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讨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实际含义,对发展与环境、现代农业的功与过、替代还是发展、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见解,重点是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三者的统一,强调前进而不要后退。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根据中国农业45年成就与不足以及面临的难题,提出21世纪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式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的体现。强调集约(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的结合,在农业上要狠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2.
运用Kaya模型对农业碳排放量、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除经济效应外,能源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均为负值。大连市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农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人员的减少缓解了农业碳减排的压力,其中技术效应的贡献最为突出,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现阶段大连市农业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按照"4R"原则,通过现代技术耦合、循环生产工程、产业链接和制度机制保障等,改造并完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方式,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单元,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循环化生产、现代化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农业经过建国三十年来的变革与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四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正在进行必要的经济调整和四化的长远规划。本文拟就农业对环境的依赖关系,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危害作一些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效益最大原则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产业互补机制和城乡联动机制 ,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将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建成真正的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业自然资源经济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这类研究课题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但其重点则是科学地剖析和论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指出取得最佳开发利用效益的必经之路和应该采取的关键性措施,以推动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能达此目的,首先必须弄清楚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开发利用有关的主要特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技术经济条件,综合地、系统地分析研究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措施。现仅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持续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简称为“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环境不退化或保持生态平衡,是希望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建立一种非破坏性关系。技术上应用适当,是指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化,以最为适应、合理的技术为导向。经济上能维持下去是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财政难以维持的局面。社会上可以接受则指生态环境变化、技术变革所引起的礼会震荡应当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持续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目前已成功的持续农业系统,都是综合种值和综合饲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持续农业     
《环境》1998,(11)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简称为“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环境不退化或保持生态平衡,是希望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建立一种非破坏性关系。技术上应用适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实施可持续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对萧山土地资源的分析与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目标的技术措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农民收入的波动与农业现代化的波动总是高度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稳定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为此,天津市政府一直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2013年9月6日,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农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此外,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天津实际看,大幅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1.
汪芳  刘畅  王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49-15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因而与之相对应的农业废弃物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作为一个资源相对较紧缺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废弃物来为人民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农业废弃物——秸秆制作饲料的最新研究及进展情况和秸秆的实际应用状况,探讨了利用秸秆制作生物饲料,并饲养奶牛的实践研究,对秸秆生产生物饲料综合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效益提升。研究表明:共生关系、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及技术的支持和保障5个因素促进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企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次通过构建区域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网,实现农户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今后应该从丰富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制、运行效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试论精确农业及我国行动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精确农业是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由于精确农业充分地利用了作物、土壤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因而,取得的经济和环境边际效益非常显著。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发展适用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精确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为了适应精确农业应用,作为核心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也应在界面、功能、可操作性、信息源、实时性和处理速度等方面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多层次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笔者随团参加了"四川省赴新西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培训。作为全球唯一一个通过"农业现代化"实现"国家现代化"、一半以上财富来自土地的经济发达国家,新西兰的发展,真实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论断。新西兰人对自然的敬畏发自心底,对资源的利用精准节制,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世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为我国跨世纪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30余年来禹城试验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经过“六五”至“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根据禹城农业的现状分析,已基本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条件,因此,禹城试区下一个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研究,促进禹城市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 4月11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培训班作主题报告。他强调,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环境农业是作者对自然资源、自然与社会环境长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学科研究成果的条件下提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课题。本文重点地对环境农业的概念及其基础性研究和制定环境农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环境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合理地开发以土地环境为中心内容的环境生产潜力,使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获取最好的生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最终目的是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创建最优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任继周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259-1275
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但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对放牧管理系统存在很多误解,尤其是把草原的生态恶化、牧区贫困、文化落后都归罪于草原放牧,导致禁牧盛行。从放牧的基本内涵看,当前我国草原所面临的问题,不在放牧本身,而是对放牧认识的不足和放牧管理的缺陷,割裂了人居-草地-畜群之间的联系。从历史角度看,放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实现了放牧的现代化转型。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应,我国畜牧业应该尽快实现草原管理和放牧的现代化转型。这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必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持续农业     
《环境》1994,(5)
去年五月间,国际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泰国等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六十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这次会议主要对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农业,技术进步与持续农业,资源、环境与持续农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什么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