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惠州农业土壤、灌溉水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惠州市51个农业土壤样品、12个灌溉水样品和21个农产品样品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进行了测定.HCH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1.66μg/kg、灌溉水5.86ng/L、农产品24.74μg/kg;DDT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4.98μg/kg、灌溉水2.06ng/L、农产品41.72μg/kg,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到水体及农产品中.从HCHs和DDTs异构体组成可以看出,环境中绝大多数农药残留是由于历史上使用造成的,个别地区可能还有新的污染输入.同其它地区相比,惠州农业土壤和灌溉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较低,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DDTs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贵州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采集5 cm、10 cm、1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22种OCPs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水稻土壤样品中除了环氧七氯-A、反式九氯和狄氏剂未检出外,其余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在上述3种深度土壤中总残留量分别为0.526 ng/g、0.497 ng/g、1.605 ng/g。DDTs在3种深度水稻土壤中的总残留量(0.359 ng/g)低于HCHs总残留量(1.135 ng/g)。水稻土壤中γ-HCH、δ-HCH残留量显著高于玉米土壤。水稻土壤中HCHs和硫丹残留主要源自历史上工业制剂的使用,DDTs在水稻土壤中的降解方式主要为厌氧。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中OCP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不同典型农业生产功能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各同分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结果表明,DDTs含量占有机氯农药含量的56%~95%,是污染的主要贡献污染物。HCHs中γ-HCH占45%~79%,DDTs中DDE>40%。其畜禽养殖基地和污水灌溉区污染指数(DDTs)分别为1.6(重污染)和0.6(中污染),其余均小于0.5(轻污染)。  相似文献   

4.
监测分析了以揭西县林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331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健康风险指数法以及克里金插值法等对镍、锌、汞、砷、铜、镉、铅和铬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汞超出《土壤破坏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存在一定风险。研究区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汞和镉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成人和儿童的单项非致癌风险指数总和(HQ)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1,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铬、砷和铅是主要非致癌贡献因子。砷对成人和儿童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是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成人和儿童总致癌风险指数(TCR)依次为农业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单项致癌风险指数总和(CR)均为砷>镉>铬。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某城市的10个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中10种重金属砷(As)、铬(Cr)、镉(Cd)、镍(Ni)、汞(Hg)、铅(Pb)、锰(Mn)、锑(Sb)、锡(Se)、铜(Cu)的质量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引起的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空气PM10中的重金属Cr和As对人群可能存在潜在致癌健康风险;重金属Mn、Cu、Pb、Se、Hg和Sb对人群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较小。提出,应进一步关注地铁车站空气PM10中重金属对暴露人群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6.
利用GC-ECD检测了山美水库流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农药含量,分析了其残留与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DDTs平均含量为4.07 ng/g,其含量范围为0.96~8.20 ng/g;DDTs含量大小顺序为桃溪与湖洋溪汇流(8.20 ng/g)>湖洋溪(4.67 ng/g)>桃溪(4.59 ng/g)>山美水库(1.96 ng/g).表层沉积物中新的DDTs输入量比较少;沉积物中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或是施用农药长期风化后的土壤;大多数采样点DDTs发生好氧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以DDE为主.对照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表层沉积物中DDTs农药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集兰州西固区土壤样品,采用GC/μECD方法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残留,并分析调查区土壤中OCPs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OCPs异构体在兰州西固区土壤中的检出率均为100%,总质量比范围在18.34μg/kg~125.34μg/kg之间,平均值为54.84μg/kg;土壤中BCHs和DDTs残留质量比分别为0.742μg/kg~29.3μg/kg和10.9μg/kg~98.6μg/kg。OCPs残留以p,p'-DDT和β-BCH为主。不同采样点土壤样品中OCPs的残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路边样绿化带样树根土样菜地样。对DDTs与BCHs异构体残留组分分析发现,调查区土壤中残留的BCHs主要源于历史应用,而DDTs源于近期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市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总含量为8.48 ng/g~24.40 ng/g,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1 ng/g~7.73 ng/g和2.97 ng/g~10.52 ng/g,其组分特征为来自环境的残留。与沉积物风险评估低值(ERL)和风险评估中值(ERM)对比评价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程度,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的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选择云南会泽县者海镇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按不同暴露途径计算土壤中Pb、As、Cd、Zn、Cu、Cr、Hg等金属污染物的风险,并通过风险评价,分析场地内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暴露途径中Zn、Cu、Pb对人体健康的平均风险较小。在居住用地情景下,土壤中Cd的综合致癌风险为2. 6×10-5,As的综合致癌风险为3. 3×10-4,场地内As和Cd的污染对敏感受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GC-ECD方法测定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高海拔地区表层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变幅为2.4~78.7 ng/g,平均15.9 ng/g。最高值出现在江门。总HCHs变幅为ND~19.2 ng/g,平均2.91 ng/g, 最高值出现在佛山。总DDTs变幅为ND~74.6 ng/g,平均值为9.91 ng/g。最高值出现在东莞。六氯苯在佛山较高。灭蚁灵在深圳的污染较其它地区严重。总体来说,HCHs污染程度较低,但部分地区有林丹的使用;有些采样点DDTs的污染程度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且有些区域可能有非三氯杀螨醇的DDTs外源输入。  相似文献   

11.
贵州遵义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2008年3月-5月对遵义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5种有机氯农药在所有样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HCHs、DDTs类物质的检出率分别为90.7%、45.7%。∑HCH残留量为未检出~12.7μg/kg,平均值为1.6μg/kg;2DDT残留量为未检出-239.7μg/kg,平均值为2.8μg/kg;总有机氯杀虫剂平均残留量为4.51μg/kg,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其残留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2.
以石家庄市黄壁庄水库和岗南水库及上游河流为研究对象,对1 700余种典型特征污染物开展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获得了27 000余个检测数据,共筛选出98种特征污染物,建立了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源排放数据库。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筛查出的化学污染物、生物毒性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因子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值(HQ)均小于阈值1,不会对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危害。各采样点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LCR)均在10-6数量级以下,对人体的致癌风险较弱。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氮、氧双同位素对聊城市城郊浅层地下水硝酸盐进行溯源,基于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在396 mg/L~389 mg/L之间,52%的监测点硝酸盐质量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限值(20 mg/L);地下水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化肥中的NH+4,其次为化肥中的NO-3和土壤中N的矿化作用;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未成年人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区域人群硝酸盐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为饮用区域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两种有机氯农药在污水灌溉区蔬菜中的残留及生物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污水灌溉区种植的6种蔬菜中均检测出有机氯农药(OCPs),六六六(HCHs)含量高于滴滴涕(DDTs).6种蔬菜对OCPs在不同程度上有富集作用,蔬菜种类不同,对HCHs、DDTs各异构体的富集能力不同.各类蔬菜均为微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南京市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利用在线多金属分析仪采集并分析了2022年南京市PM2.5中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其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健康危害评估。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总的年均质量浓度为941.3 ng/m3,占PM2.5年均质量浓度的3.4%;其中,铁(Fe)、钾(K)、锌(Zn)3种金属年均质量浓度占比为91.2%。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燃煤、秸秆焚烧及烟花爆竹燃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机械磨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锰(Mn)、钒(V)、镍(Ni)、砷(As)4种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商(HQ)均<1,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Ni、铅(Pb)的致癌风险(ECR)均<10-6,风险可控;As的致癌风险介于10-6 ~ 10-4之间,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
水磨河流域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水磨河流域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用GC-ECD定量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中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的含量,以此来了解水磨河有机氯农药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HCHs和DDTs含量分别为0.107~111.690和0.476~66.512ng/g,其检出率为100%,说明该流域已经普遍受到有机氯农药污染。针对目前的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轻水磨河有机氯农药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包头某铝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包头市某铝业周边500 m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不同水平距离及深度处土样中Cu、Cd、Pb、Zn、Ni和Cr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普遍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且在西南方向50 m处含量最高,人类活动对该区域重金属干扰强烈,而风向对重金属分布影响不大;铝厂周围土壤中Cd、Pb处于中污染-重污染,Cu和Ni处于无污染-中污染,Zn和Cr为无污染,各金属污染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内Cu、Pb、Ni和Cd均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而Cd的致癌危害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已存在潜在致癌风险,Ni的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已超过预警值,应予以高度重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娱乐区、居民区、商业区和城市广场等日常活动区域代表点的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地表灰尘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Pb、Zn、Cu、Ni、Cr、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成都市土壤背景值的1.18~77.57倍,其中Cd的富集因子大于10,污染极强且富集在颗粒物中。暴露模型计算表明,重金属慢性每日平均暴露量为手-口摄入量皮肤吸收量吸入空气量,经手-口接触行为是人体地表灰尘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儿童重金属非致癌风险CrPbCdCuZnNi,成人重金属非致癌风险PbCrCdCuZnNi,且均小于非致癌风险阈值1,不会对城市人群造成明显伤害。重金属致癌风险CrCdNi,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表明不具有致癌风险,但潜在生态危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家具制造企业密集区空气中VOCs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enax管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家具制造企业密集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应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对周边人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企业密集区总VOCs的质量浓度为0.931 mg/m3,11种目标物中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酸丁酯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VOCs的20.2%、10.7%和9.1%。该区总VOCs的累积非致癌风险指数为3.47×10-7,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危害;其累积致癌风险指数为2.49×10-5,是可接受致癌风险值(1.0×10-6)的25倍,可能对人群存在致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典型工业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工业遗留场地为研究区域,采集23件土壤样品,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总石油烃(TPH)和重金属含量并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物检出因子18项均无超标;Zn和Cr最大值均超过浙江住宅及公共用地筛选值,其余重金属未超标。风险评估表明,在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中Cd的致癌风险分别为2.70×10-8和1.42×10-8,均小于可接受致癌风险10-6;在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中Cd、Cu、Hg、Zn危害熵范围分别为 0.023~0.542和0.006~0.060,均小于可接受非致癌危害熵1。Cd、Cu、Hg、Zn风险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