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17井位于河北省河间县城东10公里,构造部位处在华北沉降带冀中拗陷中铙阳凹陷的东部,南马庄断裂带河间东潜山高点。井深2694米,终孔层位在震旦系雾迷山组,岩性为硅质灰岩,是一口高温自流井。1981年6月份将红旗I型和SW40型水位自记仪分别安装在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上开始进行动水位对比观测。自观测以来,马17井水位自记曲线日变幅只有3—5毫米,1981年9月24日水位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1986年9月初,江苏地震局在苏12井进行了几次井下爆破试验。爆破以后的几个月内,水位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某些异常现象,现将变化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苏12井概况苏12井位于南通市西北20公里的刘桥镇境内,构造位置处于南通隆起的北缘,黄桥—吕四东西向断裂带的南侧。井深689.75米,水位埋深11米多,主要含水层是中下三叠系的粗晶  相似文献   

3.
<正> 一浅井地层剖面宿迁浅井一般深40~70米,都打穿潜水层,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图1):底部:粘土(作为潜水层底板)。下部:粗砂,透水极好,是重要的含水层与透水层,厚8—15米,各地埋深不同。晓店、埠子街东直接出露地表,或仅埋深1—2米,由于各地埋深不同构成自流斜地。中部:沙礓粘土夹有沙土、腐植泥,一般透水性差,厚10—30米。晓店直接出露于地表,来龙、大新等地距地表2—5米,顺河距地表8米。洋北、南菜、埠子、耿车、皂河一带埋深20米以下。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井孔条件概述所选井孔均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南部沧东断裂之东。构造上处于黄骅坳陷中的北塘凹陷与板桥凹陷交接部位的新港构造带上,隶属于唐山地震震源体西南端的调整单元。塘12井、塘18井均为石油井,井深分别为3154.31米、3222.86米,射孔位置在2500—2700米之间,观测层厚度约100—200米。塘12井从1981年12月5日开始闭井  相似文献   

5.
<正> 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徐州地区的苏_(02)、苏_(03)、大泉等三口深井,相距较近,最大距离约为50公里,最小为10公里。苏_(02)井(原G_2井)位于江苏省睢宁县王集公社北3公里,钻孔深311.76米,表层套管141.44米,下部为裸孔,管径108毫米。其钻孔结构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即  相似文献   

6.
<正> 天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表明,从地表到地下500米划分为5个含水组。咸水分布仅位于第一含水组及第二含水组上部。其底界埋深一般在三十—一百五十米左右。本区海相沉积颇为发育,它是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多次海侵形成的。其分布特点为:北部以宝坻断裂为界,向东、南逐渐增厚,层数增多。至静海南部增至六、七层。就全区而言,  相似文献   

7.
<正> 苏08井位于江苏兴化县戴窑镇东,苏北溱潼凹陷,戴窑局部构造。井深2680米,7吋油层套管下入深度2228米,以下为裸跟。所测含水层为古生界白云岩、灰岩,岩层天然裂隙十分发育,其上复盖巨厚的隔水性能良好均白垩系、第三系泥岩。井孔四周由水泥固井。该井使用HCJ-1型水位仪观测。记录资料表明:水位反映地球固体潮汐十分清晰,朔望日井潮潮  相似文献   

8.
<正> 一、桐乡三号井地质构造背景桐乡三号井乃城区自来水厂机制民用井,位于桐乡—平湖中新生代凹陷区,北西向桐乡—海宁断裂带上。桐乡—平湖凹陷轴向北东—北东东向,与相邻段多成断层接触,西北侧大致为嘉善南,嘉兴、马镇塘栖连线,东南侧大致为平湖南、海宁、余杭连线,西南端为北西向超山北侧断裂,东北端为平湖东北向断裂所限。凹陷内上第三系加第四系(N_2+Q)厚200—300米,白垩系(K)地层厚约2000米,其下为上侏罗系(J_3)火山岩(高阻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最大熵功率谱法对水井水位、理论固体潮、气压、海潮等观测数据求蕴涵客观周期,由最小二乘解求振幅、相位谱,得到由振幅比和相位差求井孔影响系数与滞后时间的方法。由于气压资料中没有类 M_2波,利用 M_2波振幅比研究24口井孔的反映能力,得出与 Melchior“M_2波振幅随含水层埋深而增加”的不同结论。对天然水震波和井中人工爆破试验的数据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得出反映水震波是由于在周期15—50秒范围内井孔放大特性较好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 日本很重视深井观测工作。直接用于连续观测地震的观测井,最早的一个观测井是防灾中心于1966年建的松代井。观测项目有地震、倾斜、地温、地电流、应变等,深度是200米。后来又建了一些高精度观测井,同时,日本又开始直下型地震研究。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确定建设三口深井。从1969年开始钻探选点,到第三口井即府中深井点1980年11月27日竣工并正式观测,历时十多年,完成了日本深井  相似文献   

11.
<正> 1979年3月20日8时河南省修武发生了一次4级地震。距震中12公里的N98井,震前3月13日水位突升34厘米、19日突升30厘米。当天水位固体潮波形畸变。与此同时,距震中分别为22公里的陆20—2、朱3—3井也有相应的变化。N98、陆20—2、朱3—3井等焦作深水井分布于活动断层边部,处于震中附近,震前水位突跳,是一值得注意的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法对五峰山—西来桥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峰山— 西来桥断裂是一条总体走向 NW、倾向 NE、视倾角 60°,上断点埋深约 96 m 的隐伏正断层,测线控制区域最大视断距约 10 m;(2)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在浅部区域走向多变,从姚桥镇西侧沿北北西向延伸至魏家沟村,然后沿北西向延伸至北港路与普照路交汇处附近,最后从大路镇东部通过;(3)综合勘探和钻探结果,初步认为五峰山—西来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埋地管道-砂土的横向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了砂土密实度、管径、埋深等对土体极限抗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埋深下的管土相互作用规律。根据试验中浅埋与深埋下管周土体不同的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管周土体破坏简化计算模型。借鉴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方法对管周土体发生不同破坏模式时的土体极限抗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浅埋与深埋工况下的土体极限抗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地管道-砂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公式与已有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具有较高吻合度,验证了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正> bp,即气压效率值,是在深井水位观测中,气压每升降1毫巴所引起的水位变化。理论上,气压每升高 1mb,井水水位应下降10mm;气压每下降1mb,井水位则应上升10mm。但实际观测中,bp 一般小于10mm/mb。bp 的大小,各井不一样;在不同时期,同一口井也可能略有变化。下表是扬州地区及邻近用于地震观测的几口水井的有关资料与 bp 值。  相似文献   

15.
海洋工程中,海床土体分层现象对吸力嵌入式板锚(SEPLA)在海床中的旋转调节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法,建立起用于分析板锚在双层黏土中埋深损失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有离心机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板锚初始埋深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不同系缆点距上下层土体分界线距离(d)及强度比(su1/su2 )对板锚在双层黏土中埋深损失的影响,通过分析板锚周围土体的流动机制,明确了锚在双层黏土中埋深损失增大的原因,并建立起板锚埋深损失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 su1/su2<1 的双层黏土中,随着 d 的增大,板锚的埋深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并存在一极大值 ΔZmax,该极值比板锚在下层均质土中埋深损失大 74.2% ~ 81.1%,在工程中较为危险;在 su1/su2>1 的双层黏土中,随着 d 的增大,板锚的埋深损失逐渐减小;d≤ -0.5B 与 d≥1B 时,板锚的旋转过程分别仅受上层土体与下层土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金塘海峡各类海洋土的动剪切模量G与阻尼比λ特征,对金塘海峡四个钻孔不同埋深的各类原状海洋土进行了系列室内共振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各类海洋土均呈现出"低剪切模量,高阻尼比"的强非线性与滞后性特性;各类海洋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粉质黏土、粉土、粉质黏土混粉砂、粉砂的G_(max)随埋深的增长速率依次减慢。(2)随着埋深的增加,各类海洋土的G/G_(max)―γ曲线移向右上侧,非线性特性减弱;相反,λ—γ曲线移向右下侧,土体的滞后性减弱。(3)给出了金塘海峡各类海洋土G/G_(max)―γ和λ—γ曲线随埋深变化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井孔概况苏03井地理座标为北纬33°58′,东经117°57′。该井井深449.28米,第四系覆盖层厚110.45米,为套管封闭。覆盖层下为震旦系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溶洞裂隙发育。钻孔穿过两段断层角砾岩。第一段147.46米—204.40米,为主要富水段,单位涌水量为4.26米/米·秒。第二段331,30米—338.10米,在360—366.40米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有断层擦痕。该井孔所揭露的溶洞、角砾岩和裂隙井孔特征,说明其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能和径流、承压条件良好,该井对远大震,在其发生之前能记录到锯齿状和小波纹状的波形(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18.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苏南煤田地质勘探队丹徒县华山煤勘区33口钻井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该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具体地阐述了荣炳井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和井孔条件。在此前提下、初步探讨了该井水位变化反映地震灵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土壤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粉质粘土和粘土的土壤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及适用埋深;采用方法 1和方法 2两种方法对细砂,中砂,粗砂,粉质粘土对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及标贯击数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必要将土类进行细分,再给出剪切波速与其标贯击数的回归关系;砾砂宜采用现场测试其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两种方式都得到了较令人满意的结果,采用方法 1比方法 2略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