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威胁着下游受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为科学评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在解决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方面的效果,以嘉兴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和SWMM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嘉兴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经在线监测评估发现,完成海绵城市改造后,嘉兴...  相似文献   

2.
对造纸企业原有废水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进行分析和改造,采用浮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实践证明,改造工程处理后的水质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静电除尘和电袋除尘这两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除尘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对静电除尘及所用高频直流电源进行了详细阐述,就工作机理、除尘效率和节能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电袋除尘机理和优势,分析了其工作特点。根据华能汕头电厂采用的两种除尘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其具有的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散射颗粒物监测仪,通过对其采样系统、自动除湿装置、自动校准装置进行研发设计和改造,建成了一套应用于建筑工地扬尘的颗粒物在线监测仪。通过光散射法与标准重量法的比对试验,分析了该仪器的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其平行性≤±7%,平均相对误差≤±20%,最大相对误差≤±25%,相关系数≥0.8。通过点位位置、点位高度、除湿等试验及1年的试点应用,确定仪器的量程、时间分辨率、除湿方式、校准方式等关键性能指标,并研究制定和发布了《上海市建筑施工颗粒物和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最后总结了上海市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在预警、监管和执法中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现有系统进行网络化改造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利用VPN实现所有站点的远程联网,采用统一的数据通讯标准,可提高数据通讯和远程监控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质控问题。文章介绍了一些国内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成型产品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浓度应达到现行燃气锅炉标准,现行颗粒物监测仪器需要进行更新。现在市面上有2种污染源颗粒物采样管可对改造后电厂进行颗粒物采样监测,采用平行实验法对这2种采样管所采集的颗粒物质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验证实验分析2种采样管颗粒物采集质量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如何提升燃煤电厂颗粒物监测的准确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无人值守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引起了国内环境监测界的关注.有些监测站采用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标准方法(即化学法)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照,以论证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论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各自独立的基准传递方式,两者监测数据存在差异,两种方法的对照测试,只能论证监测仪器与标准方法.在规定等效条件下两种方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0—11日,国家第六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工作组第一检查组对我区环境验收监测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工作采用了汇报、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建立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参考《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805-2016)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两种方式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步骤。结合实际对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加压流体萃取(ASE)的提取和GPC净化方式,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标准传递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青岛市环境监测站采用标准溯源及仪器校准质量保证程序解决了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使用的自动监测仪的标准传递问题。指出系统标准溯源参数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流量和标准物质特性两部分,在建立系统量值传递方法时.首先需要建立对一级标准的溯源,再根据量值传递系统的特点进行站运行仪器和内标源返回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质量追踪,并以流量传递、零气源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传递等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对标准量值传递影响的因素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可控合成了磁性Fe 3O 4@SiO 2和Fe 3O 4@SiO 2@Cu^2+球状核壳介孔材料,研究了模板剂的种类及去除方式对形貌的影响,并将材料用作固相萃取剂选择性吸附水中微囊藻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来研究其对MC-LR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模板剂更有利于壳层的形成,3次乙醇振荡萃取的方式对于两种材料均可达到很好的模板剂去除效果,对MC-LR的吸附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而马弗炉煅烧方式则适用于Fe 3O 4@SiO 2@Cu^2+介孔材料的制备。太湖水样中MC-LR的去除实验表明,两种材料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处理。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硫的各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ml/min的3.0mmol/lNa_2CO_3/1.5mmol/1NaOH在Dionex HPIC-AG4、AS4 柱上对HS~-、SO_3~(2-)、SO_4~(2-)和S_2O_3~(2-)进行分离,用银电极安培检测测定HS~-,而用抑制电导检测SO_3~(2-)、SO_4(2-)和S_2O_3~2两检测方式串联进行同时测定。对一些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对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浸出方法的几点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零顶空提取器,对陈旧油墨渣和蒽琨渣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浸出实验和分析测定,浸出液采用静态顶空分流进样、GC/MS法分析。对影响挥发性有机物浸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剂加入方式、浸出时间和浸出液收集方法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便携式质谱仪现场监测环境空气中丙烯腈的监测结果与台式GC-MS进行了比对,发现两组监测数据有一定的一致性,相关性不高,分析了产生数据差异性的原因,并对便携式质谱仪的单点校正方式进行了讨论,提高了便携式质谱仪测定应急事故现场环境空气中丙烯腈浓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阐述了省级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介绍了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对水、气、污染源等环境在线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统计与GIS发布的实现方式,指出其具有传输速率高、延时小、实时性强、建设方便、费用低廉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利用研究区域现有断面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水资源调度方式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划分为五大片区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断面无显著差异。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区域水环境综合评价考核指标,该指标包括骨干河道、乡村河道两类考核断面,采用综合水质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设置适当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对区域水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压、负压、大气平衡3种进样方式,研究了VOCs在线监测系统对非甲烷总烃测定的影响。探讨在大气平衡进样方式下定量环内压力、平衡时间、进样流量对非甲烷总烃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压进样方式,定量环内正压增大,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偏高;采用负压进样方式,定量环内负压增大,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降低;采用大气平衡进样方式,定量环内压力、平衡时间、进样流量的增大或减小对非甲烷总烃测定没有明显影响。比较3种进样方式,大气平衡进样方式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能够提高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适用于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过剩空气系数测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赵永生(广西桂林市环境监测站,541002)考虑到锅炉出力、燃烧状况对a系数的影响,以及锅炉的燃烧方式、煤质、漏风率等对a系数的影响,其关系很复ie。为求得比较正确和可靠的测试数据,我们采用两种测试方法进行对比:1.在...  相似文献   

19.
GSM网络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移动通信在环境监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阐述了当前应用最广泛的GSM网络及其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应用的两种方式:GPRS和SMS,并对各自的传输优势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无线网络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及总结。  相似文献   

20.
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是核设施运行的必然产物,滨海核设施向大海进行稀释排放处置,内陆核设施缺少稀释载体,采用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方式将液体流出物通过气态途径向大气稀释排放是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以实现液态流出物的零排放。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排放方案描述了工艺原理,提出了空气流速、空气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废水温度等与蒸发强度的关系,给出了一套自然蒸发载带排放装置的概念设计,分析了液态流出物转为气态途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论证了采用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方式实现内陆核设施液态流出物零排放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