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海藻胶渣吸附法处理高浓度含Zn^2+废水,试验考察了海藻胶渣用量、反应pH、震荡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海藻胶渣对Zn^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反应的pH、温度和海藻胶渣用量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pH7-9,温度30~40℃,用量4%~5%条件下,5~10min内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2007年环胶州湾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入胶州湾的7条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体污染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各条河流的水质状况,并计算了COD、氨氮、总磷和油类等污染物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7条河流入海断面的水质均属于劣V类,而丰水期水质较好,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差;各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不同,其中,板桥坊河为COD,海泊河、李村河与楼山河为氨氮,墨水河与镰湾河为油类,大沽河为总磷。从入海通量来看,大沽河、海泊河和墨水河的COD排海通量较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70%左右;李村河、海泊河与墨水河的氨氮排海通量较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对于总磷,大沽河排放量最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对于油类,墨水河、李村河与大沽河排放量较大,占7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最后在分析各河流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即墨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使工农业和商贸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2.67亿元,同比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5亿元,同比增长47,5%;  相似文献   

4.
东太平洋海底扩张中心7个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48个热液沉淀物样品的化学全分析表明,金的富集具有明显不同的模式。发现两个硫化物矿床样品中含金量高,即轴向海山和勘探者海岭南部。采自轴向海山矿床顶部的一个重达160kg的样品由二氧化硅、重晶石和闪锌矿组成。该样含金达6700ppb,平均为4900ppb。勘探者海岭南部的样品含金达1500ppb,平均660ppb。对这两个地区所采多种样品进行的详细矿物学研究及化学全分析表明,金的沉淀受元素伴生和共生次序的控制。浓度约为200ppb的金与高含量的铜(>1wt%)和钼(达470ppm)伴生;浓度高于800ppb的金与高含量锌(>10wt%)、钡(>3wt%)和二氧化硅(>20wt%)伴生;浓度高于1200ppb的金则与高含量的铅(>0.1wt%)、银(>100ppm)、砷(>300ppm)和锑(50—100ppm)伴生。两地所采的含金量最高的样品,均在非晶质二氧化硅基质中含有晚期泉华状低温铅、砷、锑、银和硫的硫盐。这些硫盐可能是金的贮集场所。 采于其他玄武岩型海底矿床(北纬21度地区、加拉帕戈斯裂谷、胡安德富卡海岭南部因代沃海岭)的贫金样品(<200ppbAu),与轴向海山和勘探者海岭南部样品相比,从发表的数据看,其金属和硫的含量高,但SiO_2含量低。瓜伊马斯盆地热液矿床下伏的沉积物,较洋中脊玄武岩富Au,但这些矿床中所采的样  相似文献   

5.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89-1800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海构想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解决目前我国地面水污染问题,笔者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对污水排海与二级处理后排江两种处理途径进行了比较。从两种途径的外部性、江河湖泊与海洋的自净化能力、污染以动度及两种途径所需的处理深度等方面论证了污水排海处理优于二级处理后排江。同时,在分析深圳近年来污水排海实践及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排海治污的战略构想,在对其所需投入进行测算后与二级处理后排江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和现实分析上说明了污水排海是我国当前治污的更加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热带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差异及腐蚀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三亚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和腐蚀性差异。方法对三亚海域亚龙湾和红塘湾两海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数据和海生物种类及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钢、不锈钢、铝合金和铜合金等4种典型金属材料在两海区的腐蚀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海区的海水环境因素除盐度外差别不大,随月份的变化规律一致。由于钛合金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此选用PVC和钛合金分别代表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研究两海区海生物附着规律,结果发现两海区附着海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差别较大,钛合金板的海生物附着量明显多于PVC板。四种典型金属材料在红塘湾和亚龙湾相同区带条件下的腐蚀速率相差很小。结论两海区环境因素及腐蚀性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开始,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污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比明显下降,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省、辽宁省属于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高的省份;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应健全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精准整治,提升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交通环保》2005,26(1):19-19
国家海洋局最近组织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选择工业污染直排口、市政及生活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及排污河口等四大类43个排污口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其日均排放入海的污水量约为850万t,主要污染物总量约6650t。其中56%的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海。  相似文献   

10.
埕海油田2011年节能监测电泵井8口.系统效率合格的有3口,不合格的5口,平均系统效率20.8%,其中一区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仅18.9%,处于较低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通过开展提高系统效率研究.对埕海油田潜油电泵举升工艺系统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持续优化举升工艺设计,加强电泵井节能技术配套,试验应用低产液电泵井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采油技术,从而降低了整个采油系统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2012年节能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32.17%.提高了11.37%。  相似文献   

11.
从浙江温州分离筛选到1株甲基橙高效脱色菌株CV-v,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Enterobacter sp.属.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5.0~9.0之间时,培养48h以后,该菌株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均在80%以上;脱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40℃之间;所测碳源中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氮源中的牛肉膏和酵母粉对脱色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且Ca2+和Mg2+也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此外,当接种量达到7%(V:V)以后,48h的脱色率即可达近100%.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甲基橙脱色的最优操作条件为:pH 8.0,葡萄糖1.7g/L,酵母粉3.0g/L,氯化镁3.0mmol/L及培养温度35.9℃.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在10h内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88.0%.总体而言,该菌株在偶氮染料脱色中的应用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日趋严苛的废水TN排放标准要求,试验采用溴百里酚蓝(BTB)培养基,从某煤化工废水处理厂反硝化缺氧池活性污泥中,经多次分离、纯化获得了一株高效兼性厌氧反硝化菌株HK13.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HK13被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tutzeri).在此基础上,利用含硝酸盐模拟废水,探讨了碳源类型、C/N(碳氮比)、初始pH、溶解氧(以不同摇床转速表征不同浓度的溶解氧)和培养温度对菌株HK13反硝化脱氮能力的影响,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生长条件和最大脱氮效率.结果表明:①菌株HK13最适反硝化脱氮条件为以柠檬酸钠碳源,C/N 8,培养温度35℃,初始pH 8~10,摇床转速100 r/min.②初始ρ(NO3--N)为106.67 mg/L下,反应12 h后菌株HK13对TN的去除率可达92.62%;反应9~12 h时,该菌株的脱氮速率最高,可达20.03 mg/(L·h),其16 h的脱氮率在98%以上,且无亚硝酸盐积累.③菌株HK13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范围广泛,分别为20~40℃和7~10.研究显示,菌株HK13具有快速高效的脱氮能力及嗜碱特性,拓宽了生物脱氮工艺对环境条件的适用范围,在废水脱氮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的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苯降解率为降解效果指标,以降解温度、初始pH、降解时间、接种量和氯苯初始浓度为影响因素,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株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LW13降解氯苯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降解菌株对氯苯的适宜降解条件分别为:温度20~40℃,pH为8.0,降解时间4 d,接种量2%~4%,氯苯初始浓度60~140 mg/L。以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和接种量这三个显著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接种量,最佳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35℃、氯苯初始浓度100 mg/L和接种量4%,最佳降解条件下氯苯降解率可高达93.8%。  相似文献   

14.
菌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从虾蟹混养池分离得到1株海洋细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为Marinobacter adhaerens HY-3,选择我国常见赤潮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作为对象,研究海洋细菌与其种间化感效应,利用共培养和添加细菌胞外代谢物,以S.costatum生长量及叶绿素a含量为参数,研究细菌对S.costatum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浓度104以上对S.costatum生长产生抑制,培养至第10 d,104、106、108组藻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组的70%、23%、22%;叶绿素合成量是对照组88%、62%、60%;抑制效应随菌浓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添加细菌胞外代谢物,对S.costatum生长无影响;因此,M.adhaerens HY-3对S.costatum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对其生长及光合作用均产生较大的影响;S.costatum与M.adhaerens HY-3的种间相互作用,是由菌藻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代谢物不存在化感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S18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莹  许景钢  李淑芹  王磊 《环境科学》2011,32(5):1518-1523
为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采用瓶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能力较强的放线菌,命名为S181.该菌株可利用咪唑乙烟酸为唯一氮源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大宫链霉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以S1...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分离出41株细菌,经测定发酵液排油活性、表面张力和乳化值(EI24),得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BF40.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的耐盐特性和降解原油能力,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含5~7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BF40生长良好,属中度耐盐菌.BF40能有效利用原油,在含1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原油降解率达到56.7%.添加BF40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或接入BF40能明显促进盐渍化土壤石油烃的降解,修复60 d,土壤石油去除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4.6%和13.4%.接种BF40能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明显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更能有效促进沥青质降解.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更能有效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促进饱和烃降解,表明接种BF40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能对促进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生物修复存在不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耐盐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涛  谢文军  依艳丽  李小彬  王君  胡相明 《环境科学》2012,33(11):3949-3955
为得到高效耐盐石油烃降解菌,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分离出39株细菌,经液体培养初筛和土壤培养复筛实验,得到1株高效耐盐石油烃降解菌BM38.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BM38的耐盐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以及对不同烃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在含0.5%~6.0%NaCl液体培养基中BM38生长良好,属中度耐盐菌.在高盐环境下BM38具有较强的分解石油烃能力,其中在含1.0%NaCl液体培养基中,降解7 d后,原油降解率达到73.5%;在含盐量0.22%和0.61%土壤中添加BM38,降解40 d后,土壤总石油烃降解率达到40%以上.BM38能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盐浓度对这种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影响较大,当NaCl浓度增加到1.0%,乳化值(EI24)开始迅速降低,但在NaCl浓度为2.0%时,EI24仍达到61.0%.BM38能够利用环己烷、甲苯、异辛烷、菲和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对正构烷烃和芳烃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伟  白鹤  程茁  曲娟娟  徐伟钧 《环境科学》2008,29(5):1359-1362
从生产咪唑乙烟酸化工厂排污口的污泥和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混合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咪唑乙烟酸的细菌.该菌株在72h内对500mS/L的咪唑乙烟酸降解率达到90%以上. pU为5时,500mS/L的咪唑乙烟酸72h内可全部降解,而pU 8和pH9条件下,72h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仅为50%左右,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更适合降解菌的生长.25℃和30℃条件下,降解菌对咪唑乙烟酸的降解效率较高.25℃, pH 5是降解菌对咪唑乙烟酸降解的最佳条件.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 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产碱菌属.  相似文献   

19.
木薯酒精糟因其低营养高含水量而难以利用和处理,目前对新鲜木薯酒精糟主要采用机械脱水及干燥的方法,但此类方法的经济成本和能耗都较高,很难形成产业化。该实验在木薯酒精糟中通过用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和杜博氏培养基复筛得到一株耐酒精的纤维素分解菌,编为13号。经16S rRNA序列鉴定与链霉菌同源性达99%。其最适生长p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40℃。对酒精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在酒精浓度为6%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在酒精浓度为1%时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同时该菌能在4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对适应废物堆肥发酵后期熟化产生有益次生代谢产物有利。所以利用此菌耐酒精、产纤维素酶且较耐高温等特性,对于处理含酒精的纤维素废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两株菲降解菌株的特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可以菲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脂肪酸含量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 两菌均属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菌株ZX4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而菌株EVA17与该属内已知菌的序列同源性在93%~98%之间,推测可能为一新种.两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表明菲对细菌生长有明显的延滞作用.菌株EVA17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揭示该细菌在菲诱导下可出现诱导性蛋白,推测可能为一些解毒酶或降解酶.菲降解细菌在以结晶态菲为碳源时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以粉末态菲为碳源时的生长速率,表明细菌与菲间的接触面积是限制其利用菲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离菌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具有可与1-氯-2,4-二硝基苯(CDNB)结合的活性.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促进细菌对菲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