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倍增工艺是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各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澄清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构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2.
生物倍增(Bio-dopp)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倍增工艺(Bio-dopp)是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各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澄清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高效曝气设备确保低氧条件下微生物去除耗氧有机物(特别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硝化反硝化)。同时保证高效搅拌效果,并且工艺稳定,维护方便。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构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具有出水稳定、设备高效,投资与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氧化沟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机废水生物反应器 ,简要介绍了氧化沟生物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典型工艺 ,并就氧化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进行了讨论 ,运用电子计量学方法 ,推导并讨论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的计量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SBR法对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BR工艺对焦化废水的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是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存在的,而且在好氧阶段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好氧阶段的反硝化效率约占整个反应周期脱氮效率的37.0%。SBR反应器对NH3-N的去除效率在95.8%-99.2%.CODCr的去除效率在85.3%~92.6%。由于出水中NO2-N的积累。NO2—N对CODCr浓度贡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对完全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和缺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工艺,并在连续曝气的条件下,对该工艺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NO2-的积累率能够达到80%以上,说明系统中发生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式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实际豆制品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控制温度(T=310.5℃)、溶解氧(DO=0.5mg/L)和pH值(7.8~8.7)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结果表明,无论从硝化速率、硝化时间、污泥沉降性能以及生物相上,控制溶解氧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如其他2种工艺.就该工艺存在的问题从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和微生物相上进行了理论探讨,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约氧和碳源的耗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国内外研究,主要从生物、生物化学角度和微环境理论方面进行综述。对一些同时硝化反硝化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碳源、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抑制物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58-160
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介绍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并对比介绍生物脱氮法几种主要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特性和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的生物脱氮最新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其对SBR工艺、氧化沟、MBR工艺等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中N2O释放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过程为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角度,阐述了硝化及反硝化过程中N2O的生成机理以及与N2O产生相关的关键酶的基本特性,同时给出了几种典型硝化及反硝化菌的N2O产生与释放情况.通过对实际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是新工艺过程中N2O释放量及产因的分析,指出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的释放量与污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工艺的运行工况及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有关,并对底物浓度、DO浓度、SRT等关键性因素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综合分析N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工艺运行工况及微生物种群优化2个角度,初步提出了控制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释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势,被广泛的用于处理生活及工业污水中。在大量的相关资料基础上,阐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分别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生物接触氧化法已经成为中国污水处理主要发展的技术之一,展望了其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废旧电路板热解油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废旧电路板热解油代替苯酚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重点考察了甲醛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第一阶段反应温度和第二阶段反应温度四个因素对热解油酚醛树脂粘胶剂的胶合强度影响。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兼顾粘胶剂的整体性能,当热解油的加入量为35g时,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最优工艺为37wt%的甲醛加入量为47g,40wt%的氢氧化钠液加入量为7.8g,第一阶段温度为60℃,第二阶段温度为90℃。制得的酚醛树脂胶固含量,粘度和pH值适中,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3wt%,符合GB/T14732-2006中规定的层压材料用酚醛树脂产品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并且其胶合强度符合GB/T9846-2004中由桦木制成的Ⅰ类胶合板胶合强度指标值(≥0.8MPa)。同时还对热解油和合成产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分析(FTIR)分析,探求了反应变化的机理。由于废旧电路板热解油代替苯酚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降低了胶粘剂的生产成本,其所制得的胶粘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冰  郭书海  李凤梅  王卅  吴波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33-4141
我国开采原油的稠油比重大、胶质含量高、环境风险突出,亟需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胶质组分的解毒问题.由于胶质结构复杂、难以降解,所以对胶质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其降解率也并不足以说明胶质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修复过程中胶质结构与毒性的变化,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提供重要指标.本文从辽河油田原油中提取胶质配制污染土,并加入构建的混合菌群.设计微生物修复(Bio)、电动-微生物修复(EK+Bio1)、电动-微生物补充营养修复(EK+Bio2)及间断电动-微生物修复(EK+Bio3)共4种处理.结果表明,胶质平均降解率EK+Bio2EK+Bio3EK+Bio1Bio,降解率最高为9.67%,为Bio处理的3.05倍(3.15%).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前后胶质平均化学式为C_(106)H_(157)N、C_(96)H_(174)N,碳氢比降低,不饱和度降低.光谱分析与~1H-核磁共振结果表明,修复后胶质碳链变短,芳香环、羧基与酚类结构数量减少.根据B-L法计算胶质芳碳率(f_A)由0.28减少到0.11,可推测胶质的结构模型.MicroResp~(TM)与小麦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修复后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强,小麦种子发芽率大大提高,说明结构的变化使胶质毒性降低.因此,电动-微生物修复使胶质结构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削减了胶质毒性,较好的对胶质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技术路线及方案.针对污水厂进水中工业废水含量较多的特点,增设水解酸化工艺段,将现状CAST池改造为AAO生物反应池,新建二沉池及混凝沉淀设施,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增设污泥深度脱水设施,采用化学调理+板框压滤工艺.实际运行表明,经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对各项污染物均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稳定控制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使用Doyle积分方法进行活化能计算,发现塑料热解所需要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塑料热解脱氯阶段符合三维扩散,球形对称Jander方程;碳链断裂阶段符合二维扩散,圆柱形对称方程。TG-FTIR结果表明,热解的第1阶段析出产物主要为HCl,第2阶段的热解产物主要为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对东北地区五大连池各池采取表层水样,对水体中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总磷浓度在0.035 mg/L~0.144 mg/L之间,其中四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溶解性总磷的含量在0.027 mg/L~0.049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一池含量最低。溶解性磷酸盐的浓度在0.020 mg/L~0.042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水体中磷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为主,而溶解态中又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占溶解性总磷的平均百分比为80.92%。总的来说三池、四池和五池磷水平较高,人类污染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试验的条件下,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臭氧胁迫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nmol·mol-1O3浓度范围内,随着O3浓度的升高和熏气时间的增加,冬小麦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含量总体降低,但孕穗和扬花期T1处理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较CK组有所升高;气孔导度(Gs)开放受到影响,单位叶片面积活性降低,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呈波动变化.同时,冬小麦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具体表现为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快速升高而后逐渐下降,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而后快速升高的变化趋势;从拔节期到扬花期以及从灌浆期1到灌浆期2,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快速升高而后"相对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则持续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单位叶片面积热耗散增加.结果表明,抗氧化酶并不能完全消除冬小麦体内过多的活性氧,造成活性氧积累,进一步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膜透性增加,叶绿素降解,净光合速率降低,加速冬小麦叶片的老化.  相似文献   

18.
微曝气条件下S-TE剩余污泥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微曝气、不同温度条件下S-TE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解和各种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TE污泥溶解存在2种反应(酶催化反应和热解反应)和2个过程:嗜热菌胞外酶(主要为蛋白酶和淀粉酶)首先解聚污泥胶团,进而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胞内有机物质.接种嗜热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AT06-1比不接种促进了污泥悬浮固体的溶解,接种条件下最适宜的溶解温度为65℃,此温度下,污泥VSS和TSS溶解率相对于不接种试验提高程度最大,2 d时VSS、TSS溶解率分别达到34.09%和24.1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7.57%和6.87%;微曝气条件下SCOD和VFA得到累积,最大累积量达到4 531 mg/L和2 319 mg/L,有利于厌氧消化;此时蛋白酶活性提高也最大.污泥溶解产生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generali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photoreactors: annular-type irradiated by lamp, solar shallow-pond and solar flat-plate and compared their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t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 level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the 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 in photocatalytic decolor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in TiO2 suspens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solar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light source in photoreactors not only for low running and construction cost but also for their successful performance. The evidence has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solar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s an additional or alternative advantage stag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