厌氧硝化反应—短程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结合的新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反应过程的沿程水质与COD、氮素去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TN去除率达到91.8%时,反应过程中TN出水量低至3.7 mg/L,此时NH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9.6%与97.0%,且NH3-N与NO2--N能量损耗比值为1∶0.96;当出水溶解性的COD浓度低于12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8.9%;使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TN的容积负荷与去除容积后的负荷分别为0.92 kg/(m3·d)与0.79 kg/(m3·d),比同类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4.
悬浮及附着生物厌氧-好氧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油田采用悬浮与附着生物厌氧-好氧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了处理,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效降解,实现了污水达标外排,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水处理成本由回灌时的3.5元/m3下降到0.5元/m3。文章详细介绍了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设施及对污水处理的效果,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处理回用含油污水的新工艺,二期炼油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表明,以炼油企业二级处理达标排放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使用该工艺处理水量为0.5m3/h、水力停留时间为1.49h 以及污水中COD、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变化分别为44.07~102.13 mg/L、28.37~50.01 mg/L、4.10~6.77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96.1%、91.9%,其排出水质符合循环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对该工艺进行了5.5h抗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冲击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氧化塘生物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采用氧化塘生物处理技术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五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处理效果显著,去除率逐年提高,运行稳定。COD、石油类、SS去除率2000年至2004年分别由43%、51%、-14%提高到77%、98%、26%。氧化塘生物处理技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成本小于0.2元/m3。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脉冲喷流复合厌氧污泥床技术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实验室及中试效果,以及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在HRT为6~10h,即有机物容积负荷为0.93~0.52kgCOD/m3.d时,COD去除率可稳定达到35%以上,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可达到17%~25%,具有优化处理系统、强化处理效果、降低后续好氧段能耗及占地面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在酿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结合微生物菌剂对酿酒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进水CODCr浓度可达到8,456.3-22,442.0mg/L,BOD55,040.0-9.557.1mg/L,pH3-4,可不调pH,采用微生物菌剂接种可启动厌氧反应器,COD有机负荷最高达到10.2gCOD/Ld,COD去除率稳定在91-95%,BOD去除率90-94%,出水pH6.6-7.1,出水CODCr在2,000mg/L以下,BOD5800mg/L以下。厌氧污泥可全部颗粒化。好氧处理系统中接种微生物菌剂,曝气10-12小时,可保证出水中CODCr在230mg/L以下,甚至直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是取得该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在某油田13~#站井区的试验情况。采用驯化培养的"某油田13#站高效优势菌种"对石油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盐度适应范围广。利用该菌种对油田外排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水COD低于100mg/L;石油类浓度低于10mg/L;挥发酚浓度低于0.5mg/L。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可处理含油高于500mg/L,矿化度高于20 000mg/L,进水量高于4.0m~3/h的油田污水。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工艺处理高盐、高矿化度油田污水技术可行,工艺可靠,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用以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技术为核心、辅助以物理化学方法的工业化技术,对兰州石化公司高氨氮污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显示:外排废水监测项目中pH值、悬浮物、COD、BOD5、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的平均浓度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氨氮值仅为0.412mg/L,COD值为63.87mg/L。对COD、氨氮、硫化物、挥发酚、悬浮物等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和BOD5的去除率也达到7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秦皇岛海域溢油污染事故进行分析,运用溢油风险评估的理论,对秦皇岛水域海上溢油风险作出了评估,以期当出现溢油事故时损失减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管理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海上溢油风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管理方法与溢油防控技术。提出综合考虑设施本身情况、海域特点、天气海况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溢油风险源数据库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溢油风险分析和管理,是预防海上石油设施溢油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溢油监控技术、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和溢油清除技术是降低溢油污染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溢油是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有效预防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溢油防治,并对溢油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论证了不同海面状况下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并以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导管架平台溢油事故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开发中含油污水处理与溢油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洋石油工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是防止油污染,而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排放的含油污水中的油及事故性溢油。首先概述了海上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并结合实际论述了主要采用的处理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技术的处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还叙述了海上溢油事故及防止溢油事故发生所应采取的多方位预防措施;建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通过培训来提高全员操作管理水平,建立溢油处置应急计划和组织系统。在溢油控制方面建立海上溢油漂移模拟程序,对溢油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采用的溢油处理装置及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总结国外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用亲油性绳式收油机中的吸油绳对-35#柴油和原油模拟在有冰的水域进行测试,试验表明了吸油绳不同长度与油和冰相对位置对收油效率的影响。该试验结果对寻求如何在冰区回收溢油有积极作用,也是溢油应急清理时选择技术方法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A港区溢油事故的影响,通过MIKE21软件建模、并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和潮流等因素设定6种不同情景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不利风条件下,72 h油膜扩散距离为0.7~39.50 km,扫海面积可达0.03~142.97 km2,风场对油粒子的漂移和扩散起决定性作用,潮流场次之。通过模拟预测,为加强区域溢油应急联动、充分利用周边溢油应急资源,做好溢油应急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Marine intertidal organisms in Prince William Sound were exposed to crude oil following the T/V Exxon Valdez oil spill in 1989. The intertidal communitie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mechanical disturbance during invasive oil spill remediation and cleanup efforts. Using monitoring data collected from 1989 to 1997, impacts and eventual recovery were assessed at oiled but uncleaned sites and oiled and cleaned study areas. A statistical model where recovery was defined as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time profiles at control and oiled sites was evalu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graphical presentations of the data suggest intertidal epibiota communities recovered from the oil spill by 1992 at the oiled sites and by 1994 at the oiled and remediated sites. Empirical data from the intertidal monitoring program supports the use of tests of parallelism in evaluating recovery and the need to avoid simply the comparison of sample means from control and oiled sites.  相似文献   

18.
有冰条件下撇油器回收溢油速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一种进口多功能撇油器应对渤海冬季溢油的能力,试验分别对刷式、盘式、鼓式三种撇油头在无冰和有冰(冰密集度约5成)条件下进行收油速率测试。试验以100 L油品为基数,测出在各种组合条件下回收油品所需要的时间,并把鼓式撇油头在有冰条件下的泵速提高,再进行试验。结果发现三种撇油方式的回收速率不仅与撇油头类型有关,同时也取决于是否有冰;在有冰条件下,三种撇油头收油效果都受到影响,其中盘式撇油器受影响最大,无法回收溢油;在有冰条件下加大鼓式撇油头泵速会提高总回收速率,但含水率同时提高;对凝固原油,撇油器无能为力。试验结果对正确评估三种类型的撇油头在两种情况下的收油效果和相关单位应具备的清除溢油能力,以及今后引进设备提高应急能力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码头生产过程中的溢油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码头(泊位)、油品罐区、输运船舶及输油管道4个单元,文章通过查找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等关于油码头溢油风险防控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明确了油码头在溢油风险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从而为油码头企业开展溢油风险防控措施自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