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分析单自由度弹簧被动隔振技术的隔振机理,采用电-力导纳型类比法求得阻尼系统振动方程。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频率比(z)和力学品质因子(Qm)影响下,设备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响应情况。分析发现,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而当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此时系统发生共振,且力学品质因素越大系统振动越剧烈;而当基础的干扰频率为系统固有频率的2 倍时,设备振动特性不受Qm影响,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递比分别为1,2 ,2。该分析结果可为动力设备布置竖向弹簧隔振支座的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起换流站串抗避雷器的电流泄漏电流表出现指针异常满偏问题进行故障诊断,理论分析可能引起泄漏电流表指示异常的原因,通过开展一系列对比试验并结合建模仿真,重点研究了外界磁场和异常高电压对电流泄漏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电流表指针偏转与串抗周围强磁场环境无关,而与其下引线处异常高电压有关。经综合分析,确定该电流泄漏电流表同避雷器并接于线路串抗两侧,其下引线处因无法接地而存在异常高电压是引起指针异常满偏的主要原因,随后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砂土地基中单排非连续排桩几何参量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以振动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为理论基础,构造评价隔振效果的无量纲指标 ARC(加速度消耗率)和 SP(面积增加比),结合地表加速度消耗率等值线图,分析 ARC分别为 0.2,0.3,0.4,0.5 时对应的排桩几何参量与 S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 ARC条件下,桩后屏蔽区面积均表现为长桩时较大,SP值分布于 0%~9%;桩间距对 SP的影响表现为小间距时桩后屏蔽区面积较大,SP 分布范围在 0%~28%;振源距对 SP的影响与桩长相反,SP值处于 5%~12%;关于布置形式对 SP的影响,振源正对桩间中心这一布置形式在桩长和间距变化时对 SP的影响较大,而在振源距这一参量变化时,布置形式的差异对 SP 值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针对750 kV串抗并联避雷器的泄漏监测器指示异常情况,从避雷器选型、泄漏电流计算和电抗器磁场强度影响3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为后续电抗器侧加装并联避雷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SF6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SF6气体分解产物的含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SF6设备的在线诊断分析提供可靠数据。结果表明:SF6气体分解产物的含量分析结果可作为设备故障分析和状态检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对空冷发电机组的水汽系统在机组运行初期硅含量监督指标的控制,对影响水汽中SiO2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洗硅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洗硅、投运前冲洗、合理的凝结水精处理以及调节pH值等控制手段,可有效改善并解决水汽系统硅含量长期超标的问题,保证机组合格的水汽品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检验工作中常见的气体泄漏、误动作以及因阀门问题导致难以校验等问题,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应遵守相关的规程、规定,准确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加以解决,以确保校验工作的正确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海床土体剪切波速(Vs )是确定海床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土?海洋工程结构体系动力分析所必须的一个基本的土动力参数。结合某伶仃洋跨海通道海床钻孔实测 Vs剖面,基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对比分析了陆域土 Vs与深度 H 的经验关系式对该海域土 Vs的适用性, 得出结论如下:Vs?H 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适用于该海域砂类土(粗砂、细砂、粉砂)Vs的预测,Vs均随 H 的增大而增大;现存的陆域土 Vs?H 关系不适用于该海域黏性土(粉质黏土夹砂、粉质黏土)Vs的预测。引入土的密度 ρ 作为另一变量,建立了基于双变量 Hρ 的海域黏性土 Vs的预测模型。此外,该海域淤泥和淤泥质土由于埋深较浅、土质柔软,其 VsH 无明显的相关性。该成果可为伶仃洋海域工程建设中海床土体 Vs的确定提供科学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体非线性性能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频谱成分和强度的改变上。采用修正Matasovic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利用专业软件DeepSoil对深厚场地的50个钻孔剖面土柱模型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采用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Tp、平均谱周期Tavg及加速度傅氏谱平均周期Tm表征地表地震动频谱特性;以Arias强度Ia和地表峰值加速度PGA表征地表地震动强度。结果表明:(1) 特定场地条件下,Tp不能反映土体非线性对地震动从基岩传播至地表时频谱成分变化的影响;Tavg和Tm在表征地震动频谱成分特性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 基岩地震动高频丰富时,Tavg和Tm随着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而基岩地震动低频较发育时,Tavg和Tm的增长趋势线存在明显的拐点;(3)PGA与Ia值随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呈现出基本一致的非线性增长趋势,且其离散性均随基岩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银川东换流站直流滤波器避雷器击穿故障,根据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对差动保护动作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直流滤波器高压避雷器不能满足技术协议对最小特性的要求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应结合实际使用的保护策略确定直流输电工程设备的绝缘水平,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电网两起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运行时出现异常噪声问题,通过多种带电测试手段(超声法、特高频法、SF6 气体成分法)对异常噪声的GIS 设备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由于 GIS 设备中钢体的磁滞伸缩,使得在工频周期的交变磁场改变原有已导磁的 GIS 磁化状态,引起了异常的噪声,带电测试表明此噪声不会给 GIS 设备的运行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2.
在例行试验中,发现一起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运行电压下,三相阻性电流分量较历史数据及同组间其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测量结果有明显增大迹象。通过停电诊断试验,判定A相避雷器上下节和B相避雷器上节存在内部受潮现象。经现场对A相避雷器解体发现,金属密封法兰盘紧固螺丝断裂、松动,密封垫变形,致使金属密封法兰盘密封不严,内部受潮,且在绝缘筒下端有黑色放电烧蚀痕迹。针对此缺陷,进行了故障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力线路上一起球头挂环断裂事故,通过外观检查、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金属检测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异常是球头挂环失效的外因,显微组织异常是球头挂环失效的内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球头挂环断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起利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调整运行方式、电气试验等手段综合诊断分析换流变压器(以下简称“换流变”)潜伏性过热故障过程分析,并经解体检查确认了故障原因,验证了本次通过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调整运行方式诊断换流变压器潜伏性过热性故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换流变压器的类似潜伏性故障运维检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桩基低应变动测中经常会遇到桩身缺陷偏于一边的情况。对此 ,不同的检测人员可能会给出有一定差异的检测结果 ,这给有关部门对缺陷桩的定性以及决策带来不便。本文针对桩基低应变动测中可能遇到的桩身缺陷偏心问题 ,采用二维波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研究桩身缺陷偏心的二维效应 ,分析缺陷偏心时桩顶各部位振动信号的差异 ,探讨对缺陷偏心桩在现场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电厂末级过热器受热面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通过对末级过热器管进行外观检查、割管检查、光谱检测、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检测,找出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末级过热器管长期过热造成材料微观组织老化是导致其泄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柱上配电变压器的短路故障,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开展油色谱离线监测及直流电阻、绝缘电阻、变比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并结合设备外观检查,判断出该配电变压器发生绕组变形、a相绕组有1根导线断股或脱焊,且a、b相铁芯与绕组间绝缘降低,最终解体检查验证试验数据理论的正确性,为以后分析配电变压器故障提供经验,并对其运行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