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工艺参数下纳米光催化分解甲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目前室内典型的污染气体甲醛进行了一系列纳米光催化分解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主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对甲醛有更好的分解效率;(2)甲醛的分解效率随着紫外线光强、制备有纳米光催化薄膜材料的玻璃管内径的增加而增加;(3)两根不同内径的玻璃管同心圆状排列具有最高的甲醛分解效率;(4)有一个最佳的循环风速,在此风速下对甲醛的纳米光催化分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钼是重要的稀有金属之一,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辉钼矿来提取。我国普遍使用反射炉、回转窑等焙烧设备生产氧化钼,造成了严重的SO2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为改变辉钼矿焙烧分解工艺的污染状况,硝酸高压分解、碱性高压氧分解、次氯酸钠分解和电氧化分解等辉钼矿湿法工艺相继被开发出来。但是这工艺往往只关注在如何获取金属钼等资源,而忽视了辉钼矿中占40%的硫资源。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了不同辉钼矿分解工艺的物质流向,探讨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精神的工艺革新方向,提出了纯氧氧化焙烧和浓硫酸氧化两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产生活垃圾远远不断地的产生,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已没有能力及时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还原为简单无机物。本文以生态系统的分解能力为基点,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分解能力,分析了垃圾处理方式及我国生活垃圾的投资管理情况,提出了改进垃圾分解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N2O直接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详细综述了用于N2O直接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N2O分解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作以下几类,即:(1)稀土氧化物及相关氧化物;(2)复合金属氧化物;(3)沸石催化剂;(4)水滑石热分解产物催化剂。前两类催化剂注重探讨催化分解N2O的机理,而后两类催化剂主要研究催化分解N2O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卢凉 《装备环境工程》2016,13(3):116-120
目的根据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的特点,研究LRM模块的载荷分解方法。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方法,对LRM模块所承受的温度和振动载荷进行分解,并详细论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结果将模块载荷分解方法成功运用于某工程系统中,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LRM模块的载荷分解方法能够指导其他类似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的载荷分解,推动LRM模块合理的独立环境试验及交付。  相似文献   

6.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有害气体SO2和NOx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介绍了在常压低温条件下,用前后沿陡峭的超高压脉冲电晕放电产生非平衡高能等离子体,打开NO_x、SO_2气体分子化学键,在定向作用下,使其分解为无害单原子分子O_2、N_2和单质固体微粒S的技术。NO_x分解率为94.1%;SO_2,分解率为86.7%。单质硫全部吸附在反应器壁上,可以作为工业用硫原料。该技术为治理酸雨效应提供一种有效、可行、低成本、占地少、耗能低和不用外加化学药品的新技术。它的一次投资和日常维护费仅为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电子束法和毫微秒高压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化学法的1/10。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进行了氢氟烃HFC-134a的催化分解和化学分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催化剂时HFC-134a很稳定,即使升温至500℃时也下会分解:在空气和水蒸汽存在下HFC-134a催化分解成CO和CO2。CFC-12比HFC-134a易分解,反应产物只有CO2。分解产物HF对催化剂有强烈的失活作用;超氧离子(O2 ̄-)对液相中的HFC-134a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在常温下几乎可完全分解高浓度的HFC-134a。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分解性及其分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说明了邻苯二甲酸脂的用途及安全性。再次介绍了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可分解性、分解途径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参与微生物分解的酶。  相似文献   

9.
氢氟烃HFC-134a的分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进行了氢氟烃HFC-134a的催化分解和化学分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催化剂时HFC-134a很稳定,即使升温至500℃时也下会分解:在空气和水蒸汽存在下HFC-134a催化分解成CO和CO_2。CFC-12比HFC-134a易分解,反应产物只有CO_2。分解产物HF对催化剂有强烈的失活作用;超氧离子(O_2 ̄-)对液相中的HFC-134a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在常温下几乎可完全分解高浓度的HFC-134a。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分解和破坏氯氢烃(CFCs)物质的可行工艺技术,主要分析了加热氧化分解CFCs物质的工艺流程特点,对于推动CFCs物质的分解和破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分解SO2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应用等离子体分解有害气体SO2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总结出SO2浓度,气体流量以及烟气温度SO2分解率的影响规律,比较了脉冲叠加正、负直流电压产生的等离子体分解SO2的能耗和分解量。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耗能低,SO2分解率高。每消耗1kW·h电能可分解1.61-1.97kgSO2气体,分解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键 《环境保护》1996,(7):9-11
解决能源污染的两大难题──NO的直接分解和水的光分解张键化石燃料的燃烧废气、汽油车和柴油车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在这些废气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粉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元...  相似文献   

13.
用TLC定性法和HPLC定量法研究了GeotrichumcandidumDec 1对邻苯二甲酸脂的分解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于培养液中的邻苯二甲酸脂的量逐渐减少 ,并且有新的化合物生成 ,证明Dec 1能分解邻苯二甲酸脂。邻苯二甲酸脂对Dec 1的初期增殖有阻碍作用 ,但当葡萄糖枯竭后 ,Dec 1可以利用邻苯二甲酸脂分解产生的化合物增殖。  相似文献   

14.
TiO2膜固载型多孔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孔基质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载TiO2薄膜的多孔型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此催化剂能在光照下分解水溶液中四环素抗菌素。经1h光照,四环素的分解率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为评估乙炔的燃爆风险,采用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爆轰管考察了压力对乙炔分解爆炸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压力为影响乙炔分解爆炸的敏感因素,乙炔发生分解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随系统压力的升高呈指数型下降,点火温度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分解爆炸的后果为系统初始压力的8~10倍。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每升高1℃,临界压力降低约4×10-4MPa。在乙炔的生产储运及使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温度的影响并严格控制临界分压。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硝酸锰和乙酸锰为前体 ,用浸渍法制备了MnOx γ Al2 O3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对高湿度高浓度臭氧的催化分解性能。分析了在不同的温度煅烧和用不同的前体制备的催化剂上的氧化锰的形态。实验表明 ,以乙酸锰为前体 ,在 4 0 0℃煅烧得到的催化剂的臭氧催化分解活性最高 ,保持 95 %的臭氧分解率 ,其使用寿命在 10 0h以上 ,该催化剂上锰的主要形态为Mn2 O3,在载体上分散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着手开发以CO2、废塑料、木屑等为原料生产生物分解性塑料。这种塑料废弃后能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也能作为原料再利用,故称为“环境调和型塑料”。目标2000年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不同分解过程及其磷素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植物枯死物分解影响湿地营养物质循环.为分析杭州湾潮滩植物枯死物分解过程和磷素动态,开展了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立枯阶段的观测和分解袋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立枯干物质量逐渐降低,180 d后逐步凋落至地面;立枯磷含量则波动下降.植物分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期(0~15 d)损失最快,然后降低.地下根系分解速率表现为: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则相反.分解95%所需时间在1.2~8.3 a之间.植物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绝对含量则表现为净释放.分析表明,植物分解速率与C/N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受C/P比的影响较大.环境因子中的大气温度对分解也有影响.立枯阶段和分解袋法模拟下植物所处的环境不同是影响两者分解过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黑炭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富含C的固体有机材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长期存储C的潜力,在全球C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被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然而,当前我们有关黑炭分解及其激发效应机制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影响黑炭分解的控制因素及其激发效应的可能机制。本文首先对黑炭分解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评述了气候/培养条件,土壤特征、黑炭性质以及干扰因素对黑炭分解的影响及其机理。其次,介绍了黑炭激发效应的测定方法,重点综述了黑炭激发效应大小与方向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最后,指出了黑炭分解及其激发效应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方向,以期为将黑炭融入到土壤有机质和生态系统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了超高压脉冲电晕放电分解CO2,SO4和NOx技术--脉冲活化一次全部分解CO2、SO2和NOx有害气体。应用超高压脉冲在ns内使气体全部成为活化分子。在定向作用下,分解成无害单一原子气体分子O2和N2气,单质固体微粒S和C。在以Ni为母体的B种催化剂下,大幅度降低了活化能。在180℃的常压条件下分解率均在75%~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