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学说和司法实务在污染环境行为的认定依据方面存在"排污标准说"、"违法或超标排放标准说"以及"损害标准说"之别。鉴于存在污染环境行为系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成立的必要和非充分条件,采用"损害标准说"有混同不同责任成立要件之嫌,"违法或超标排放标准"已被侵权责任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所放弃,因而,认定污染环境行为宜采用排污标准说,即排污是否获得许可、是否超标均不影响污染环境行为存在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各种生活用品和服务行业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各类物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在加快.商品流通十分活跃,商业服务网点星罗棋布,这既方便了人民生活,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商业服务的日益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在商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和服务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影响周围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商业性的环境污染。本文分析商业污染的产生及其影响和危害·针对商业污染的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商业污染进行环境管理,使其… 相似文献
4.
5.
6.
8.
9.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村新办了一个翻砂厂,厂子一开工生产,就喷出许多黑烟和粉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请问,对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宁夏中宁县:王国珍王国珍同志: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准在城镇的上风向和居民居住区建设污染环境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3条规定:“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的单位,要积极采取密闭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并安装通风、吸尘和净化、回收设施。”另外,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7条也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本次环保系统厅局长会议中,周生贤局长回顾总结了两年来环境执法工作: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95万人次,检查企业172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5万件,挂牌督办1.1万件,追究责任人786名,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对松花江、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及太湖等6个流域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环境违法严重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限期整治。今后三年是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紧摸清本省辖区内重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情况,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我们期待新的一年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迎接全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春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12.
编辑同志 :我们村附近有一家联营的肉制品加工厂 ,经常排放废水和废气 ,严重污染农田和空气 ,我们曾向环保部门反映过 ,环保部门调查后责令该厂采取措施治理 ,但他们至今没有行动 ,村民们意见很大 ,准备自己动手 ,堵塞这家工厂排放废水和废气的管道。请问 ,我们这样做可以吗 ?宁夏灵武市 :刘宝玉刘宝玉同志 :你反映的情况是属于工矿企业排放“三废”污染环境的问题。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2 4条规定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 ,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它活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磷厂废渣作煅烧水泥熟料的矿化剂、水泥混合材和利用黄磷厂废渣生产胶凝材、白水泥是消除黄磷渣污染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影响黄磷渣作水泥混合材和生产胶凝材因素的研究,推荐了提高黄磷渣作水泥混合材的掺量及生产优质胶凝材的工艺条件;黄磷渣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使企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减少磷渣堆放占用耕地和消除磷渣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徐宗刚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09,(1):9-11
以山东省邹平县为背景,着重阐述了工业发展与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的因果关系,根据铝冶炼企业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加强监管、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污染事件预警防范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场地污染情况调查对某土壤有机污染的环境损害进行鉴定评估,分析了污染物性质、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及时间范围,对环境损害进行了量化,以期为相关案例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公正判决 1987年2月1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有500多人参加的审判大会,对增城县福和区安良化工厂污染环境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审判长庄严地宣布了如下判决: (一)维持增城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增府环字(1985)003号文件中对原告(安良化工厂)罚款2万元的决定。驳回原告请求免予罚款之诉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协调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对策,建立以规划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法律为手段,以经济为基础,以社会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