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属于高电离辐射区,通过高本底区和正常本底对照区1980年~1991年恶性肿病死亡回顾调查及1989年~1991年全死因的调查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电离辐射区为十万分之76.61,对照区为80.08,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高辐射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有增高的趋势。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在该县全死因的第五位,相当于全新疆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电磁辐射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的同时其污染水平也在不断增高,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已势在必行。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应是新疆当前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乌鲁木齐市因移动通信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对乌鲁木齐市内1 330座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所测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综合场强的最大值为7. 2μW/cm~2,低于国家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8μW/cm~2,对基站的测点结果分析表明,电磁辐射强度综合场强的区间主要分布在0. 2~2 V/m内,数据占比超过92%,表明乌鲁木齐市因移动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小。此外,公众应正确科学的对待电磁辐射,运营商应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合理、规范的架设通信基站。  相似文献   

4.
王亚民 《青海环境》2003,13(2):65-67
文章依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标准,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向周围辐射电磁波的特点出发,考虑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主瓣、副瓣和盲区3种情况,对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范围、布点方式和点位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在非致热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尚未达到共识,但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存在人们已有了清楚的认识。本文就电磁辐射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作以介绍。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是电讯系统中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等,其次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设备。此外,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因与人群距离近,也是重要的辐射污染源,如微波炉、电脑、复印机、电视、手机等。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主要有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两大类。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后大多会产生电场和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普勒气象雷达的电磁辐射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实际建成运行的雷达进行详细的地面、高程断面测试,依据实际测试的数据结果,分析论证新型多普勒气象雷达的电磁辐射影响大小、范围及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180~530 nm波段范围内研究硫化氢和羰基硫吸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硫化氢敏感吸收波长范围为182~225 nm,羰基硫敏感吸收波长范围为192~260 nm。高炉煤气中含有尘、水、NH3、SO2、HCN以及芳香烃等物质,在紫外段存在吸收干扰。采用差分算法分离紫外吸收光谱的快变吸收信号和慢变吸收信号,并通过不同的慢变模拟进行信号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硫化氢和羰基硫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消除交叉吸收干扰。在高炉煤气脱硫技术开发中,成功地用于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和硫化氢吸附剂的高炉煤气选型评价测试和系统中试评估。  相似文献   

8.
浅谈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表现为热作用、非热作用、刺激作用及累积作用。对电磁波辐射进行控制采取的技术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配线分离,包括含接地线的线路板设计;二是采用各种防护材料。最后,对电磁辐射的个人防护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韦庆  葛晓阳 《四川环境》2024,(1):112-116
由于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等技术,5G移动通信基站在不同应用场景和终端集中程度下的电磁辐射强度有明显差异。为探讨5G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影响预测方法,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2232)模拟5G基站射频电磁强度,设置并建立了天线NR下行PRB平均利用率为65.88%~98.58%和小区下行有效吞吐率为885.29~1147.30 Mbps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利用建立形成的稳定强电磁窄波,实测连续6分钟方均根检波示值,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测值与理论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相符性(p>0.95)。本研究可为5G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规范操作提供参考,也可为开展基站射频辐射强度模拟计算提供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产生哪些危害?手机基站的电磁辐射安全吗?今年安徽环保宣传周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安徽环保上下结合“向污染宣战”环境日主题,积极开展手机基站电磁辐射宣传活动,为公众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设备、仪器的广泛使用产生的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的重要污染之一。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严重危害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们要重视电磁辐射,从行政、科学技术、个人生活方面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家用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依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以家中常用LED型、荧光型、节能型台灯为检测对象,对其进行电磁辐射水平检测、统计和分析。以台灯类型、离灯源的距离、功率为参数,分析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随各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用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按照LED型、节能型、荧光型台灯依次递减,其中LED型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最低,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公众暴露电场强度控制限值;荧光型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最高,其中功率13W的台灯在离灯源10cm处的电场强度达到83.12 V/m,超过了控制限值70 V/m。各类型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均随着离灯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同品牌台灯的电磁辐射水平随着灯具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徐林诺 《四川环境》2023,(1):241-245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要求。然而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仍不健全,如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规定散见于其它法律中而没有专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侧重于治理污染而忽略了预防风险;将电磁辐射污染粗分类为环境污染,采用与其他环境污染相同的防治手段而忽视了其传播性质的特殊性。现行法律法规难以解决因电磁辐射污染衍生的法律和社会问题,通过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审慎提出了完善的路径,逐步完善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达州市124个电信LTE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根据楼顶基站和地面基站不同位置的监测数据,分析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现状,提出减少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居民电磁辐射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整治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及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的不足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即严格遵守现有立法、尽快建立相关的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并提出了制定该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谨防工作环境中的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系指波长范围在1~1000mm,频率范围在300~300000MHz之间的电磁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它与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密切相关。近年来,电磁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已引起重视。但工作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和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讯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伴有电磁辐射的活动也在迅速增加,电磁辐射是一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其危害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和关心。为了掌握银川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的特点,了解各类电磁辐射设备的数量及分布,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分析,并提出了对银川市电磁辐射环境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溴氰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蓉  程小艳  杨坪 《四川环境》2009,28(1):43-46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扫描测定地表水中溴氰菊酯的方法。溴氰菊酯经C18小柱富集,用6.0mL二氯甲影丙酮(1:1,v/v)洗脱,氮吹转换溶剂为甲醇并定容至1mL后由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70hm,通过保留时间与特征紫外吸收图谱定性,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1.0ug/L;线性范围1.0~97.0ug,/L,/相关系数0.9999;相对标准偏差7.7%-17.5%(n=6);回收率在90.6%~111.9%。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9.
沈国庆  郑东  王彦碧 《环境技术》2020,38(4):112-118
磁浮列车正常行进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电磁辐射安全性近年来受到各科技强国的广泛重视。本文采用多线传输线MTL方法,对磁浮列车电磁辐射场进行了电磁建模与仿真分析,并基于IEEE-Std-C95.1-2005、IEEEStd-C95.6-2002和ICNIP-2010以及GB8702-2014,标准,采用传感器法和接收天线法,现场测试验证了磁浮列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电磁辐射场,开展电磁环境评估工作。研究表明:50~110 kHz,磁浮列车12 m处的辐射磁场呈周期性结构分布,仿真的最大值为69.4 dBuA/m;1~120 kHz频段内,磁浮列车的辐射磁场测量值小于90 mA/m;在9 kHz~18 GHz频段内,磁浮列车的辐射电场均小于110 dBuV/m(0.316 V/m),磁浮列车对外电磁辐射量值比相关国际标准限值至少低30 dB。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我国新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安全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标准,解决可能存在的按照试行标准监测工况得到的结果与实际5G基站电磁辐射值不一致的问题,对5G基站电磁辐射原理与5G业务流量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监测工况(即5G业务流量模型)对5G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5G业务流量模型的监测工况定义,并建议以标准实施细则的方式予以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