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声音广场     
《环境》2014,(9)
正《工人日报》:填湖又挖湖,城市经不起这么折腾按理说,对被钢筋水泥高楼围绕的城市而言,多一个湖总比少一个湖好——既能提升城市的舒适度,又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自然气息,但为何会招来"瞎折腾"的斥责呢?其实,这次开挖人工湖的消息就像导火索,激起了武汉市民多年来埋在心底的填湖之痛。武汉本是"百湖之市",但随着时间推移,该市大量湖泊因"向湖泊要土地"、"填湖、盖楼,盖楼、填湖"的发展模式而消失。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2,(14):12
湖泊素有"地球上的珍珠"之称,对于保护人类生态家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湖泊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诸多湖泊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等严重困扰着湖泊,一些湖泊演变成沼泽甚至消亡。湖泊一旦污染,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而且治理成本巨大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在治理被污染湖泊的同时,不断强化对良好水质湖泊的保护,才能实现湖泊未  相似文献   

3.
针对湖泊资源的构成和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提出湖泊资源 (城郊小型浅水湖 )可持续利用的 6条判据 ,并初步分析武汉东大湖可持续利用状况。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从量化管理上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苗圩 《环境保护》2007,(19):65-67
武汉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长江与汉江在市境中央交汇,形成了独特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滨江滨湖景观.武汉向来享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河港沟渠交织,其中东湖水域面积为3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相似文献   

5.
治污工程对武汉东湖生态恢复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武汉东湖水域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 ,东湖已成为浮游植物响应型的城市富营养湖泊。对东湖入湖污水几乎全部截流 ,并通过长江补充新水 ,辅之换水 ,挖除部分底泥 ,污水处理 ,利用水浮莲的作用及生态调整等措施 ,湖水经大约 2 3~ 2 4a时间 ,随着东湖水质的改善 ,必将促进其水生生物的良性演替 ,使湖泊生态功能较迅速得以恢复 ,不断增进湖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遥感方法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海林  何报寅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30-1033
利用武汉东湖各子湖多年可靠的地面监测资料和1999年9月Landsat—7的TM各波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各子湖的营养状态指数与TM各波段图像上灰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一元线性模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对武汉各湖泊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同时基于地面监测资料,用日本学者相崎守弘提出的修正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武汉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湖泊多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遥感评价结果与地面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指出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可进行大范围的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口压力巨大,我国湖泊退田还湖总量有限.笔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大城市郊区现有的湖泊和湖泊群,应将主要功能转变为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发挥其在景观美学上的作用.笔者以武汉东西湖为例,对湖泊的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学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为例,应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评价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2003至2007年5年中湖泊水环境安全状况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在治理湖泊污染、保障湖泊水环境安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湖泊湿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影响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加剧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城乡资源管理存在差距危及湿地生态安全,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影响湿地生态管理,其中消费结构变化是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思路与要点,即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全面规划,推动城乡湖泊湿地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鼓励社区参与城市湖泊湿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刘洋  黎川  杨美琼  李冲 《环境保护》2012,(14):21-23
近年来,由于我国一些地区不计环境成本、代价地发展经济,对湖泊的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导致一些湖泊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湖一策"的个性保护对于湖泊及周边环境保护、周边市政景观整治、文化遗产保护等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湖泊保护与开发要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近几十年来,由于湖泊及周边的人类活动增多,工业污染加剧,农田灌溉用水增加,导致很多湖泊湖面萎缩、水质盐碱化,一些湖泊演变成沼泽甚至消亡。特别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探讨问题,文中介绍了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意义,探讨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功效,并提出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选址和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设计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主要提出了生态保护的优先设计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生态保护的自然发展、要尊重生态保护的植物配置设计和要尊重生态保护的因地制宜设计,为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存在于城市区域内或城市边缘地带,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其生态功能不同于自然湿地。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城市湿地面临湿地面积缩小、生态系统变脆弱、水体环境受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调研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为例,阐述城市湿地的作用和价值,归纳分析了城市湿地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哈尔滨市开发建设中加强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湾型城市定位及其滨水空间的生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海湾资源的稀缺性,论文以厦门市马銮湾为例,在基于区位优势的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其战略目标、总体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定位,进而构建了马銮湾生态保育区、生态重建区和生态过渡区基本生态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重建区提出了滨水生态空间构建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叶祖超  孙燕  高劲松  申友利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6):843-848, 856
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的特点,建立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防城港市六墩岛为例,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经济开发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其开发利用适宜性。结果表明,六墩岛属于限制开发型的无居民海岛。生境保护和生态脆弱性对六墩岛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尤其是生境保护;旅游资源是六墩岛将来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经济开发可行性由大至小排列为: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区域开发条件>港口资源>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基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六墩岛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但应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控制旅游容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徐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所面临的问题,从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循环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思想,从绍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绍兴市水资源供需的趋势,并根据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划,提出了绍兴市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全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61-164,16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承栽能力限度内,从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产业转型、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鹤岗市生态资源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调整高碳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环保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