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  相似文献   

3.
1 976牟1 977牟1 978牟1 979牟1 980年1 981牟1982牟1 983年1984牟1 98S年1 986牟1 987牟1 988聋1989牟1990年1991皋1992牟1993年1 994年199S牟1996牟1997年1 998年1 999年2000年2001牟2002牟2003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关注臭氟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没有破坏的发展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沙漠化青年、人口、环境环境与和平环境与…  相似文献   

4.
1972年 6月 5日 ,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召开的第 2 7届联大 ,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 ,决定把今后每年的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 1974年开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历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 ,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十年 ,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相似文献   

5.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技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美国制定新的环境科技发展战略赵峰,曹凤中国家环保局环境信息研究所在1995年4月22日地球日纪念活动上,美国副总统戈尔发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该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对以下诸问题的认识:国际、国内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国...  相似文献   

7.
人们正切身感受着环境破坏带来的恶劣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范围肆虐,频频造成气候反常甚至灾害天气;淮河水的污染使下游大量人口的饮水和农田灌溉成为困难…… 既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人类为什么不能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呢?事实上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污染,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看来,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个技术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更多的因素,比如广义的伦理学问题,涉及到人的认识问题,等等。 一些环境伦理学家认为,环境恶化、自然遭到破坏是由于人的骄奢淫逸…  相似文献   

8.
张英 《沿海环境》2000,(4):14-15
2000年,一个新千年的始点。对人类来说,是历史文明的崭新一面;对中国来说,是实现“八五”环境目标的最后一年,是“一控双达标”的最后一年,是环境保护大决战的最关键一年。大决战大背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层: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地区。为实现这一目标,1996年,国务院提出了“一控双达标”的要求,确定了四项重要任务:一是各省。自治区、喜辖币要使本辖区…  相似文献   

9.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新里程──介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胡守仁(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管理司,北京100035)1995年10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于1996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团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陈金泉  甘中夏 《环境科技》1995,8(1):17-21,24
长期以来,人类对其自身活动的结果,仅考虑直接效益,而未充分注意活动过程和活动以后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剧效应。二十世纪中叶,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急剧增大,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造物—一有用物与废弃物大量进入环境中,造成全球出现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急于恢复经济,“先生产、后治理”,结果公害泛滥,付出很大代价。环境污染的沉痛教训,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并积极探索经济、社会活动的事前预防措施,以减少污染损失与提高环境效益的途径。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传统价值观念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性质,即具有使用价值,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人们历来对于资源环境有无价值的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无价格”;另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有价格”;还有一种认为“有价值有价格”。一般持“无价值”论的理由,一是认为:地球资源无限丰富,人们依靠消耗和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人们付出劳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自然资源和自然 环境测定价值;二是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但这一观念面对人类受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冲击,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了资源环境价值论,即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这对于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缓解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树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摆脱资源环境危机──本刊编辑部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含氯气体的增加导至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上升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大量的含硫气体造成酸雨危害,毁林开荒造成气候干燥、土地沙化,野生物种灭绝,海、陆、空环境污...  相似文献   

15.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认为,随着价项新的有利于环境的技术投入使用,10年后环境可能会变得比较清洁。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在其发表的“环境技术预测报告”中列出了这10项有可能改变环境的新技术。它们是:1、农业广泛采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物,因而可大大减少对杀虫剂的使用,这种遗传工程作物对水和肥料的需求也将大大减少;2、污水处理厂采用新的过滤装置,人们将利用像海绵体一样的砂粒来吸收和固定污染物,以确保饮用水的清洁;3、由于采用新的储能装置,人类对石油的需求将大大…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九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冠环境保护纲要》。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结合国家经歼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方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占同期GDP的0.93%。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保后稳定;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三河三湖”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岸海域渴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渤海近岸污染程度减轻,东渴近岸污染昭有加重;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大都控制在轻度污染水平;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  相似文献   

18.
倩瑜 《沿海环境》2001,(3):16-1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 迅速的一百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抵抗病魔侵袭的最有力武器,尤其是抗生素的发现更是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性疾病。但是不时否认的是,过去的一百年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百年,生态系统失衡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一些伤害力严重的新疾病,例如使一些与世隔绝的病菌重现人间等等。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  相似文献   

19.
欧洲面临的环境问题据欧洲环境署1994年10月31日发表的一份欧洲环境报告宣称,欧洲的许多环境指数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质量指南,其中包括保护臭氧、空气和饮用水的质量。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废物是有毒的,贮存这些物质的设施已不够使用;欧洲许多主要城市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被破坏了的恶劣环境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达到共存与和谐的发展。为使人们有效的、自觉的保护好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