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电镀工业中应用的经验交流会于1976年5月23日至5月28日在泰州市召开了。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9个省市,115个单位,共计170人。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搞群众运动来解决电镀工业中的“三废”——铬雾,这也是国家“三废”治理十大重点之一。 在会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了关于氟碳表面活性剂“F-53”和“6201”  相似文献   

2.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 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酸调聚物以及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等26种典型PFASs为对象,调查其在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污染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开展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浓度范围为93.3~1 334 ng/L,其中大部分地表水中∑PFASs浓度小于300 ng/L,污染最严重的地表水分布于金山区,∑PFASs浓度是背景值的14.8倍. 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为普遍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短链PFCAs和PFSAs. 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钠(6∶2 FTS)和F-53B也普遍存在于地表水中,但只在少数地表水中具有较高浓度,尤其是F-53B,其中金山区采样点浓度高达968 ng/L,主要与镀铬业务有关. 这表明短链PFCAs和PFSAs、PFOA、6∶2 FTS及F-53B等均可能已应用于电镀领域. 据污染源特征分析,地表水中PFASs除了受电镀行业的污染外,同时还可能来源于表面处理工业、前体化合物生物降解等. 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大部分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镀铬企业周边地表水中F-53B污染可能产生高生态风险. 研究显示,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s污染,污染水平与特征差异较大;其中PFOA是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但生态风险较低;而F-53B在个别采样点中具有高残留、高生态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3.
据 :“日经产业新闻”报道 :日英硬铬工业公司开发成功废铬镀液再生技术。对废镀铬液经过滤、电解将铬渣除去后作镀铬液再生利用。此套再生利用系统投资 2 0 0 0万~ 50 0 0万日元 ,投资回收期为 3~ 5年。镀铬废液的处理 ,在日本一般由废物处理业加药消毒处理后作为污水排放 ,  相似文献   

4.
季叔衡 《环境科技》1989,2(3):25-26,30
徐州某机械修造厂现有电镀生产多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氰化镀镉、铜、锌,另一是镀铬、镍,清洗废水分别集中于两个贮水池。除镀件清洗水外,还有一部分酸洗废水也排入池中。两个污水池的水分别由两套设备进行处理,一套是电解食盐水,生成次氯酸钠,以处理氰化物为主;一套是以钢板作电极板,生成亚铁离子,以还原六价铬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镀铬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改善操作条件,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镀件质量,北京市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于1976年一月,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试验成功了低铬酸电镀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镀铬是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一个镀种。因为铬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表面很容易生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所以镀铬层显示了贵金属的性能。除盐酸等外,一般的酸碱对它均不起作用,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预先经过抛光的制件表面镀铬,可获得银兰色镜面光泽的镀层。在大气中可经久不变颜色,在温度不超过500℃时仍能保持光泽的外观。因此镀铬层广泛地用作产品的外部装饰层。但是对钢铁件而言,镀铬层是“阴极镀层”而且有裂纹、孔隙,所以不能用做保护性镀层。  相似文献   

7.
在装饰性镀铬和硬铬电镀过程中,槽液浓度随着电镀过程的延长而降低,而且逐渐积累了Cr~(3 )、Fe~(3 )、Cu~(3 )与金属阳离子,当槽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镀件的质量,导致镀液无法再用而报废,从而产生高浓度镀铬废槽液,废槽液含铬酐200~280克/升,三价铬、铜、镍、铁等杂质离子50克/升左右,(其中大量为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曾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主持召开了《用碳酸钠处理利用钡盐法含铬污泥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组审查了试验研究护告,在六九○五厂和红岩机器厂电镀车间视察了现场实验操作,经过讨论,通过了如下鉴定意见:一、本法用于处理利用铬酸钡污泥在工艺上是可行的,从而解决了钡盐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工艺遗留的主要问题.使这一废水处理工艺趋于完善,在镀铬废水污泥处理上是一个重大发展。二、本法有利于实现镀铬生产线封闭循环,既能消除铬离子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原材料,方向是正确的。三、本法设备较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污泥便于集中处理,有一定经济效果。四、希望进一步试验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取得最佳工艺条件(如投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压力等),提出完整的设计参数。(2)回收的铬酸用于电镀和钝化须作镀液电化学性能测定,对镀铬和钝化的工件须作“三防”试验.对回收的碳酸钡用于处理镀铬废水须进行生产性试验。(3)此外,建议对六九○五厂钡盐法处理含铬废水的装置作相应的改进。五、建议上级领导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的力量,抓紧解决以上问题,尽快使本法得到完善,以利推广。  相似文献   

9.
电镀Cd层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自然暴露试验,研究了航空钢结构常用的电镀Cd层在我国南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电镀Cd层的表面微观结构和腐蚀形貌;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表征了电镀Cd层在腐蚀介质中的表面细微结构及其在自然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镀Cd层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过程和腐蚀机理。研究发现,电镀Cd层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主要包括含Cr钝化膜的局部破损和镀层本身的腐蚀两个方面,电镀Cd层的腐蚀产物膜能够有效抑制腐蚀扩展。相对于近海户外大气环境,海洋平台户外的高湿度和高盐分大气环境对含Cr钝化膜的穿透性更强,对镀Cd层的腐蚀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有机化学所研制,江苏省泰州市电化厂生产的表面活性抑制剂 F-53,已在国内得到成功的应用。这种铬雾抑制剂用量小效果大。在镀槽中,加入0.1克/升,能维持70~80小时,当镀件入槽后,即在1~2分钟内形成30~50毫米高的复盖层。其优点是可以抑制铬酸雾的蒸发,节约25%的铬酐用量,节约用电。并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北京市环保局、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四机部环保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的“聚砜酰胺反渗透膜的研制及其在镀铬漂洗废水中的应用“鉴定会上,来自十三个省市的科研、设计、高等院校和工厂等四十一个单位的代表,一致认为,用聚砜酰胺膜直接处理镀铬废水,解决了反渗透法直接处理镀铬废水的技术关键,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研究成功的镀铬废水闭路循环无排放工艺,既可防止废水污染环境;又能回收资源,同时又保证镀件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渗透法处理镀铬废水的工作原理,在于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12.
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镀前的阳极浸蚀,以及铜挂具和镀件接触电解液引起的腐蚀,在镀铬电解液长时间使用后,镀液中就逐渐累积了铜离子Gu~( )和铁离子Fe~( )。这种铜、铁离子累积超过310克/升时,镀件镀层就要出现灰铁色,并且易剥落,不能使用。镀液中的铜、铁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因此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清除,以致不得不倒掉镀铬液,这不但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内燃机务段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解镀铬工艺过程中,阴极产生大量氢气,阳极产生大量氧气,这些气体以气泡形式剧烈地上升至液面,将铬酸带出,形成铬酸雾,铬酸是强氧化剂,有毒且腐蚀性强。占耗用总量20—30%的铬酸雾若不加处理,会严重影响操作工人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如引起鼻炎、鼻膜穿孔、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电镀工人和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多种方法净化处理铬酸雾,有一定成效,但并未根治,且设备投资大,耗电量大,使用寿命短。 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改善环  相似文献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修复及堆肥中应用现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内外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作用机理,并且对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无锡机床电器厂电镀车间主要以镀电器零件为主.由于电镀种类多,废水中镉、锌、铜、铬、氰等有毒的物质含量多、杂,而且成分变化很大.曾分别试用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进行处理,都是除了一种毒顾不了另几种毒,效果不理想.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处理方法,根据本厂特点,设计了"铁屑——电解"综合处理工艺及设备,废水经过铁屑沉淀、碳酸碱中和、液碱中和及电解,各种有毒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内膛表面强化层性能进行定量评估,给后续镀铬层的优化及新型内膛表面强化层技术的优选提供试验方法。方法以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内膛表面镀铬技术为依据,开展强化层检测研究,主要包括硬度、厚度及微观缺陷、结合性能、抗烧蚀性能、抗磨损性能等研究。量化镀铬层抗烧蚀、抗磨损性能,实现实验室对内膛镀铬层性能的综合评估。结果铬层硬度约为521.8HV,高于基体硬度。铬层裂纹初始宽度约为300 nm,多数裂纹未连接成“网状”。铬层与基体结合力约为67.2 N。相同条件下,相比基体,镀铬层的烧蚀量和磨损量始终较小。结论镀铬层综合性能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全国电镀废水综合防治专题情报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于1988年12月21日~24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电镀废水综合防治研讨会。全国共有79个单位的100名  相似文献   

18.
装饰性镀铬废水闭路循环工艺的研究,是国内外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七十年代以来,镀铬废水的治理方针,已从单纯“除毒排放”逐渐趋于不向环境排放的“闭路循环”。武汉化工学院在调查研究了国内外治理含铬废水的历史和现状后,认真地分析了镀硬铬生产线采用“逆流漂洗——喷淋清洗组合法回收铬酸的成功经验。又进一步在提高漂洗效率上做工作。采  相似文献   

19.
麦戈  肖潇  晏波  肖贤明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602-1609
液体吸收法应用于处理工业有机废气涉及到2个关键因素,即吸收剂的选择与吸收液的再生处理. 选择8种水溶性吸收剂——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FSO100和FSN100)、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吐温80)和SP20(斯盘2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及2种类表面活性剂〔β-CD(β-环糊精)和SA(乙酸钠), 对模拟甲苯废气进行了动力学吸收试验,研究吸收性能和加热蒸馏法对甲苯回收与吸收剂溶液再生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吸收剂类型是影响甲苯吸收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吸收液的甲苯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SP20与AES,而其他4种吸收剂溶液对甲苯的吸收能力很弱. 上述3类吸收剂对甲苯的初始去除率分别为80%~90%、75%左右与60%~70%,甲苯饱和吸收浓度(以w计)分别为0.58~3.45、0.38~1.44与0.14~1.01 mg/g. 除TW80吸收液热稳定性差、不宜采用加热蒸馏方法再生外, 其他吸收剂溶液经5次重复使用,甲苯回收率可达70%~85%,并能保持其原有吸收性能. 甲苯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FSO100和FSN100分别为0.41、0.62, SP20和AES分别为0.76、0.95, 其他4种吸收剂溶液在1.12~3.54之间;甲苯分配系数与饱和吸收浓度呈负相关、与体积传质系数呈正相关. 因此,2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吸收液对甲苯的吸收能力强,加热蒸馏法回收甲苯与再生吸收液具有经济性,用于处理甲苯废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之后,我国电镀界才开始重视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时虽已知各工业发达国家均以传统化学法作为电镀废水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学法存在着污泥处置的难题,各研究单位几乎都探索化学法之外的新技术,并着眼于资源的回收。1976年后,大量应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镀铬、镀镍废水。七十年代末,大量采用钛质薄膜蒸发器。八十年代初,又发展了各种类型的逆流漂洗技术。不少电镀厂、点,采用了“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