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废物非法运输是当前废物越境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废物的非法运输与废物非法贸易密切联系,有效防止、侦查和控制废物的非法运输是阻断和解决废物非法贸易的最终手段和方法.本文在研究废物非法运输相关国际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废物非法运输的实践及立法,提出了完善中国废物非法运输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评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非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些美国公司先后以废物再生利用为名,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有害废物。无论是依照有关控制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则,还是依据中、美两国管制废物进出口的国内法规定,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行为都已构成典型的有害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对已非法出口到中国的有害废物,美国的废物出口公司负有法律上的义务将其尽快运回最初出口地美国,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向中国非法出口有害废物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非法越境转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与之相伴而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与旧电器电子产品的鉴别问题也成为国际环境公约的热点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越境转移的管理制度和鉴别标准,对相关国际公约以及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出口方与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典型进口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越境转移的政策存在对立性,尽管《巴塞尔公约》在努力减少这种对立性,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利益,但电子废物非法越境转移的风险仍然存在.结合中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进口管理现状,提出了完善中国现有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言:1988年6月,非洲的尼日利亚科科港发生了有害废物非法进口导致多人中毒死亡的事件。 也正是以这一事件为契机,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年后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即《巴塞尔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5月5日开始生效,成为严格管制危险废物及其废物的越境转移、并责成缔约国确保(特别是在废物处置阶段的)环境无害管理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环境条约。 18年后的今天,在非洲的科特迪瓦阿比让,再次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导致多人中毒死亡的事件。围绕这一事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从事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人,究竟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巴塞尔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最新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废物越境转移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后果。指出了利用船舶载运废物进行越境转移存在安全和海洋废物污染问题。论述了为控制废物越境转移以及确保船舶航运安全和防止废物污染海洋,主管机关和船舶应遵守的有关国际公约及我国的有关规定。最后还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处置废物的几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特迪瓦当地的承包商将数百吨来自荷兰的毒垃圾非法倾倒在阿比让的居民区附近,造成7人死亡,3.6万人出现不良症状,其政府也因此集体辞职.随着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处置费用越来越高,其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多.巴塞尔公约是控制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移的最重要的全球性环境条约.对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涉及的国际环境法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对中国加强危险废物进口环境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绿色信息     
《环境》2002,(7)
国家严禁进口电子垃圾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5月30日指出,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严禁进口污染环境的电子垃圾。据介绍,有关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禁止进口污染环境的废旧电器及拆散件、破碎件,增强监督执法力度,打击以夹带、伪报等方式走私废物的非法行为,坚决取缔用  相似文献   

8.
WasteInvasionorControlEvasion?Dr.DanielC.W.Lau1.废弃物入侵亚洲?1994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题为“废弃物入侵亚洲”的报告,此后,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西方贩卖废弃物的不法商人正在制定一个所谓最终抛弃计划,即将成千上万吨有毒有害废物倾倒到亚洲国家。香港是一个主要的国际港,每天都有大量的进、出口及转口活动,因此受到特别的关注。大家主要关心:(1)有毒废物在香港倾倒的区域;(2)现有的管制手段是否足以防止香港被用作一个倾倒场。2.现实与冲突应该注意的是,许多无害废物如金属碎屑…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包括国际间转移和国内跨省转移。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全面而严厉的监管体系。但危险废物跨国走私和跨省转移引发的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相关部门仍需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法转移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的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10.
电子废物非法拆解容易引发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深入研究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的背景情况,探究非法拆解形成的原因,对于引导废弃产品进入正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降低电子废物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由来已久,其存在于从家电废弃到收集进入规范处理企业的任一流通环节中,主要情形包括"收荒者"就地拆解、中间商间歇性拆解、专业作坊非法拆解等。研究提出,规范拆解企业竞争力不强、基金补贴涵盖产品范围有限、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难度较大是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电子废物进入规范企业处理,一是需要加强宏观政策支持,提高规范企业竞争力;二是要完善基金配套政策,促进废电器规范回收;三是要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强化环境监察执法。  相似文献   

11.
污染转移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染转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处理各种有害废物的重要途径并严重阻碍了输入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新的污染物交易对象国,各种有毒有害废物交易日益增长,占国际贸易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污染转移”的现状,接着驳斥了发达国家所鼓吹的“污染转移”有利于进口国的理论依据——“经济理性论”和合理旗号——“比较优势说”,最后提出了我国限制“污染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 600×108 m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 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3.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排污行业、单位类别,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上对目前上海市危险废物、一般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潜力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固体废物越境转移是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由于对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理成本太昂贵,发达国家往往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向境外转移倾倒。接受固体废物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沦为被转移国的垃圾场。对此,国际社会以及中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中国控制固体废物越境污染转移的法律制度主要建立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上,大致包括:固体废物的进口管理制度、固体废物处置配套制度、法律责任制度以及救济制度等。但是,现行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如调整范围过窄;配套法律制度非常欠缺,缺乏固体废物标准体系;救济方式不足;责任限制不够严厉等。这些不足需要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Chemical waste compositions are important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s they determine the pollution potentials from different waste strategies. A representative dataset fo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waste fractions is frequently required to assess chemical waste composition, but it is usually repor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o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study, a dataset for Chinese waste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careful data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named as CN dataset. Meanwhile, a dataset for Danish waste (DK dataset) was also summariz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reliabilities of CN and DK datasets, the chemical waste compositions in four Chinese cities were estimated by utilizing both of them, respectivel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usage of CN datasets led to significantly lower discrepancies from the actual values based on laboratory analysis in most cases. Within the datasets,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food waste, paper, textiles, and plastics, the carbon content of food waste, as well as the oxygen content of plastics would induce significant divergences, which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when gathering the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fractional waste compositions in China showed similar features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differ significantly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us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could also be true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的全球稻米贸易格局演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采用2000—2016年国际贸易关系数据构建了全球稻米贸易网络,分析了全球稻米网络格局演化特征及中国在全球稻米贸易格局中的角色变化。研究发现:(1)2000—2016年全球稻米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依赖性加深,网络结构的异质性特征明显,核心节点对网络稳定性有控制作用;(2)印度、泰国、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是网络核心节点,东南亚、南亚、东亚地区保持着全球稻米贸易核心区地位;(3)全球稻米贸易网络划分为六个主要组团,地理临近是组团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组团内部呈现出口国主导、进口国跟随的特征;(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进口国家,进口来源相对稳定。建议今后我国继续挖掘全球稻米贸易潜力,充分发挥贸易网络的优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增加进口、优化出口,提高贸易网络的复杂性,从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锦菊  居力 《环境与开发》2000,15(3):13-15,19
上海乡镇工业能源消耗以燃料煤为主,燃烧废气排放量占废气排放总量的90%,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均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控制乡镇工业废气污染必须采取节约能源,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加强行业整改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挑选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10个国家,构建包含资源环境要素的虚拟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农产品贸易隐含虚拟水的转移情况.进而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虚拟水净进口量为被解释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重点探究了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在内的各因素对虚拟水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用水效率虽然在逐年提高,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实现了对大部分国家虚拟水的贸易逆差;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关税水平等变量是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流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通过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有效缓解国内水资源压力,因此应当在提高自身农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协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