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浓度下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个9.9L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500mgCOD/L左右),研究了有机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R具有极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350%的水力冲击负荷、持续时间2.5h下仅需4h即可恢复原状。ABR受有机冲击负荷的影响较复杂,在50%和100%浓度的有机冲击负荷下,反应器约经8h恢复原来的水平。在低浓度废水的定义范围之内(COD<1000mg/L),进水COD浓度突然上升等有机冲击负荷不会损害ABR反应器的处理性能,相反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ABR反应器的多隔室结构使之存在缓冲区等分区现象,从而提供了良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厌氧处理原理,并对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高效厌氧反应器及组合工艺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可能.高效厌氧反应器中以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为首选,其结构及运行特性决定了它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中国EGBB的应用仅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有生产规模的EGSB;组合工艺对低浓度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率极高,出水中COD、NH3-N、TP和SS浓度均可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对生活污水、稀释后的工业有机废水等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及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中温(35±0.5℃),进水有机负荷为0.5~7.0kgCODCr/(m~3.d),HRT=3~12h,进水CODCr浓度分别为150,350,550和850mg/L时,CODCr去除率分别达50%,80%~87%,86%~92%和90%~95%,反应器出水CODCr浓度在70~90mg/L。研究表明,该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时,不仅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厌氧式折流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简称ABR)是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工艺技术简单、建设投资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可靠、对有毒物质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ABR最大的特点是在反应器中设置上下折流板而在水流方向上形成依次串联的隔室,从而使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沿长度方向的不同隔室实现产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该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截留污泥能力强,系统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分析了ABR及ABR与其它工艺的联合在果汁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ABR处理滞头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除蛋白后的滞头废水为基质对厌氧折流板(ABR)反应器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ABR反应器的工艺特征和运行稳定性,同时对反应器各格室颗粒污泥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在(35±1)℃,HRT为32 h,进水COD浓度由500 mg/L逐步提高到5 000 mg/L,运行稳定后,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对糖蜜酒精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该实验采用已成功处理人工模拟糖蜜酒精废水的ABR,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工业废水过程中COD和SO42-的去除效果,以及各隔室VFA、pH和S2-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工业废水,在30 d内达到稳定,COD和SO42-负荷分别为4.8 kg/(m3.d)和0.32 kg/(m3.d),COD和SO42-的去除率分别为83%和98%。反应器内各隔室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变化规律与pH值变化规律一致,各隔室硫化物(S2-)浓度较低,其中第4、5隔室的S2-浓度低于40 mg/L。反应器内微生物菌群仍能保持处理模拟废水时形成的多相(产酸硫酸盐还原相和生成硫单质产甲烷相)分离特征,保证了ABR对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ABR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ABR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生活污水的合成废水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ABR处理不同浓度废水的适应性 ,并研究其反应器受到负荷冲击后的稳定性 ;同时对不同浓度下的生物相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采用ABR(压氧折流板反应器)对苏州市直镇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可生化性,为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ABR处理后的废水,部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废水色度由160降至90,ρ(BOD5):ρ(CODCr)从 0.22提升至0.31.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厌氧处理原理,并对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速,高效厌氧反应器及组合工艺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可能。高效厌氧反应器中以膨胀颗粒污泥床(ECSB)反应器为首选。其结构及远行特性决定了它在处理低浓度虚水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中国EC,SB的应用仅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有生产规模的EGSB;组合工艺对低浓度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率极高,出水中COD、NH3-N、TP和SS浓度均可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对生活污水、稀释后的工业有机废水等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ABR反应格室上部增设组合填料,下部投加粒状惰性载体填料形成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并用以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特点,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回流比对HABR处理印染废水的的影响以及反应器各格室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对印染废水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当HRT为11~12 h,污泥回流比为0.3时,HABR对印染废水COD、色度的去除率可达47%和56%,且生物相呈现明显的种群配合和良好的沿程分布。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在有机冲击负荷和水力冲击负荷发生变化时,ABR各格室所受到的影响,并对该反应器耐受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BR适宜于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HRT对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 h逐渐缩短到5 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承担COD去除的格室由反应器的前2格逐渐过渡到中间3格室;反应器后面格室颗粒污泥的MLSS值随着HRT的缩短总体也呈增加趋势,MLVSS/MLSS值先降低后升高,前3个格室的MLVSS/MLSS值高于后2个格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形维数和粒度的变化表明,HRT为24 h和18 h时,ABR中颗粒污泥呈现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和粒径逐渐增大的特点;HRT为12 h和8 h时,形成大而中空、表面相对不规则的疏松颗粒污泥; HRT为5 h时,水力扰动破碎、筛分以及微生物修补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颗粒污泥粒径减小、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在同一HRT下,ABR不同格室中颗粒污泥D1和D2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了沿着ABR格室,颗粒污泥表面变得光滑时对应的结构比较密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中温(35℃)条件下,4隔室ABR处理生活污水时各隔室出水指标的沿程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各隔室出水COD沿程递减,并且前3个隔室承担了去除COD的重要责任;各隔室的平均出水VFA沿程递减,说明ABR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存在着产酸、产甲烷相分离现象;实验结束时,发现前面隔室的污泥成灰色,泥水混合液较为粘稠,而最后2隔室中的污泥则在底部形成较稠密的污泥床。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误差在2%以内,说明该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ABR反应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健  陈晓华 《环境科技》2004,17(4):26-27
类似于多个UASB反应器串联起来运行的ABR反应器具有多种其它反应器不具备的优点,在处理化工颜料黄高盐生产废水的工程中,结合将高效复合微生物技术用于厌氧水解一连续曝气生化工艺取得成功;对ABR反应器而言,正确的设计参数是工程运行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采用ABR-M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耦合工艺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模拟畜禽养殖废水,通过在ABR的厌氧格室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MABR的好氧格室接种活性污泥,逐步升高进水负荷进行反应器的同步启动,并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8 d后反应器OLR(有机负荷,以CODCr计)达到5.0 kg/(m3·d),此时,耦合反应器对CODCr、NH4+-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9%、60%,反应器成功启动;成功启动之后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在14.0~35.0 g/L之间,直径由1.18~1.58 mm增至1.62~2.37 mm.ABR-MABR中的污泥主要由杆状菌和少量丝状菌、球状菌以及胞外聚合物组成;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厌氧格室中存在优势的具有产氢、产甲烷功能菌群或反硝化功能的菌群,曝气格室中存在硝化细菌[uncultured Nitrospira sp.、uncultured Nitrospira sp.(Nitrospirae)]与反硝化细菌(Thauera sp.),同时也发现了与厌氧消化产甲烷相关的菌群.研究显示,采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与逐步升高进水负荷的方式可以快速实现ABR-MABR的同步启动.   相似文献   

16.
高效厌氧反应器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因其运行费用低、能耗少且可产生有用副产物甲烷等优点,在低浓度废水处理中逐渐成为应用研究的热点。在系统考查各种应用于低浓度废水的厌氧工艺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组合厌氧工艺在低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Aerobic granules, pre-cultivated at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3.0 kg COD/(m3 ·day), were used to treat low-strength wastewater in two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at low OLRs of 1.2 and 0.6 kg COD/(m3 ·day), respectively. Reactor performance, evolution of granul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at low OLRs under long-term operation (130 day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OLRs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granule structure as a dominant granule morphology with size over 540 μm was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 Aerobic granules at sizes of about 750 μm were finally obtained at the low OLRs. The granule reactors operated at low OLRs demonstrated effective COD and ammonia removals (above 90%), smaller granule sizes and less biomass. The content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the granules were decreased while the ratios of exopolysaccharide/exoprotein were increased (above 1.0). The granules cultivated at the low OLRs showed a smoother surface and more compact structure than the seeded granule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observed but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live cells were spread throughout the whole granule, while the dead cell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granule, and the 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and lipid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egime of the granule. In conclusion, granules cultivated at high OLRs show potential for treating low-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steadily under long-term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蒙脱石粘土改性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通过实验得到天然蒙脱石粘土改性和提高蒙脱石粘土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方法,阐述了蒙脱石粘土改性和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蒙脱石经钠化和无机聚合物改性处理后,大幅度地提高了天然蒙脱石粘土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改性粘土吸附剂在投加量为0.1%时,处理红色印染废水,COD去除率85%,脱色率88%以上;处理兰色废水,COD去除率94%,脱色率达98%。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回用要求。模拟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对含有各种类型染料的印染废水都有稳定的处理效果。本研究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了廉价高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