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用地资源定级很少运用修正法,少数学者对修正法定级做过尝试性的实证研究工作,以期探讨修正法定级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佛山高明区为例,探讨了修正法定级之修正基础的确定、修正因素的选择、修正系数的计算、定级指数的确定等几个关键技术步骤,提出了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作为修正基础,采用标准化方法对修正因素分值进行订正,用连乘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定级指数来划分农用地级别的修正法定级的技术路线,并与因素法定级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农用地级别划分和基准地价评估真正统一,以黄金坪水电站水库淹没区为例,将淹没区农用地划分为119个定级估价单元,在Arcmap/info,SPSS软件技术平台上,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水库淹没区农用地定级因素与纯收益之间关系的综合模型,划分农用地级别,然后用收益还原法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结果为:估算纯收益与实际纯收益间绝对误差为0.05元/m^2,相对误差为13.85%,相关系数达0.86;一级地价23元/m^2,二级地价19元/m^2,三级地价15元/m。,四级地价12元/m^2。表明:回归分析综合模型在淹没区农用地定级估价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使定级估价数据资料直接共享,省去了专家确定权重的难关,适合水库淹没区农用地市场不发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耕地定级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耕地定级方法,并以湖北省鄂州市进行了实例说明,从而为该地区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实现耕地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建立。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定级因子,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的权系数;矢量化相关图层并提取农贸中心和道路作缓冲区分析后,采用多边形法确定耕地评价单元;通过采用不同的分值函数对因子属性值进行标准化;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定级指数并根据聚类分析法将鄂州市耕地划分为5级,利用ArcGIS实现定级结果图的输出。定级结果表明:鄂州市耕地质量中等偏上,以二、三级地为主,共占74.78 %,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同时利用GIS引入缓冲区分析方法来获取部分评价因子数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的诱导下发生巨大变化,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向耕地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拓宽了耕地质量的研究内涵。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斑块数据与农户调查相结合,应用“影响力系数”获取修正后的耕地质量指数,从真正意义上反映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利用影响力系数修正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农户对耕地投入产出水平使耕地自然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新获取的质量等级系数具有经济学意义;水田和旱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水田斑块与高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低质量的水田斑块与低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旱地图斑也遵循该分布规律,总体上空间分布集聚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5.
海涂资源是海岸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产业经济效益最大的资源,也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海涂资源价值评估是对海涂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和对其实施有偿使用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海涂资源的价值或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质量的海涂资源的价值不同.由于海涂资源的价值或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涂资源的价值评估应在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以分等定级来揭示海涂资源质量的优劣和资本收益的差异.本文以浙江省乐清湾海水养殖用涂资源为例,针对影响海涂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和海涂资源本身的特点,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分等定级,以此来反映海涂资源质量的差异.最后在分等定级的基础上运用收益还原法确定乐清湾各级用于海水养殖的海涂资源的价格,其中Ⅰ级海涂资源的价格约为132万元/hm2,Ⅱ级海涂资源的价格为111万元/hm2、Ⅲ级海涂资源的价格为77万元/hm2.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分等定级的估价方法可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对乐清湾海水养殖用涂资源实施有偿使用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流转是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积极探索,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农用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影响重庆地区农用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庆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的土地自然质量指数数据,结合2004年的县级统计数据,建立改造的C-D生产函数,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定量考察了土地质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终得到如下研究结果:对所用的县,土地质量指数每增加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336%;分地区的结果显示,土地质量和化肥投入在东部地区为替代关系,在西部地区为互补关系。研究结论:土地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应加强对土地质量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用地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分值的计算方法,以实现对地理范围较大,内部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为明显的江苏省沿江地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合理评价。评价结果为:地处宁镇扬丘陵区的该区西部地区农用地的质量复杂多变,各种级别的农用地均有分布且面积比例相差不大;地处太湖平原区的该区南部地区农用地的质量优越;而该区北部地区农用地质量东西两翼较好,中部较差。根据评价结果,本文从挖掘农用地生产潜力,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提高非农用地经济产出能力,完善农用地与非农用地转换价格约束机制及发展循环产业经济,污染排放源头控制与生产过程中治理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与分区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针对苏南地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整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侵蚀等相关研究资料,重构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加权综合和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耕地基础地力、耕地健康和耕地外部环境的空间分异和组合特征,识别优先保护、地力提升、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耕地类型,分类讨论耕地保护与整治路径。分析表明:苏南地区现状耕地中,优质耕地占比不足65%,近30%的耕地基础地力较差,超过5%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威胁。其中,优质耕地集中于茅山以东的太湖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茅山以西地区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宁镇沿江、太湖东北岸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水土流失风险较高,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地力提升、土壤修复、水土保持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治理措施,以增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众多要素,同时又需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格局。层次分析法在多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GIS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首先,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江苏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能核算和空间聚类的县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质优、集中并重的目标,以鹤峰县为例,结合产能核算、空间聚类、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方法探讨构建了一种基本农田划定的新方法。首先基于耕地地形条件、水利设施、产能状况、建设占用可能性和规划约束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和域值型、空间扩散型的指标属性标准化方法以表征研究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然后结合空间距离邻近度和景观破碎度指数修正K均值空间聚类法的空间距离和分类数两个参数,通过分析各分类数和耕地破碎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耕地破碎度指数变化率与图斑最小面积的关系确定最佳分类数和最小剔除图斑面积;经K均值空间聚类再结合上级下达鹤峰县基本农田指标确定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16 17235 hm2,质量指数均大于73分,景观破碎度指数为126,实现基本农田划定的质优、集中。其结果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深入,大量农用地被建设占用,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因此,农用地保护刻不容缓,而及时获取建设占用农用地时空信息是其重要基础.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构建了一种基于时序异常值分段检测的建设占用农用地信息提取方法.首先构造多种指数的原始时间序列和年际变化率时间序列,根据年际变化率时间序列选择能够显著表征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指数,然后采用异常值检测算法对年际变化率时间序列进行异常值检测以获取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像元及其变化时点,最后根据变化时点将原始时间序列分割为三段子序列,并分别与建设用地原始时间序列、农用地原始时间序列对应的子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识别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像元.实验证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变化时点和空间位置信息,变化时点检测的总体精度为89.35%,Kappa系数为0.88;空间位置检测精测精度为93.49%,Kappa系数为0.91.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价格评估,也不同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用地的价格评估,是农用地价格评估中的热点和难点,其区别于其他土地评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是一种农用地转用价格,其实质是农用地所有权价格;二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用途将发生变更;三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存在着预期收益及其收益年限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江苏泰兴市为例,对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探讨,思路之一是运用投入产出法将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的未来预期净收益还原为无限年期的所有权价格;思路之二是运用假设开发法求取“剩余之数、即为地价;思路之三是运用征购价格法从农用地价格构成角度探讨了规划区农用地的价格,并对三种估价思路及其估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2013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重心模型法,对12 a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项目平均规模受地形影响较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与项目区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有关。2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移动均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呈现波动变化,但基本集中在全市的中部位置,全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均衡性。项目重心整体呈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3根据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点及其移动轨迹可以将重庆市12 a间农用地整治项目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成熟阶段四个阶段。最后对重庆市农用地整治政策制定和项目布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滁州市1996 ~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滁州市近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2)滁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更趋多样化和平均化;(3)1996 ~2005年滁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牧草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和耕地、园地、牧草地来进行平衡;(4)1996年~2005年滁州市主城区和各县(市)各类用地的相对变化及结构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园地;而下辖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牧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交通用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GIS与SDM集成构建土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GIS与SDM技术集成应用于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建设,介绍了GIS与SDM集成的基本框架。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GIS和SDM技术的土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系统采用决策树方法作为数据挖掘方法的基本算法,通过决策树训练与学习相结合挖掘土地定级规则,运用专家系统推力技术进行匹配推理实现土地定级工作。结合武汉市商业用地类型土地定级实例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复用性、扩展性和广泛适应性的特点,运用此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土地定级这种具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铁岭西丰低山丘陵区为例,选择地形坡度、坡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含盐量、灌溉保证率、交通便捷度等8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然后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该地区最适宜开发为耕地的一等地面积为4 104.7公顷,占总后备资源的18.2%,一般适宜开发为耕地的二等地占53.6%,勉强适宜开发为耕地的三等地占11.3%,不适宜开发为耕地占16.9%。根据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这一评价结果符合西丰县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关键之一。本文评价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河流生境质量,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徐州段丰县、邳州两市输水通道上的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特点,选择了反映河道生境、河岸生境和滨岸带生境的10个指标,给出了每个指标的评价方法和5级标准特征值,建立河流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对研究区内16个河段的生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河流生境质量指数(IRHQ)综合得分介于33~91。根据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其中有50%的河段生境质量达到"优"等,其余介于"良"等到"劣"等,河流生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2)河流生境质量指数与NH_4~+-N、COD、TN呈负相关,与DO呈正相关,多项生境指标也与水质指标具有相关性,表明生境质量与水质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因子、预警因子、趋好转的因子及可不必特别关注的因子;为定量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再依排序位次对其赋值,然后利用所赋之值进行因子间的两两比较以克服AHP法一般应用中因各人掌握标准有异而造成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权重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此外,因环境污染状况随时空改变,若需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给各因子赋予不变的权重显然不妥,而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可依据实测值的差别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因子进行有根据的差异排序,然后再用AHP法定权,这就使不同时空环境质量的比较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用地的数量,质量、经营规模和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并就加入WTO对国有企业的用地效益,房地产业与土地市场的冲击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适应WTO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