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阐述了要因地制宜推广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并提出对于辽宁省浑河、太子河、清河、柴河发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应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林穗 《环境》2005,(3):74-75
这年代电视从黑白型已更新到数码型,IT产业也在不断扩充,电脑、手机更新一代又一代。当然,随之而来的电子垃圾也就更多,二手市场也更热闹了,在电子产物频繁地更新换代的喧闹中一片繁荣。  相似文献   

3.
张郁 《陕西环境》2000,7(1):5-6
1前言 1999年8月份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长江、黄河中上游各省区的领导和群众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采取“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省环保局于同年8月下旬向各地市下发了《关于编报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退田还林(草)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 我省陕北、关中位居黄河中上游地区;陕南位居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国家治理黄河、长江的关键省区,各级政府和相…  相似文献   

4.
从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可以发现,云南少数民族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许多少数民族村寨附近都有特定的“风水林”,任何人不得损坏“风水林”的一草一木,这是不成文的约定成俗的规章制度。而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要算白族的插柳节、缀彩及封山仪式。白族先民就有集体植树、封山护林的传统节日。有些村寨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保护环境的传统风俗。白族的插柳节,选在立春前的“蛇日”举行,民间习俗蛇为“小龙”,龙日有雨,种树易活。这一天白族村寨十室九空,男女老少都到村外河边栽柳树,每人手舞两根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创造性阅读,根据美国学者阿普斯的说法:"这是带着创造某些新事物的目的而从事的一种阅读,是去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问题的答案。"这是最高级的阅读过程,也是最困难的一种阅读形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这些问题,站在现在所达到的认识高度上来提出疑问,明确回答的是什么,从而不断发现新的意义,感受到新的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得出比旧有材料中所论及的答案更完备、更精细、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基础工作。为了解析大同市左云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提出污染防治的方法,文章通过调研左云县农村环境监测数据,结合大同市生态功能区划,探讨了左云县村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村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县域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县域自然生态状况,指出该县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一般,属轻度污染,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从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封山禁牧,生态恢复等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等生态系统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同市左云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措施,旨在为左云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俊松 《环境》2003,(6):39-39
在动物世界里,坚守一夫一妻制的并不鲜见:天鹅、大雁、鸳鸯……它们一旦选择了对方,就会相互忠诚,终生不渝,用它们的遗传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陕北焦炭行业中焦炉煤气发电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北焦炭行业现状,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陕北焦炭行业中焦炉煤气发电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焦炉煤气发电工程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它可以在全国焦炭行业尤其是小焦化集中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的心,又灿烂起来。 那火焰般燃烧的,是龙泉 山下的桃林吗?在青翠的群山之中, 这是怎样一片令人陶醉的光华波涌 的桃林哪! 泪花迷离中,我仰望一那不是 我理想天地的闪光吗? 寒冬和荒凉,都随云朵飞走了。 三月,迸发出浪漫的豪情。 那桃树枝头烂漫开放的春天,使我 顿时把对生活最纯美、最深沉的感情融 了进去…… 在锦城生活多年了,不知 怎的,对一年一度的龙泉桃花会 总懒得去挤一挤。也许是忙,也 许是杜少陵那句“轻薄桃花逐 水流”对我有影响。近日,翻读 宋诗,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 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和汪藻“桃花嫣然…  相似文献   

10.
曲辰 《环境导报》2003,(5):20-20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人们开始退去冬衣换上春装,商场的衣架前又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聊一聊“服装的时尚”,显然是大家都欢迎的话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最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拿“衣食住行”这一人们基本生活内容中的重要话题“衣”来说吧,怎样穿着才能既时尚又科学?既美丽又安全?这里面就大有学问。当然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既然是“聊”,我们就找几个有趣而且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说…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评估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3种地形部位(峁顶、峁坡、沟底)和8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与人工草地、天然与人工灌木林、天然与人工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314个土壤样品用于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极显著(P0.000 1)影响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分布,并且交互作用显著(P=0.051 1)。地形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表现为沟底峁坡峁顶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沟底(8.0 g/kg)、峁坡(7.1 g/kg)分别是峁顶(4.2 g/kg)的1.9、1.7倍。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表现为天然乔木天然灌木人工乔木天然草地人工灌木人工草地农田果园的分布变化规律。地形和土地利用交互作用下,农田、果园、天然草地在坡面水土流失条件下显示出土壤有机碳在沟底逐渐富集的特征,沟底有机碳含量农田(6.9 g/kg)、果园(8.8 g/kg)、天然草地(9.3 g/kg)分别是峁顶的1.9、2.0、1.9倍。林地(灌木林和乔木林)却表现为峁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远远高于沟底,天然乔木林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天然乔木峁坡土壤有机碳含量(24.6 g/kg)是沟底(16.4 g/kg)的1.5倍。  相似文献   

12.
近20 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期农田净初级生产力下降了41.90%。研究对于评估陕北地区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中源远流长、传播广泛而又长盛不衰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酒曲这种风俗小调因其广阔、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功能。从人的社会化的视角深入分析酒曲的精神内核,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层面),情感交流与互动(情感层面),伦理道德观念内化后的实践(行为层面)递进式地呈现社会化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曲文化的功能和当地民众对酒曲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玛曲县为例,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分析背景。运用最小数据方法,以草地水源涵养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单位面积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的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推导了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实施生态补偿可以激励牧户自愿禁牧,禁牧比例大小随补偿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禁牧草地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则随禁牧比例的变化而变化;2)玛曲县在现有禁牧面积17.67×104hm2上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为77 383.998 0×104m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按1 751.7元/hm2的补偿标准对牧户进行补偿,总计30 950.503 8×104元,此外还包括实施成本2 650.235 0×104元、交易成本1 768.459 9×104元;而现行的补偿标准300元/hm2,能够激励牧户自愿禁牧的比例仅有0.64%,理论上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也只有495.257 5×104m3。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MSW)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几个主要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情况,同时重点描述了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堆肥和填埋这两种方法是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最适合国情的垃圾处理方式,在部分发达的城市也可以大力发展焚烧处理,实现垃圾处理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典型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了解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干扰条件下典型草原原状土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研究.不同时间禁牧草原的风洞实验结果表明,禁牧典型草原的风蚀量和风蚀率都明显低于自由放牧草原,而且,在相同风速下,禁牧时间越长,侵蚀率及侵蚀量越小;草原开垦后,土壤的侵蚀率和侵蚀量远远高于典型草原,而且风速越大,相差越大;草原土壤侵蚀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受草原土壤可侵蚀量的限制.另外,人工模拟干扰实验表明,典型草原土壤的侵蚀率与干扰程度呈直线相关关系.结果说明:放牧及耕作会使典型草原的抗风蚀能力明显降低,而禁牧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风蚀能力.在典型草原区,实行禁牧是遏制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牛马”的说法,如果从“任何一代人都有权生存下去”这一道德观点来看,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前代人若不努力创造,不为后代人的生存问题多着想,后代人能生存下去吗?资源耗竭了,环境恶化了,而科学技术又无重大进步,后代人又怎样赖以生存?地球上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而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结果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却是无限的,这就必然产生资源分配有限性与历代人使用资源无限性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要求当代人树立有限资源代际分配的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变化下,茶园面临着充满挑战的未来.传统种植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他们从未质疑生活方式的稳定性,作为工人和管理人员,开始面对一个不同的未来.在广东、广西边境从事茶叶产业的毕业生可能会在海拔500米的山中农场退休.成功的茶叶公司,拥有深受喜爱的茶品牌和独特的风味,它们未来的发展需要关注天气状况是否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1,(7):70-71
宁夏全力构建草原绿色生态屏障 宁夏禁牧封育工作会议日前在银川召开。宁夏自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内禁牧封育政策以来,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截至2010年,草原建设直接受益农户210万人,畜牧产值达到86亿元。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原3665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7.2%。实施禁牧封育后,封育区内的牧草、  相似文献   

20.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不同人为干扰形式对典型草原碳贮量的影响,对采取了不同干扰形式(包括开垦,放牧,禁牧2年、禁牧7年和禁牧17年)的典型草原试验样地的土壤碳密度及总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20cm深土层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干扰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F=78.702, P<0.000 1),其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禁牧17年>禁牧7年>禁牧2年>放牧>开垦,分别为4.47、4.23、4.01、3.7和2.27kg/m2;0~50cm土层土壤碳密度除开垦明显低于干扰形式以外,几种干扰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人为干扰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表层(0~20cm),对深层土壤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干扰形式下碳贮量中都以土壤碳库占有最大的比重,一般在86%~93%之间;根系所占比重在6%~13%之间;植物地上部分所占比重与枯落物大致相当,一般低于1%(开垦除外)。基于0~20cm土壤碳密度计算的总碳贮量分别为5.74 kg/m2(禁牧17年)、5.22 kg/m2(禁牧7年)、4.83 kg/m2(禁牧2年)、4.39 kg/m2(放牧)、2.67 kg/m2(开垦),不同干扰类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F=8.711,P<0.01);基于0~50cm土壤碳密度计算的总碳贮量也表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总碳贮量具有明显影响,即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和总碳贮量明显下降,而禁牧则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及碳贮量。因此,从提高碳贮量的角度来看,应该严格禁止典型草原的开垦行为,鼓励实行适当的禁牧制度。图5表2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