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系统分析、标准分析方法和有机污染物分析等方面出发,描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系统在饮用水、地表水、底质和地下水等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例如,可测定氯苯类,卤代烃,苯系物等挥发性化合物,酚类,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其中所含的多环芳烃属难降解有机物,且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为探索生物强化技术去除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采用选择性培养和多级富集的方法,以联苯为模型化合物,并作为惟一碳源,从焦化厂废水和污泥中分离和筛选得到6株联苯降解菌。通过逐渐提高底物浓度的方法驯化菌株后,从中筛选出降解效率最高的联苯降解菌株WIS-01,在此基础上进行菌属鉴定、细菌生长情况及联苯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 d内菌株WIS-01对联苯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可耐受联苯的最高质量浓度为2 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株WIS-01属于假单胞菌属,同源性达95%,命名为Pseudomonas sp.WIS-01。  相似文献   

3.
对采油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后进行了Fenton处理 ,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采油废水的最佳配比为H2 O2 ∶Fe2 +=5 0mmol L :1mmol L。同时利用GC MS色谱图探讨了混凝 -Fenton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 :混凝工艺去除了75 %的有机污染物 ,碳数低于 2 1的烷烃去除率可达到 80 %以上 ,同时还去除了所有的多环芳烃 ,但是对苯酚类物质的去除率只有 5 0 %。在Fenton过程中 ,铁的水解吸附和OH·的氧化作用并存 ,采油污水经过 12 0min的Fenton处理后 ,其中的烷烃类物质、酚类物质、多环芳烃物质能被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 上海高校协作组承担了黄浦江水质污染的监测与治理任务。在对黄浦江上游吴泾工业区水质的监测中提出了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分析课题。关于氟污染的分析,国内外多是进行植物中含氟量,人体中血氟、尿氟、骨氟和水质、土壤、空气中氟离子的测定,而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对工业废水中有机氟的测定作了初步探索,即用液-液萃取法或大孔树脂吸附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氟进行富集,再用氧瓶法分解,最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本方法对模拟水样、实验室废水及工业废水中的有机  相似文献   

5.
腈纶染色废水中含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及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理经验,为此对该废水的治理工艺进行了探索。在测定废水的耗氧速率、COD_(30)及进行生化、化学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处理小试的基础上,建议废水的处理工艺如下:废水先经生化处理以去除绝大部分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组分,然后再用活性炭进行吸附,以除去残剩的有机污染物。经上述生化加物化处理后,出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负载经驯化后微生物的活性炭深度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研究生物活性炭系统中存在的生物相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并表征了处理后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生物相中含有草履虫、轮虫及钟虫等原生动物.随着运行次数的增加,活性炭反应器在运行5次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骤降,但是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缓慢下降.生物活性炭能很好地降解印染废水中的苯酚类和稠环芳烃污染物.本研究中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去除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02和0.96.经过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可以将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降到适于小球藻生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肝素提取废水的GC-MS分析和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钠废水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和大量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具有潜在的毒性且难以处理,已经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关注。为了了解废水的主要成分和处理此类废水,本实验用GC-MS对废水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芬顿试剂对其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废水中有机物有26种,其中脂肪酸和芳香衍生物占有较大比例,处理后,有机成分只有3种;讨论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和最佳的工艺条件,发现当pH 值为6.66,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的量分别为2.5 g/L和2.8‰ (v/v),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 搅拌时间为15 min时,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4.5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子河水系印染行业重点污染河段-海城河三期水样的采集以及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获取了48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水平,其中浓度较高的是苯酚(28.18μg/L)、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2.30μg/L)和苯乙酮(8.818μg/L)。结合流域的实际污染状况,采用"改进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海城河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加权综合评分计算,按照综合分数值大小,对其进行排序,提出了44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其中包括酯和酞酸酯类7种、含氮杂环类7种、胺及苯胺类5种、氯苯类6种、硝基苯类5种、苯酚类7种、苯及其他取代苯类5种、多环芳烃类2种,大部分污染物与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滤片(Filter)上所收集的气溶胶已变得更加广泛而且有经验了。除铵和硝酸盐以外,本实验室已经介绍过对硫酸盐、酸度以及特定的硫酸进行测量的研究结果。一种理想的滤片应该是强度好,惰性,效率高,并具有高线速度以及低的、恒定的空白值。 最初对硫酸盐气溶胶的采集是利用WhatmanGF41玻璃纤维滤片进行的。由于这种玻璃纤维材料上含有强碱,故为了用于测定某些微量气溶胶组份而改善这  相似文献   

10.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公认.动物实验证明香烟烟气冷凝物(C.S.C)诱发肿瘤的活性部分主要集中在中性馏份.该组份含有五百种以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作为具有高致癌活性的代表化合物苯并(a)芘(BaP)是最常用的指标.由于它在CSC中的含量很低,要从众多的PAHs化合物中完全分离是很困难的.用现代高效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虽然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但因其色谱峰很少,又很易受苯并(e)芘的干扰,给定量工作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相对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特性.通过理论COD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COD指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该类废水中含有84种有机物,其中以胺类、烷烃类和烯烃类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最高.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集中在100~400,分子量小于100或大于500的有机物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分子量在100~200的有机物含量最大.通过对比有机污染物的理论COD贡献度可知,胺类、烷烃类和烯烃类有机物含量对废水污染负荷影响最大.根据有机物污染源分析,提出了此类抗生素制药废水合理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建议和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先利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大港油田港东联合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的采油废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即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其浓度,以评价PAHs的去除率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采油废水经处理后,COD、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82.27%、91.06%;外排水COD、石油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优于中国采油废水处理的一般水平。(2)采油废水主要以2、3环的PAHs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3)苯并[a]芘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限值。(4)处理前的采油废水中蒽、菲和苯并[a]芘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处理后的外排水中萘、蒽、菲、荧蒽、苯并[a]芘的暴露浓度(PEC)/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均小于1,目前尚未对环境造成威胁。但是8种PAHs(苊烯和苯并类PAHs除外)总和表现出较大的毒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张衍  郑炜  刘锐  李伟  李荧  陈吕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355-4360
对化学合成橡胶碱洗废水进行了有机组分和可生化性分析,废水主要含有氯甲烷、六甲苯、异丁醇、甲醇等污染物质,生化降解实验中废水TOC可在6d内从60.9mg/L下降至0.0mg/L,可生化降解性好,适于生化处理。选择混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优化条件(pH=8、PAC=40mg/L、PAM=8mg/L)进行混凝,碱洗废水COD去除率为9.95%~72.94%(平均31.51%);混凝后的碱洗废水与冲洗废水1:5混合进行接触氧化处理,在HRT为36h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为65.6%-72.6%(平均70.4%),出水COD为134~331mg/L,满足企业废水排放市政管网的要求;同时,实验发现COD去除率与COD容积负荷存在指数函数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六价铬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取样量和所加试剂同比缩小10倍,于Hach公司COD消解管中进行显色反应,在其配套的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比色测定,校准曲线相关性良好,r〉0.999,精密度RSD〈5%,加标回收率为92.0%~105%,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降解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C-MS联用仪对经芦苇湿地处理前后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叠放色谱图的方法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芦苇湿地处理前造纸废水中共测出3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8种被列入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2)纸浆造纸废水生物塘-芦苇湿地复合处理系统对有毒有机污染物基本上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机污染物总量减少80%以上,且降解后的产物多为毒性较小的烷烃类。(3)利用质谱手段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研究为造纸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造纸废水-芦苇-造纸"生态纸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三维荧光光谱(EEM)等检测手段分析预处理/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玉米淀粉废水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竖流沉淀预处理阶段对TOC平均去除率36.7%,废水中主要为芳烃、烷烯烃以及杂环类物质,EEM产生的5个荧光峰均为芳香蛋白类有机物;水解酸化阶段大部分杂环以及芳烃类有机物水解成有机酸和醇类物质,TOC平均去除率22.7%;厌氧阶段TOC平均去除率最高,达到97.8%,废水中以芳烃和烷烯烃为主,荧光峰减少至2个且强度减弱;好氧阶段TOC平均去除率为61.3%,有机物主要为难降解的长链烷烃物质,芳香蛋白类有机物荧光峰全部消失,新生成了与微生物代谢相关的腐殖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吸附在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各种污水、工业废水中的多环芳烃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中,并且可能被农作物、水生物所吸收,通过生物链而进入动物体内。不少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具有致癌性,因此国内外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已引起重视,进行了监测。分离和测定的方法已有不少文献报导。但一般程序较长,操作比较复杂。鉴于仅测定土样中的苯并(a)芘(以下简称BaP),本法采用较为简易的分析程序。土样用环己烷—丙酮(1:1)混合溶剂回流提取后,提取液经减压浓缩,一次乙酰化滤纸层析,分离出的BaP斑点用丙酮洗脱,在萤光分光光度计上测量相对萤光强度。本法操作简单,便于推广,BaP分离效果好。不仅适用于一般环境土壤样品,也适用于受钢铁、沥青、焦化厂等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实际问题,开展了废水COD组分划分和废水生物抑制毒性测试等实验研究,并对废水溶解性有机组分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废水含有约40~50mg/L的以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为主的难生物降解COD组分;含有较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类物质,导致其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19.
李婷  陈冰  马虹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475-3480
针对采油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种类多且较难去除的特点,采用UV-Fenton技术对采油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在254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水样中多环芳烃中的菲和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初始浓度为1 000μg/L的菲、芴时,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2+浓度为1.8 mmol/L、H2O2投加量为0.15 mmol/L、pH值为4、光照时间1.25 h。在此条件下,菲和芴的去除率可达71.9%。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质有机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因此,选择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分析方法监测废水的有机污染程度越来越必要。目前作为表征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有化学耗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总耗氧量(TOD)、紫外吸光度(UV)和总有机碳(TOC)。由于 TOC 测定的是废水中总的有机碳量,因此能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实际存在量,并且它具有氧化率高,测定迅速、准确、简便等优点,所以 TOC 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特定废水,如果能找出 TOC与 COD 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可简化分析操作,提高分析的准确度,能及时反映废水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