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卜之 《交通环保》2004,25(3):50-50
20 0 4年5月12日,全国重点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建设部、解放军环保局、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清华大学、中科院及涉及重点流域的全国部分省市环保局负责同志和专家出席,听取了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治理情况,现场考察了重庆港区垃圾、油污水收集处置船、船舶污水处理装置。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徐淑碧介绍了三峡库区船舶污染治理情况。三峡库区船舶平均流量10万艘/年。目前,在重庆市境内航行和停泊的各类船舶有3万艘。其中,重庆登记注册的船舶约1万艘,形成运力10 0万总吨,客运力约2 5万…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工作为世人所瞩目,库区船舶防污工作是整个库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论述了在库区建立完善的船舶污染应急体系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建立船舶污染应急体系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孙德华 《交通环保》2003,24(6):41-42
针对三峡库区水域严重污染的状况,分析其污染的主要形式,对作为主要流动污染源的船舶污染现状及其原因加以重点分析。同时,对国家治理三峡库区水域污染的规划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四废一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硬件不优,软件不全。应当综合施策,硬件方面打造库区"绿色船舶";软件方面打造高效治理闭合系统、加强监管方式创新、织密依法治污网。  相似文献   

5.
最近 ,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总结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研究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会议提出八项要求 :第一 ,对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实行资金和任务双包干 ,包干办法由国家计委与湖北省、重庆市进一步协商确定 ;第二 ,要继续抓紧三峡库区库底清理工作 ,2 0 0 2年底要完成清理任务 ,领导小组将在 2 0 0 3年 6月 30日前组织检查 ;第三 ,加快船舶污染治理进度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6.
蕙季 《交通环保》2004,25(6):45-45
2004年11月20日午,长江海事局、交通部环保中心、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奉节县政府联合在三峡库区奉节水域举行了第一次船舶溢油应急演习。来自长江海事局所属三峡海事局、重庆海事局共15艘应急船舶和100名应急人员参加了这次应急演习。演习模拟了两种情况:两艘船舶“相撞”后柴油泄漏和油库油管泄漏。演习持续了40分钟,近10吨泄漏的柴油被成功围堵并清除。演习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交通环境保护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祥荣  吴云 《交通环保》2003,24(Z1):152-157
结合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特点以及交通发展现状,阐述了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源作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修建中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同时从综合交通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船舶污染治理的一些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位置,分析了建设三峡库区护岸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坚定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采用退耕还林方式,以科学发展观加强护岸林建设和管理,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9.
1980—2009年三峡库区空中水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1980—2009年三峡库区及周边15个气象探空站的高空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上空整层水汽含量分布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加。三峡库区的水汽主要来自西南水汽输送,夏季西南风水汽输送强度最大。三峡库区上空水汽多以辐合为主,尤其在库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辐合特征更为明显。三峡库区的水汽主要从南边界流入,而主要从东边界流出。三峡库区各月的净水汽通量都为正值,呈单峰型变化,在7月达到最大值。近30 a,三峡库区净水汽通量经历了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型年代际变化,春季和冬季的平均净水汽通量整体呈减少趋势,而夏季、 秋季和年平均的净水汽通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特点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即:物种资源丰富,遗传信息量大,生态类型复杂,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特有植物丰富;并找出了威胁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的原因,提出了为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重庆段)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生态脆弱带,生态系统本底条件较差.明确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胁迫因子,对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目前的生态系统特点,构建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将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引入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当中,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过渡阶段,生态系统的生产、调节和服务功能分异明显.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东段的健康程度总体上好于西段,但东段内部空间分异明显,结构复杂.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空间跨度大、数据海量且格式类型多样,亟需建立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数据库系统,为库区综合管理与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该研究通过集成最新的ArcGIS Server、Microsoft Silverlight、Microsoft SQL Server和Microsoft NET等技术,开发了基于Web-GIS的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水量水质数据综合管理、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共享。该系统友好易用,不仅可以为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结果可视化,也可用于三峡库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面源污染的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有关面源污染模型并结合三峡库区流域具体的流域污染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综合管理方案,开创了三峡流域面源污染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三峡库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植物多样的特点,即:物种资源丰富,遗传信息量大,生态类型复杂,植物区系统源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特有植物丰富,并找出了威胁三峡库区植物多样的原因,提出了保护三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巫山段支流"水华"监测中发现用现有监测技术规范监测藻类有很多局限性探讨了建立三峡库区藻类监测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生态分区、水环境功能分区现状,研究了各种分区指标选取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通过对比三峡库区已有的生态功能分区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提出了已有分区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即尚未充分考虑水生要素。在三峡库区流域自然要素及水生态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峡库区流域水生态分区体系.明确了各级分区的主要内容与分区依据,提出了各级分区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流域包括2级水生态区。该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指标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将三峡库区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区,对不同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基于水生态区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卫 《环境保护》2014,(4):72-73
保障三峡库区的环境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给重庆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多年来,重庆市从多方面着手,强化环境风险全程监管,有力地保障了三峡库区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质同步监测,辽宁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在这次活动中承担了长江三峡库区卫星影像图的编制任务。长江三峡库区卫星影像图是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997年的卫片资料,用通过三波段合成并经图像处理后的资料做底图进行编制的,其范围为重庆至宜昌段。影像图上清晰地显示出库区段、嘉陵江、乌江及其它支流入江口等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及生长情况,并依据重庆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1997年5月长江三峡库区段水质同步监测数据标示出17个水质监测点位及水质类别,为宏观地体现三峡库区大江截流前的环境生态、自然…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保障水生态安全,基于生态承载力内涵,尝试性提出了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思路。结合三峡库区特征,以资源承载力计算为主,以环境承载力对比分析为辅,探讨了库区生态承载力现状,并回顾分析了库区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目前所能承载的适宜人口规模为1 530.6~1 590.7万人。空间分布上,资源承载力在重点发展区最大,其次是优化发展区,限制发展区最小。1999-2011年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稳中有升,但库区一直呈超载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反方向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库区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模式。因当前方法学的不完善,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的合理范围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总体上认为三峡库区需要实施积极的人口减载措施、提高资源与环境承载效率,以确保库区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峡库区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及库区水文地质特点建立三峡库区区域地震模型;根据蓄水后岩石的库水与地质相互作用对该区水文地质及构造影响,对该区水库诱发地震进行理论分析,浅释了三峡库区水库地震孕震机理;以三峡遥测台网测震资料及宜昌台地壳形变手段在蓄水前后的监测的地壳动态变化特征为基础,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作了初步探讨及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