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OD即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质污染的最重要指标之一。BOD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时所消耗的溶解氧。这一生物化学耗氧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欲使BOD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2.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升水中的污染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污染质,主要是指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作为有机物含量的指标。由于所含Fe~(2+)、S~(2-)等还原性物质也被氧化,故所测结果也包含了这部分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用量。氯离子也被氧化,但可采用适当办法排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表征了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和有机冲击负荷条件下的出水样品,应用平行因子分析方法解析样品中各主成分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阶段,出水中含有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主要源于接种污泥的菌体自溶和残留有机物厌氧发酵。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出水中的类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逐渐减少。在有机冲击负荷条件下,出水中的类蛋白质组分迅速增加并成为反应器出水中的主要荧光物质。该研究为厌氧氨氧化的启动及运行控制的监控表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BOD是水中好氧性微生物在利用有机物为食料的增殖和呼吸过程中所需要的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早在1913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就把BOD正式确定为水质有机污染的指标,并提出5日(65°F)生化需氧量即BOD_5,作为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现行采用的20℃ BOD_5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塘的发展概况 生物氧化塘,又称污水稳定塘。它是一种构造简单,管理维护容易,污水净化效果稳定,投资少、能耗低的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在塘内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最后达到净化的目的。 根据已有资料,氧化塘处理效果稳定。美国约有三分之二氧化塘处理的出水 BOD全年大多低于30mg/l,大肠菌指数不超过100个/l,BOD 去除率一般为60~90%;我国氧化塘停留时间为3~5天,BOD 负荷为  相似文献   

6.
以化工园区废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实验废水,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离和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臭氧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26 mg/L,臭氧氧化60 min的条件下,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7.9%和55%;臭氧氧化对水中疏水性物质去除效率高于亲水性物质,部分疏水性物质氧化成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臭氧氧化可以改变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使水中分子量小于1×103k Da的有机物比例从56.3%提高至71.2%,分子量大于1×105k Da的有机物比例由原来的24.2%下降至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臭氧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显著去除水中含不饱和键、酚类、醇类等有机物,但对饱和烷烃基本无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简介生化需氧量(简称BOD)是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生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分解速度随温度而异。目前国内外均以20℃下,在有充分溶解氧存在时,1升水培养五天所需要的氧作为指标,简称BOD_5。在实际测定时,只有某些天然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BOD_5小于4毫克/升,可以直  相似文献   

8.
VC废水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C生产工艺复杂。它以山梨醇、玉米浆、多种无机盐、盐酸、乙醇、丙酮等18种原料,经发酵、提取、转化、精制而成。国内VC生产,原料利用率平均为19.13%,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没利用的原料、副产物就成为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如不加治理直排江河,会破坏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使水质恶化,导致渔业生产、水产养殖和淡水资源的破坏。严重时,还会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1 生物接触氧化机理 有机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属好氧生物处理。它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该过程中,废水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例:CO_2、NH_3、H_2O等),另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转化为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Demand简称BOD)是水样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经好气生物氧化所消耗氧的量.从动力学角度考虑,用来描绘氧利用率的数学模式应为一级反应式,生物氧化一级反应的理论,是基于化学扩散和化学反应现象都用一级反应式表示这一事实.若在时间t时有机物的浓度为L,则  相似文献   

10.
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是生化系统出水残留COD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分子量截留超滤分离、有机物树脂分离等方法对某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SMP的分子量分布、亲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样中的SMP占出水残留COD的85%左右。SMP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出水中小于1 kDa的有机物是SMP中的主要物质。树脂分离实验表明,亲水性有机物和疏水酸性有机物分别约占出水SMP的50%和20%,是需要进一步处理削减的主要物质类别。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反渗透技术对城市处理厂进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浓缩富集,利用DAX-8大孔树脂将DOM分为亲水物质(Hy I)、类富里酸(FA)和类腐殖酸(HA)3种组分。研究表明,原污水中有机物各组分经生物处理后的总量去除近90%,各组分所占总TOC的百分含量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出水中HA组分有降低的趋势,平均下降9.77%,而FA和Hy I两大组分所占总和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类FA物质升高7.94%,而Hy I组分百分比略有下降。与进水相比,出水中Hy I、FA和HA组分在Ⅲ(色氨酸)、Ⅳ(酪氨酸)区的荧光峰全部消失,而在Ⅰ(类腐殖酸)、Ⅱ(类富里酸)荧光峰变化不大。SUVA和电位滴定结果表明出水有机物的结构发生变化,各组分的芳香性比进水有机物有所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小分子物质可以被生物利用并形成新的代谢产物释放到水中,大分子物质却较难被生物利用,但在处理过程中其分子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被微生物改变,系统的生化驯养可以达到构造改变的效果,从而影响出水各组分分子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苯并(a)芘(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N),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致癌性很强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和一些有机物的热解过程或不完全燃烧过程.我国城市的BaP现状浓度是较高,主要与能源结  相似文献   

13.
BOD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D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是水质常规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BOD参数起源于Dupre发现河流中溶解氧减少是生物代谢活动的结果,并于1884年把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化学氧化过程。1913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首次提议,把有机物在65°F(18.3℃)下进行5天生物氧化所需的溶解氧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此后,  相似文献   

14.
VFAs、TOC及COD作为生物除磷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研究了通过A/O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过程中磷的变化情况及在厌氧释磷过程中COD、TOC与VFAs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FAs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释磷进程,实际生活污水中能直接用于磷释放的有机物含量占COD的13.33%,并且释放1 mg P所需VFAs为1.401 mg,此值明显低于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对COD、TOC和VFAs 3种组分的分析,可将实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底物分为3类:易生物降解含碳有机物、难降解的含碳有机物和水中存在的无机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占COD的13.33%、31.7%和54.97%,其中只有13.33%的含量对生物释磷有直接作用,并可对实际生活污水除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赋存特性和生物降解性分析,探明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厂碳源的分布特性。西安市污水厂原水中颗粒态COD占总COD的65%左右,以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是污水厂进水碳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评价了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特性与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在好氧和厌氧2种条件下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会发生水解发酵作用,在8 h内转化率分别达到58%和65%。其中第1小时为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限速阶段,降解缓慢。从第2~4小时降解转化速率显著提高,此后速率逐渐平缓。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水解产物主要有挥发性脂肪酸(VFAs)、多糖和蛋白类等易于直接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腐殖质类的难降解有机物,并在处理过程中会引发其结构改变,趋于生物可利用。  相似文献   

16.
臭氧氧化对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特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臭氧氧化对二级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Ef OM)的去除效能研究,并进一步采用超滤分离、三维荧光光谱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Ef OM的分子量分布、亲疏水特性以及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臭氧化去除Ef OM的效果有限,但能够有效分解二级出水中具有强烈紫外吸收的有机物。此外,臭氧能优先氧化分解二级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有效提高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过程中,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W)100 k Da的有机物组分被完全氧化分解,10 k DaMW100 k Da和1 k DaMW10 k D的有机物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MW1k Da的有机物组分随臭氧投加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上升。臭氧化后,Ef OM中疏水组分减少,亲水组分升高;酸性组分减少。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蛋白质与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吸收强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主要产生于基质降解和微生物的内源呼吸过程,它的存在是影响生物处理出水水质和有机物去除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简单阐述了SMP的定义,详细探讨了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包括去除BOD物质、硝化-脱氮、难降解废水的治理、去除和回收重金属离子、产氢等,最后对应用于废水处理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蒙古农村地区高腐殖酸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分别对(pH调节)-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混凝、Fenton氧化等技术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特征。有机分析结果显示,水中的有机物为腐殖酸类物质,分子量分别为1600和3500,腐殖酸类物质为水中色度的主要贡献者。原水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PAC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处理前后水样DO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pH调节.PAC强化混凝、微米活性炭吸附和Fenton氧化均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将原水pH调节至6.5,经300mg/LPAC混凝后出水DOC降至5.99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6g/L时,DOC降至7.6mg/L,然后采用60mg/LPAC混凝出去高度分散而不易沉降的小颗粒活性炭。此外,当反应初始pH值为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v/v),亚铁和双氧水摩尔比为0.05时,出水DOC降至5.6mg/L,氧化后有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20.
化学氧化水中有机物过程中的羟基自由基的定量检测是研究高级氧化动力学和过程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比整理相关领域羟基自由基的检测技术,分析了目前在医学和化工领域中使用的羟基自由基测量方法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讨论了其中的便捷式分析方法及其在水处理高级氧化过程研究中的可用性,推荐了可用于多组分水相的Fenton试剂氧化有机物过程中的羟基自由基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