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用安全气囊及其织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很快,汽车特别是轻、小型汽车的安全行驶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广大乘员关注的热点。汽车安全气囊就是随着这个热点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有关资料显示.汽车配备了安全气囊后,车辆正面冲撞时乘员死亡率约降低30%,前部撞车时死亡率约降低18%。另外,系好安全带的乘员在车祸中的受伤程度也有所减轻。越来越多的出厂汽车装备了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部件。  相似文献   

2.
《安全》1996,(1)
兄弟刊物文摘莫要轻视汽车安全带汽车安全带在国内只推广应用了两年多,但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几十年了,它使交通事故中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功不可没。如澳大利亚,安全带使用率87%,死亡减少率20%;美国使用率64%,死亡减少率21%;英国使用率92%,死亡减少率...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安全材料--反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我国道路交通现状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从安全带到ABS、安全气囊、防雾灯、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汽车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居世界之首,印度、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而在这些死伤的人员中非机动驾驶者(包括道路上的作业人员和行人)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详见表1。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公安部发出通告,决定从1993年7月1日起,上路行驶的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座乘车人都必须使用安全带。这项规定是为了有效地减轻交通事故对机动车驾驶员和乘车人造成的人身伤害,保障交通安全而制定的。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5万多人,受伤17万多人,其中乘车二次碰撞或被甩出车外造成的占相当比例。如果汽车乘员使用安全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就能大大减轻甚至避免受到伤害。 按照这项通告,在1993年6月30日以前,所有乘座人数在20人以下或车长在6米以内的小型客车,都必须在车辆前排座位装备安全带。对于没有装备安全带的上述车辆,…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08,(5):37-37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被誉为“生命带”,可以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减轻受伤程度。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以将受伤的概率降低50%,而且能确保正确的驾驶姿势和减轻驾驶人疲劳。  相似文献   

6.
安全带是保护汽车司乘人员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司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最近,北京交警在市内繁华地区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95%以上的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员都没有系安全带,而且根本不知道要系安全带;检查中有系安全带的,大多是外国人,反映出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还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车辆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为了加强安全性,目前汽车最常用的安全设备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发生交通事故时,传统的安全带能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安全带里面有一个卡轮,在遭遇车祸的情形下,如果快速拉动安全带,里面的卡子会由于安全带滚轮的快  相似文献   

8.
简讯     
北京市查处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安全带是保护汽车司乘人员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司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最近,北京交警在市内繁华地区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95%以上的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员都没有系安全带,而且根本不知道要系安全带;检查中有系安全带的,大多是外国人,反映出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还十分薄弱。交通队有关领导强调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学习和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近来城区内发生的多起导致死亡的事故,都与司机和乘客没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有关,已有数人在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仅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达10万之众。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汽车越造越高级,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好,却仍不能避免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驾驶人不安全驾驶的因素。笔者试从一位酒后驾车肇事者的心理过程探究中来展现此类事故的成因并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晖 《安全与健康》2007,(12):54-55
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原因众多,其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没有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多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想尽办法降低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与汽车驾驶员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为正在道路上开车的驾驶员提供自己行动的信息和行驶状况,不是更有利于安全行车吗?荷兰在  相似文献   

12.
安全带被称为汽车的“生命线”,是它能对司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实施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可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同时安全带具有缓冲作用,可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60%,侧面撞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45%.翻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13.
安全带的型式结构多样,受力方式也不相同,但织带与金属部件、织带与织带之间的连接强度,直接关系着安全带的使用安全。这些部位通过缝合方式固定连接,影响缝合部位强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织带与缝线的强度、延伸率、缝合方式以及缝合尺寸参数等。为研究缝合方式与缝合尺寸参数和缝合部位强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分析国外不同安全带材质及缝合方式的基础上,选用锦纶织带(宽度45mm,厚度2.8mm,破断强度23000N)和缝线(3#防灼锦丝线),设计了两种不同试验方式.选用了不同缝合方式与缝合尺寸,研究分析它们对织带的破坏程度,以及如何提高安全带缝合部位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消防安全腰带和消防安全吊带,其性能达到了标准GA494—2004《消防用防坠落装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03,(2):29-29
随着经济发展,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增加,人们对交通工具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我国汽车增长速度超过了道路发展速度,以及私营业主介入汽车运输经营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记者从1月16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2年山东省因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5.
如果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出租车驾驶员大多不肯系安全带。除去他们的安全意识不高这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使用的安全带没有限力装置,束缚时间长了以后会给驾驶员带来不适。这也是目前所有安全带的通病。 不过即将投市的上海帕萨特轿车所装备的燃爆式安全带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装有安全带自动张紧器。这种独特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 燃爆式安全带在系好后,与身体仍有一定的空间,保证驾驶员的舒适与灵活。但在碰到紧急情况时,安全带会自动收缩,保证乘员的安全。 第一代安全带张紧器采用弹簧进行工作,上海帕萨特则采用…  相似文献   

16.
年来,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特别是中低档、低排量小轿车价位大幅度下降,普通市民和一些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拥有一辆汽车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随之而来“私家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如影随形,成为当前重大交通安全隐患之一。2006年,全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1.42%,而带来交通事故增长率竟高达55.7%。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私家车”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际频道     
《现代职业安全》2005,(7):81-81
新型汽车安全防护系统,调节安全带张力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英国克兰菲尔德碰撞研究中心和日产欧洲技术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汽车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通过估算个人生理指数.调节安全带和气囊的张力和软硬程度,能够有效降低伤亡比例。这种系统由手指扫描仪、车载计算机和能够调整张力和硬度的灵巧安全带和气囊组成。扫描仪可以被安装在仪表盘、车门等车内任何地方。司机或乘客坐上车后,首先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由此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怎样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9.
1886年1月29日,世界 上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汽车的出现,改变 了整个人类生活,促进了现代物质文明;与此同时,它又像幽灵一样威肋着人类的生命 安全,20世纪以来,惨死 于车轮下的人已超过3000万。目前,全球机动力 拥有量已超过9亿辆,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者近100万人,受伤者约数千万人;我国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接近10万人,伤数百万人。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第一公害”。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知道,汽车碰撞时仅靠手臂不可能保护孩子,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更是儿童“杀手”。中国一年有1.85万孩子因为车祸而丧生,但是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使用率只有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