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水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一种新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及介质中滞留区的分布范围,并且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采用示踪剂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与污水的实际停留时间。根据水流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对系统实际液流流态进行了数学模拟,提出二级串联的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水流的流动形态。  相似文献   

2.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水力混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升流式氧污泥层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启动,培养颗粒污泥及运行的水力混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HRT在4.28-11.70h时,死区容积只占反应器总容积的2.1%-6.7^。反应器在实际运行中可忽略不良水力混合的影响,水力负荷和沼气容积产量共同影响水流流速在升流方向上的均匀性,它们在离散数D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D=0.0033L+0.045G+0.073。  相似文献   

3.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造、填料填充比,考察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结果认为该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大致符合理想全混合反应器的流态,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升流速度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模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针对流场和固含率分布变化,考察了1.0、1.5、2.0和2.5 m·h-1等升流速度对反应器水力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反应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升流速度为1.5~2.0 m·h-1的条件下,升流室的流场、水流速度变化和固含率分布状态相对较好,有利于水力循环和泥水混合,污泥的截留率高,无污泥流失,但底部仍存在污泥堆积现象。通过对反应器底部挡板和折流板的优化设计,可消除底部死区并防止污泥流失。  相似文献   

5.
旋流扰流组合涡混合反应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水力旋流器和微涡旋理论而研制开发的旋流扰流组合涡混合反应器,能够提高能耗的有效利用率,增大粒子的碰撞、凝聚速率,降低药剂耗量,实现高效混凝。通过在大庆水厂的应用研究,组合涡混合反应器充分表现出经济技术上的优势,适合于老水厂的传统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6.
欧阳铭  徐培 《环境科学》1993,14(3):32-35
分别以活性炭和陶粒作为载体,在无回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上升流速时,反应器的离散数D/μL和串联数N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流速,固体混合特性以及载体性质均对反应器离散程度产生影响.只要反应器达到一定的膨胀率,反应器的流态就比较接近完全混合型.活性炭为载体时,上升流速为0.29cm/s,膨胀率为9.5%,串联数N为2.17.说明用完全混合型反应器模拟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套筒式机械搅拌磷酸铵镁结晶-斜板强化沉淀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氮磷废水,并回收磷酸铵镁晶体.考察了搅拌转速、水力停留时间以及颗粒碰撞总次数(GT值)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18.1)对反应器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磷酸铵镁结晶-沉淀反应器设计及运行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转速为250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0.375h、平均GT值范围在14000~20000之间时,氨氮的平均回收率为76.00%以上,磷的平均回收率为97.00%以上,晶体的平均粒径达到20.515μm,出水浊度一直稳定在2NTU以下.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淀物为纯净的磷酸铵镁.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的水力分级明显:混合反应结晶区流态为湍流区,缓冲区和磷酸铵镁收集区流态为过渡区,固液分离区流态为层流区.反应器的流态特征表明,在适宜的运行参数下该反应器的结构设计满足晶体形成、生长与固液分离的水力需求.  相似文献   

8.
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若宇  刑国平等 《城市环境》2002,16(1):31-32,35
通过实验证明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的流态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利用能量方程对反应器的水力性能进行分析,讨论了影响反应器水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气量和填充比条件下对充氧性能加以比较,并对充氧性能的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与SBR生物除磷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进行了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并且与SBR反应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SUFR反应系统稳定运行六个月的结果表明,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94%和96%以上,优于SBR的处理效果。流态试验表明SUFR反应器的螺旋流动特征使其接近于推流式反应器,有利于在空间上形成有机物的梯度分布。而且SUFR反应器的螺旋升流特征有利于微生物种群的多样化及颗粒污泥的形成,使得该系统所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更稳定,污泥指数较低,污泥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混合折流板厌氧反应器(HABR)处理高浓度糖浆废水进行了研究。反应器在有机负荷率为20kg/m~3·d时,能有效地去除总的和溶解性COD70%以上。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生物体的颗粒化及颗粒的增大,并观察到颗粒污泥中有类似于甲烷丝菌属(Methanthrix)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iCina)的优势甲烷菌。实验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氮和磷,反应器内的污泥截留性能很佳,产气量为每天产5倍于反应器容积的气体。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利用五个实验室规模的完全混合反应器进行较长时间的半连续培养,研究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盐的厌氧降解。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内,存在优势菌群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对抑制有不同的响应。作者引入抑制因子的概念,建立了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厌氧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同时指出反应器运行条件与菌群组成的联系以及菌群组成的差别对反应器运行状况的影响,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介绍了北美先进的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对有机废水、废气的处理研究与应用,简要介绍三种类型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该技术在国外处于研究阶段,预期应用前景很好,尤其适用于电力充沛地区有机废水、废气的处理,具有应用方便、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稳定塘的水力模型对于稳定塘的设计、运行和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对稳定塘的各种水力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对各种水力模型进行了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稳定塘的水力流态接近于完全混合态,基本上相当于2个或3个完全混合反应器的串联,无量纲扩散数d一般介于0.1~0.5之间。   相似文献   

14.
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染料生产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使用3种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染料生产废水.探讨了脱色.pH.COD去除与运行方式.反应器型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⑴间歇式运行中.3种反应器对染料生产废水的主要脱色作用都发生在24h内.脱色速度.最终脱色率和抗杂菌污染的能力均以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强.COD去除率却以生物转盘反应器最高。(2)连接式运行中.白腐真菌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pH变化均与间歇式运行十分相似.最高脱色率达到99%左右.出水pH平均为3.6.但COD的去除率不高.且波动较大。将光合细菌以及活性污泥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串接到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后显著提高了COD去除率.但出水色度并没有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超  陈银广 《环境科学》2013,34(3):998-1003
以乙酸和丙酸作为混合碳源,采用2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PAO和GAO动力学模型共包含7个计量学参数和24个动力学参数.根据计量学方程,推导了PAO和GAO动力学模型中的计量学参数.结合试验结果,确定了动力学参数的取值.采用Matlab软件积分计算了PAO和GAO胞内物质的变化规律.SBR运行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相吻合,表明基于SCFAs代谢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PAO和GAO的好氧/厌氧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光电催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光电催化反应器设计与研究的进展情况,按催化荆在反应中的存在形式分类讨论了各种反应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特点,并探讨了光电催化反应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吸附生物降解法(AB工艺)A段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AB工艺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流程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建立动力学方程的边界条件 ,AB工艺A段在动力学方面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有所不同 ,本研究提出AB工艺A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酶解作用 ,改变SS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 ,促进其相互间吸附 ,絮凝的过程 ,研究了AB工艺A段的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法处理含硫酸盐酸性矿山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微生物法处理含硫酸盐酸性矿山废水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对硫酸盐还原菌利用的基质碳源,硫酸盐还原的反应器类型和反应器内载体介质类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军  邢军 《环境工程》1998,16(4):59-62
从晶格常数、晶核剂、低共熔点等方面讨论了玻璃主成分确定、晶核剂选择等问题。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其核化和晶化特性。研究表明:金属尾矿制取建筑微晶玻璃不但可行,而且CaO—Mg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晶化,且均以透辉石为主晶相,尾矿掺量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