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公共建设的场所也越来越多,人员密集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人员密集场所中重要的消防监督必不可少。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发生事故造成来不及施救的原因就有消防监督的力度不够,所以,本文将研究分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以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消防工作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的消防监督工作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防范和消除人群密集场所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力度不够、监管手段单一、监督标准不统一等。本文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效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装修材料的防火性差以及消防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监管以及制定火灾隐患整改机制,有望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水平,确保公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建设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涌入,这为城市消防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公共营业场所,人口密度大、管控难,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人员疏散,会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当前人员密集场所在消防监督检查效果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制约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要根据火灾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强化工作要点,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疏散困难且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及逃生方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提出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人员密集场所是我国群死群伤火灾多发的场所。据中国消防网站数据显示:以人员密集型企业为例,2010年以来就发生了9起重特大火灾,死亡240人,占到全国同期重特大火灾死亡人数的58%,令人震惊。火灾发生之后,有关单位往往对防火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调查,深刻反思,却容易忽视事故中的疏散逃生问题。分析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逃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整改方法,是减少这类场所火灾死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的瓶颈及施策,深入分析了消防监督中的短板与风险点。指出监督工作执行不严格、消防设施存在缺陷是导致监管效果不理想的核心因素。在对现状进行真实反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力求通过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消防设施质量和性能来强化安全保障功能。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系统总结了实施建议对于提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积极影响,以期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实体提供科学指导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目前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消防执法警力不足,安全消防责任主体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监管力量弱化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24,(3):80-81
<正>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通告[2024年2月1日发布]【内容提要】近期,全国多地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组织逃生和灭火救援能力,根据《消防法》规定,现就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冯志斌  佟瑞鹏 《安全》2009,30(10):26-29
城市社区公共场所作为经济文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各种活动。公共场所入群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以及城市社区运行承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发生在7类人员密集场所12类事故的460个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的事故和事故易发的场所,以及几类易发事故和其场所的原因,以此总结出我国社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易发事故的现状。对人员密集场所事故风险采取预防、管理和控制,制定全面的风险预防策略,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执行严格的应急控制措施,是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公众聚集场所迅速增多,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因此加强对该类场所的消防监管至关重要。本文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重点和对策。首先,介绍了公众聚集场所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了该监督检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隐患整改的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安全责任制落实、社会监督力量发挥以及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最后,通过实际案例提出建议,以提升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近日,福建省公安厅发布《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通告》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确保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好、严格用火用电用气管理、严格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开展全员消防培训演练、严格营业场所人流量控制、积极举报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等八方面提出要求。《通告》指出,法定代表人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影响因素及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级别与管控措施,通过统计分析2002-2018年间国内不同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原因,构建事故树模型,从人的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20个评价指标,建立踩踏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进而构建RCM-CS模型,并依据模型对事故风险进行分级评估。通过RCM-CS模型对已发生的踩踏事故风险等级评估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场所的拥挤踩踏风险等级,对于预测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级别及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筑结构也日益复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消防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完善的消防防火监督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消防安全隐患,从根源上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现阶段的消防防火监督工作与社会发展趋势部分脱节,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消防防火监督工作创新的意义,分析监督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创新消防防火监督工作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预防工作场所液氨事故的发生,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中。依据适用于工作场所液氨储存的消防法规,建立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指标体系,确立建筑防火合规性、消防设施合规性、消防设施可靠性及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能力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建立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评分表;运用D-S证据理论对不同评估人员(专家)评价分值进行数据融合。实例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能够较好地进行数据融合,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资讯信息     
《安全与健康》2007,(12):20-22
福建省政府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回头看再整治”活动;福州市第二医院投入15万元整改重大消防隐患;福州市安监局召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湖里区开展奋战70天实现压事故、保畅通、保平安专项治理;漳州市五项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宁德重力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和电器行业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大、建筑结构复杂化,电器用量增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火灾预防和消防救援工作变得任务繁重,而开展防火监督检查旨在有效预防火灾发生,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当前我国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防火监督检查的现状及对策,旨在给我国防火监督检查工作者提供工作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人员密集场所中行人通行行为,提出一个2层网络模型模拟人员密集场所多条路径的情景,模型设置密集层和稀疏层,其中稀疏层通行成本较低,用以模拟实际中通行时间较短的路径,密集层通行成本较高,模拟实际通行时间较长的路径。研究表明:系统临界容量随着智能体增加而增加,对稀疏层智能体数量的敏感性更高,且更多的行人倾向于选择稀疏层通行;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导致系统临界容量的降低,同时在稀疏层发生的中断和降级事故更容易引起整体拥堵;将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数控制在临界值以下,并尽量避免较短路径发生事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拥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洪捷 《安全》2012,33(7):44-45
正做好住宿餐饮场所的防火安全工作,尤其是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对维护社会公共消防安全,减少火灾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住宿餐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1)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伤亡一旦旅馆起火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不受  相似文献   

20.
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空间结构特征和火灾事故特点,从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设施、人员聚集特性及应急疏散管理等方面辨识了突发火灾事故人员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场所应急疏散空间的评估因素、评估指标以及以疏散路线、疏散照明和疏散标识为主的场所应急疏散能力检查表,提出以人员群集指数、人员群集流量系数来反映人员群集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火灾蔓延对疏散路径的影响状况将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风险划分为较高、一般、较低三级。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对于确保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场所的疏散优化设计、日常消防监管以及疏散应急预案的合理制定和日常疏散演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