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环境奖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3):20-20
“中华环境奖”组委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化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上海东方卫视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国家十三个部门和社会团体组成,中华环境奖评选办公室设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相似文献   

2.
王亚京 《环境教育》2008,(12):36-36
12月10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必胜客捐赠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承办的第三批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5所高校学生社团的50个公益项目得到资助。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与节能减排环保公益活动实践,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建立环境行政组织之初,便强调环境监测的作用,称其为环境管理的“眼睛”和“耳朵”。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全民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环境行政管理的日益强化,环境监测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严格监测,才能公正执法。 本文试图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环境监测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作用。 1992年8月,鞍山市旧堡区(现千山区)大孤山镇村民王某因葡萄减产不结果,到旧堡区环保局上访。环保局当即派环境执法人员到现场调查,调查表明:王某有葡萄树1160株,位于某…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评“青少年环境知识丛书”(修订版)陈光辉随着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关环境保护的科普读物迅速成为出版单位的热门选题之一,仅1997年就有不下四五种这一类型的丛书发行,而且基本上都以青少年读者为对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8月,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环境教育》杂志社承办、东陶(中国)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OTO水基金自然亲水教育项目在重庆顺利开展。该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水环境教育师资力量,提高青少年的水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保护水资源,推动所在地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的亲水氛围。来自北京、天津、湖北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相似文献   

6.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摘自宋健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环境保护事业需要群众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关心和参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久前进行的全民环境意识调查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2):21-21
<正>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野生救援协会于2004年共同发起与组织的奖项。该奖项旨在加大对野生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和对野生资源制品的消费,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组织发起的保护中国野生资源的荣誉奖项。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已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矜持问题。搞好全民环境教育,基础教育为本;搞好小学环境教育,师范教育为先。选择环保话剧的形式,成立环保话剧团,通过师范生自创、自编、自演环保话剧,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环境教育素养;同时,到城乡各小学进行巡回演出,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环境知识,激发环境意识,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谢天 《环境教育》2002,(2):30-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道德观念,让人们懂得: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环境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10.
<正>围绕教育成果,在“五有”上见成效;围绕发展提升,在“五力”上下功夫。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时代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起生态环境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推动全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在“五有”“五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必要性,提出了提高学校、农村、党政机关等群体环境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玉林 《环境教育》2008,(10):29-30
秦皇岛市以环境宣传教育为生态文明传播途径,把当前和未来政企决策层、环境管理者作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重点目标人群,探索实践“三向、三体、三结合”模式,在不断深化与拓展中增强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近获三条新问,拈来与读者共析。第一条是某省环保部门全线并入城建委,姑且不谈已由一级局降至二级局,实际上其职能与权力被大大削弱。该省是全国环保部门较早升格为一级局的省份,那时全民环境意识还很低。在全民环境意识、国策观念普遍提高的今天,这个省反而倒退了,实在让人大感困惑;第二条是某市在财政上给环保部门“断奶”(包括辖区内的11个县〔市见),人员工资、社会福利、基础建设投资等统统从排污收费中支出,自负盈亏;第三条是我国环保工作搞了20年,但某县环保部门竟一直是企业局性质(公用环保局),今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所谓环境意识,是环境这一客观物质作用于人的头脑,所形成的看法和见解。环境意识包括道德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关键。一、社会公害与环境公德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强调:“十五”时期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点是:①组织修订《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②加快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和《废旧家电、废旧电脑管理办法》;③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④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身为“村”中一分子,谁也无法逃避人口激增、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气层变化等严重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只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今天的中师生肩负着在21世纪提高整个民族环境素质的时代重任,因而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还必须具备今后对少年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在上述两个方面,中师阅读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环境教育的契机和条件。中师语文教师应善于把握。 通过诗文赏析,强化中…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报告还特别强调,“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宣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为环境宣教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51日,黑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把提高社会环境意识,开展全民环境教育,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该《决定》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对各类从业人员、农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9,(4):71-71
哈尔滨市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经验扎实,带有广泛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全面的体现了黑龙江省环境宣传教育的工作特色,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切实可行的全民环境教育的成功之路。2008年荣获国家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在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和环境新闻宣传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各级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省环境保护厅决定,授予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黑龙江省全民环境教育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王红岩  熊梅 《环境教育》2004,(11):14-16
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行为的改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环境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教育课程模式的正确选择是环境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学科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环境教育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