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勇 《环境保护》2013,(20):45-46
结合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概况,介绍重庆市"蓝天行动"的目标、措施、保障机制、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41(3)
杨明,男,汉族,1968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员,高级经营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师.现任重庆市南桐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桐特种水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重庆市万盛区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会长、中煤加工利用协会理事;曾获得"重庆市QC小组优秀推进者"、"重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思路决定企业出路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是公司做大做强之本.  相似文献   

3.
<正>成立于2005年的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是重庆市环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通过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将评估中心的定位从"面向社会的环境咨询"调整至"为行政审批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工作重心也从"项目评估"调整至"全市环评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泽富  陈杰 《环境保护》2006,(16):62-63
重庆市第九次环境保护大会于2006年7月28日召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总结"十五"期间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作,部署重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特点、方法和内容及执行程序等均未成形,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程序。重庆市率先开展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及技术规范研究",根据重庆市技术经济水平,就建设项目后环评的目的、对象、启动时机及原则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后环评的主要目的是"掌握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补救措施"而非"验证性评价"、启动后评价的重点节点和不同阶段开展原则,为出台"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提供决策依据,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更具操作性,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的规范化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郊,背靠缙云山,面临嘉陵江,城区环境优美,市容整洁有序,享有"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重庆市的后花园"的美誉,2006年北碚区曾成功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4,(9):59-60
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把好环境保护第一道"关口"的技术审查单位,通过不断完善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与技术积累,打造出了重庆市一流的技术审查队伍,为市政府"五个决不"要求、环保"六件大事"及"五大行动"的落实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文波 《环境保护》2014,(18):58-60
【案件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件类型】评价类【案件名称】重庆市某餐馆不服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案【主要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主要污染行为】餐饮行业油烟污染【违法企业所属行业】餐饮行业【案件概要】原告北碚区贸浩汤锅城存在油烟污染问题,2011年7月7日,重庆市北碚区环境保护局以其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作出行政处罚。但原告认为公民个人租赁住宅楼开办的个体餐馆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建设项目",无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遂提起行政诉讼。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判定被告重庆市北碚区环保局  相似文献   

9.
地方动态     
重庆:各区县签目标责任书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在重庆市十次环保大会上,市政府与38个区县(自治县)政府、北部新区管委会、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等9大集团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重庆市环保局办公室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一方面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打通生态环保决策部署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环境保护多项工作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在2015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重庆市环保局排名第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做好服务"职能作用,重庆市环保局办公室连续十年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中关于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限期淘汰"黄标车"的要求,促进"黄标车"淘汰更新,保障机动车  相似文献   

12.
噪声扰民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缓解这一问题,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启动了为期5年的新一轮"宁静行动",以"四减一防"为目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城市噪声难题。  相似文献   

13.
杨娟  王龙  徐刚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为例,建立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从分区县尺度对重庆市2000—2009年间的耕地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重庆市内部各区县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的高低差距逐渐缩小,耕地生态承载力超载现象日趋严重.10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在不同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等级上的数量分布大致呈"M"型: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属于严重超载和临界超载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的两个顶端,属于超载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中间,属于平衡有余和盈余的区县数量的处于"M"型的两个低端.重庆市属于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区县已从2000年的13个增加到2009年的18个,主要表现在高-中对应型的区县数量增加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其所对应的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区县数量已由2000年的11个增加到2009年的15个,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所对应的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区县数量则不断减少.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建设完善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重庆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是健全重庆市市场经济体制、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需要,是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诚信重庆"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周期长、公众参与度不够、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并从建立评价指标与管理成效响应关系、提高评价过程透明度、加大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重庆市北碚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决策部署,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优化确立了"一区三地"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北碚区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区、联合国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2016  相似文献   

17.
准确定位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重要性,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必须"发挥示范作用"。该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重庆市15个典型县域生态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借助ArcGIS对其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揭示内外部驱动因素,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重庆市典型县域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生态效率水平U型波动性增长反映了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改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2)重庆市典型县域生态效率损失的内部动因是资源投入过多以及废弃物排放过量,而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处于进步状态,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呈倒退状态,则表明政府宏观调控及管理策略是否行之有效,规模经济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市生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市南岸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居长江南岸,依山傍水,仰拥"山城花冠"南山,俯临长江、嘉陵两江,山水园林特色显著,风景秀丽优美宜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岸区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机遇期,为加快推进重庆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重庆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于近日印发实施。《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五大功能区域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策实施,城市建成区内的工业企业逐步完成了环保搬迁,降低了环境风险,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为避免遗留污染场地对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危害,重庆市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始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