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论指导下,提出在区民防办下设街道防减灾办公室,负责社区防减灾的领导工作。根据灾害管理过程,设置下属机构包括:社区灾害预防组、应急救援组和灾后恢复组。明确各相关方在具体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完善社区防减灾机制。按自愿原则组建志愿者队伍,建立良好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确保服务人员的长期化。扩大基层防减灾宣传教育的广度,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宣教。将宣教和防灾演练结合,使得防灾演练制度化。同时,需要重视在现有"120"急救网络上,建立院前急救体系,配备相应的物资和人员。  相似文献   

2.
丁辉  马英楠 《安全》2008,29(8):1-2
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原有的共同体被打破了,在过渡安置过程中,重新组成新的居民聚居区,目前,四川省灾区各地已设立几千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受灾群众近千万人,客观上形成临时社区。临时社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承受大灾后的若干影响,临时社区面对许多问题具有临时性,但临时社区的安全问题却不能从“临时”角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社区建设将辖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让辖区内所有人员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消防、老年人、工作和居家安全等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自杀等各种意外。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升我国基层社区对风险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入社区韧性概念,研究社区韧性的建构模型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田野调查,探讨我国社区韧性建设的三向度困境;然后,构建社区韧性建设的金字塔模型;最后,提出提升社区韧性的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存在政策引导力不足、建设目标模糊、建设意识缺乏的三向度困境;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可以围绕空间韧性、设施韧性、技术韧性、制度韧性、组织韧性和文化韧性6个维度开展实践。社区韧性提升的实践路径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投入;制定清晰目标,增强建设意识;设计评估体系,以评促建。  相似文献   

5.
城市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问题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灾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笔者提出信息整合的思路——以信息共享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整合目标,按照标准化、相关性、价值性、动态性的整合原则,打破区域、部门间的界限,从横向、纵向、防灾减灾全过程进行信息整合,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信息整合体系。为进一步明确整合主体(人)及整合对象(防灾减灾信息)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还介绍信息整合的3种模式:对象关联模式、逻辑模式、综合模式。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资源、技术、需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单独地或综合地利用该3种模式进行信息内容的整合。通过信息整合能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利用的整体效能,有效地发挥信息资源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伟 《安全》2014,35(12):56-58
随着华盛综合服务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并趋向良好,但也不断地受到各种灾害事故和意外伤害的威胁。2012年华盛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尝试将员工矩阵培训取得的做法"移植"到了安全社区教育培训中,将安全社区培训系统改进工作当做有效提升居民安全素质的突破口,明确了培训系统改进的七个原则,通过进行培训实战验证,居民培训改进工作取得初步成功。1华盛社区教育培训现状随着社区驻矿单位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1,(6):18-19
安全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年”活动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三项建设”、实现“三个压下来”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崇川区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大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安全诊断,而校园安全则义是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的方法是检查表、伤害分析、专家座谈以及走访调研。本文通过江苏省疾控中心所开展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活动,对全省学生的意外伤害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校园安全的重点问题、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进而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艳玲 《安全》2005,26(4):7-8
北京市景山街道,地处皇城根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部,故宫东北侧.东依东四北大街,西至景山东街、景山后街、地安门内大街东侧,南临东四西大街、"五四"大街、景山前街,北靠地安门东大街、张自忠路,南北长1024m,东西长1702m,总面积为1.52km2.由7条大街,5条街,77条胡同组成.现有9个社区,实际户数12170户,32377人;其中,流动人口4590人,占常住人口数的14.25%;失业人员3452人,占常住人口数的10.7%;残疾人952人,占常住人口数的2.9%.有居民院1721个,居民楼70栋(含简易楼、木制楼及居民自行接出的二层楼).由于老城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硬件安全设施差,人员安全意识差的局面.实际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比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要求差别较大,与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安全社区相差更为遥远,但是人人享有安全,人人享有健康的理念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安全》2020,(5):I0002-I0002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推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社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韧性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以社区基层力量为抓手,补足治理短板,将成为未来常态下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在政府推动社会监控报警网络建设中发挥行业组织与中介服务的作用,从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如何更好的发挥行业组织与中介服务的作用;强调藉着社会监控报警网络建设之契机努力推进行业组织发展与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在政府推动社会监控报警网络建设中发挥行业组织与中介服务的作用,从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如何更好的发挥行业组织与中介服务的作用;强调藉着社会监控报警网络建设之契机努力推进行业组织发展与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13.
走进吴宗之教授的办公室,我们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书籍与资料,每一位走进这间办公室的人,都不能不立即被其中浓浓的书卷气所浸染。而此次访谈的话题——安全社区创建,正是这个不同的但又相似的社区中。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安全社区建设采取“政府负责,安监部门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模式,强调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地提高社区安全水平,通过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社区安全与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孙宏 《安防科技》2008,(3):45-47
监狱由于犯人过多需要一部分在社区中矫正,由此带来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主的社区矫正中的电子监控的原理和系统结构,并描述了系统工作的过程.最后简要概述了美国社区矫正中采用电子监控的历史、设备的种类和形式、监控的对象、涉及的法案、每天的费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王京文 《安全》2008,29(12):45-46
社区安全文化的内容涉及到人的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交通、公共场所、学校、家庭等诸多领域,既要有安全文化管理机制,还要有市民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不断完善。所以社区安全文化教育是市民终身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应用在消防行业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消防工程中使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防火效率,避免火灾的发生概率,提高了灭火工程的工作效率,保障了财产安全。本文阐述了网络技术对消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网络技术在消防自动化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高灭火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乔汉峰 《安全》2011,32(9):50-51,54
石油企业习惯将生产区称为油区,将生活区称为矿区,在石油企业里,矿区是油田人们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石油矿区大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自然条件较差,多为高原戈壁、盐碱荒滩等;二是生产生活环境远离大城市,处于城乡结合部,城市依托性差,生滔环境较为复杂;三是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运用决策树方法对高风险复杂技术系统组织因素量化的问题.对影响人误发生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规程、培训、组织沟通以及监督检查、组织决策7个因素按照好、一般、差3种表现形式分别进行了解释,画出了组织因素决策树例图.介绍了决策树量化的方法,给出了量化的公式和实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恐怖袭击风险控制的问题,提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恐怖袭击风险进行控制的方法.首先根据社会网络与恐怖组织之间的相似性,运用社会网路分析技术对恐怖组织网络进行建模,构建恐怖组织的社会网络原型;然后运用有序集理论,计算抓捕一定数量的恐怖分子后整个恐怖组织被破坏的概率.研究表明,在完全二叉树的恐怖组织网络中,控制恐怖组织一半以上的成员,就可以达到削弱恐怖组织的攻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