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世界“智谋工厂”———德国发展科技事业雄心勃勃联邦德国自然资源匮乏,是一个主要依赖产品出口且劳动力极为昂贵的工业国家。因此,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上毫无优势可言的德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科尔政府为维护和加强德国世界工业技术强国的地位,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资助计划,成效显著,成为欧洲尖端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最大的输出国。如何真正由传统的技术强国发展成为高技术强国,这是长期以来德国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所以如何…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与科技人才李锐(德国特利实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大工业生产、人口剧增、城市化和高消费迅速发展的今日世界,人们已不由自主地接受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人类自身生死存亡这一事实。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环保领域在国民经济总收入和总支出中所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理论,论证了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中国GDP的两个变量。运用建立的GDP模型。对中国未来的GDP进行了情景分析。我们比较了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未来单位GDP的能源需求作出了情景假设,构建了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利的能源需求情景一环境友好情景。在这一情景下,到2050年。一次能源总消耗量达到43.1亿tce(吨标准煤);人均能耗为3.06tce。是中国2005年人均能耗的1.8倍,是日本2003年人均能耗的51%。在这一情景下。中国2050年单位GDP的能耗虽然比2003年的德国要低20%,但比2003年日本的单位GDP能耗仍高出37%。我们认为.只要艰苦努力。这一情景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但是。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但涉及制造业能耗.还将越来越多地涉及生活能耗。  相似文献   

4.
德国空间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德国空间规划的概念、规划原则、规划体系及其法律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总结了德国空间规划的特点。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与相关法律体系结合紧密,清晰完善,既有法律规定的三大层面的综合空间规划,又有针对不同问题受不同相关法律约束的专项规划,既有具法律效力的正式规划,又有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非正式规划;各层面和各类型规划责任与目标明确;与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贯彻可持续空间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并且从规划的制定到实施注重公众参与。德国空间规划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的规划有借鉴意义,对目前我国规划体系中存在的如法律基础不完善、规划体系比较混乱、各种规划间缺乏协调与整合、区域间空间发展及规划间同样缺乏协调以及规划缺少公众参与等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可能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前,编辑部收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通知,自2007年1月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被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英文系列刊物Frontiers in China遴选为来源期刊。 新创刊的Frontiers in China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由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负责海外发行,共分为27个分册,  相似文献   

6.
为向今年G8峰会提交全球气候变化宣言,由英国皇家学会发起,中国、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国科学院共同起草了一份全球气候变化宣言,呼吁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现在,该宣言已由11国科学院院长签名。  相似文献   

7.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国以来矿业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对资源的深度依赖往往会陷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只有变单一结构为综合型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低谷已经成为共识,但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障碍,并以德国鲁尔区成功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例,对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自从1998年以来,上海就开始关注德国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把循环经济的概念纳入了上海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当前上海需要进一步把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城市纳入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了我们对上海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一些看法,并就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9.
1970年以来,排污费制度成为欧洲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理论模型构筑的,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本文采用价格差模型和目的税模型对德国排污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对控制污水排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价格差模型使得对基准以下的残余污染的课税基本上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也降低了费用效率性,因而通过排污费来进行污染控制的意义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提出建议:第一,环境经济政策应该突破通过单一的政策分析来探讨费用效率性,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精密的政策组合分析来达成多个政策目标上;第二,在今后的环境政策设计上,要明确地把分配问题缓和政策放到分析框架中的政策组合分析加以发展深化将会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废物排放引起环境退化与污染。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的废物管理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意。德罾建立了以绿点计划为代表的较为完善的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废物再生利用率居世界首位,积累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德国废物管理立法主要有以下制度特色和环境政策蕴涵:“与环境相协调”的环境政策导向,延伸生产者责任,政府与民间社会分工合作的废物管理体制,生产者责任组织的成功运作。立法设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的目标和时间表,一次性饮料包装的强制性押金制度。  相似文献   

11.
应德国卡尔杜伊斯报堡法理事会 (CDG)的邀请 ,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贯彻实施《中国 2 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于 2 0 0 2年 10月参加了由CDG和柏林经济、劳动、妇女事物部发展合作办公室以及柏林市参议院共同组织的“从约翰内斯堡到柏林———友城背景下的地方 2 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会后应邀考察学习了慕尼黑、苏黎世、日内瓦等城市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结合布鲁塞尔、苏黎世、柏林以及欧盟的做法 ,介绍国外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新趋势。1 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估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环境治理的“调水”“活水”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0MaB P,沿普渡河断裂发育的普渡河和沿小江断裂发育的小江均汇入到昆明盆地,形成滇池,并产生厚达千米的堆积物。早更新世晚期,金沙江贯通,导致普渡河和小江均倒流汇入金沙江,从而滇池处在金沙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的风口的位置,滇池的补给系数变小,换水周期增长。近几十年来,污染物的输入和积累,导致滇池水质急剧下降。因此滇池水环境的整治,除了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外,建议在禄劝县引掌鸠河的水入螳螂川,并流入滇池。滇池的集水面积增加到16 066 km2,滇池的入湖地表径流量就增加到26.64×108 m3,换水周期减少到197.2 d。与此同时使滇池在昆明向北流出,污染物不再扩散到整个湖泊,这样便可较好地解决滇池污染,整治滇池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国家GDP(亿美元)国家GDP(亿美元)美国77830意大利11600日本48120中 国10550德国23210巴 西7840法国15410加拿大5950英国12310西班牙5690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  相似文献   

14.
欧盟的绿色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绿色技术创新的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程度日趋严重 ,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经济发展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使曾经生机勃勃的绿色欧洲大地斑驳不堪。于是欧洲各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拯救环境行动。法国政府制定了奋斗目标 ,以控制CO2 和SO2 的排放量 ;德国出台禁用“臭氧杀手”氟利昂的法规 ,将家电转变为节能型 ,制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空气净化规定和噪音标准 ,颁布了水规划法 ,投资实施绿色技术放大示范项目 ;比利时还设立了“环境税收”委员会。19 73年 11月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制定实施了历史上第一个欧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WIOD的最新环境账户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SNA模型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从“关系”视角可视化分析了全球碳转移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揭示全球碳转移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显示:①全球碳转移网络呈非均衡发展,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失衡,少数的国家产生了多数的碳排放。其中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侧碳排放网络中心,并且中国在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和德国始终位于全球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心。②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各国的网络地位相对比较稳定。2014年出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和德国,入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中国。其中,中国的入度中心度始终低于出度中心度,说明中国主要是通过供给而不是消费的形式参与到全球碳转移网络中。③块模型分析显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美国等发达国家构成主受益板块,且板块间溢出大于板块内溢出,南北国家间存在明显的碳转移关系。④QAP分析显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对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的影响在减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及环境规制等因素正逐渐主导碳转移网络的形成。本文的研究为未来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各国需要基于新的“关系属性”的视角理解全球碳排放,所谓的“中国气候威胁论”无疑是片面和狭隘的。全球碳减排应该充分考虑各国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性,在“数量—关系”双控的基础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协同性减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WIOD的最新环境账户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SNA模型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从"关系"视角可视化分析了全球碳转移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揭示全球碳转移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显示:①全球碳转移网络呈非均衡发展,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失衡,少数的国家产生了多数的碳排放。其中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侧碳排放网络中心,并且中国在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和德国始终位于全球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心。②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各国的网络地位相对比较稳定。2014年出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和德国,入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中国。其中,中国的入度中心度始终低于出度中心度,说明中国主要是通过供给而不是消费的形式参与到全球碳转移网络中。③块模型分析显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美国等发达国家构成主受益板块,且板块间溢出大于板块内溢出,南北国家间存在明显的碳转移关系。④QAP分析显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对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的影响在减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及环境规制等因素正逐渐主导碳转移网络的形成。本文的研究为未来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各国需要基于新的"关系属性"的视角理解全球碳排放,所谓的"中国气候威胁论"无疑是片面和狭隘的。全球碳减排应该充分考虑各国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性,在"数量—关系"双控的基础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协同性减排。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通过对崇明东滩南部、中部和北部的标志桩观测以及实地观测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冲淤变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春季到夏季,南部以冲刷为主,中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夏季到秋季,南部和中部以淤积为主,北部表现为冲刷;秋季到冬季,南部、中部和北部都以冲刷为主;头一年冬季到次年春季,南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中部则表现为冲刷。在同一观测路线上,不同季节高、中、低潮滩冲淤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沉积物粒度、水体含沙量等指标的测试,并借助潮差等资料,探究了影响潮滩季节性沉积的因素,发现潮滩季节性沉积与潮滩基础地貌、水体含沙量、水动力、潮流等有密切关系;但在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各因素对潮滩冲淤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介绍德国对家庭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同类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参考。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目标可归纳为三方面:①从家庭产生的废物流中将电子废弃物分离出来;②推动资源再生;③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体与环境健康损害。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体系的参与者可分为七类,其责任内容如下:①政府机关,联邦级行政机关负责政策制定,有权管理生产者注册,协调与监督回收处理过程,联邦州政府负责颁布地方法规并指定公共废物管理机构;②家庭消费者负责将电子废弃物放入专门的收集容器;③分销者可自愿协助电子废弃物的回收;④公共废物管理机构负责自家庭收集电子废弃物、管理并运营收集场所,并将电子废弃物免费移交给生产者或其代理人;⑤生产者对本企业生产的电子电器设备废弃后的生命终期管理负责,重点是通过独立或联合守法机制来承担电子废弃物的转运、运输、处理与处置的责任;⑥结算机构负责协调与监控电子废弃物的流向,分配生产者的责任份额并监督;⑦处理者应确保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达到法定再循环率与回收利用率。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实践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强调物质循环的管理理念、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保障、清晰的责任分工与界定、以信息流管理为基础的实施机制、重视参与者意见的交流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的负效应将导致北极上空臭氧层的损耗比科学家原先估计的快3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像毯子一样,把热量束缚在地球大气层较低的位置。为使之达到平衡,位于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同温层就变冷了。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随着北极上空同温层持续变冷,此处臭氧层的消耗也将大大加速。在过去10年里,科学家对冬季北极上方的气候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极地上方同温层的云量严重影响着臭氧层的损耗。冬季,同温层在距离地面2 0km处形成云层,…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用地优化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城市空间变化剧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正确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京市为例,总结了城市用地建设中存在的城乡失衡、耕地危机、功能削弱、效率降低等主要问题,并尝试建立土地利用优化评价模型,以综合判断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可见,在城市的迅速扩张中,城市用地的确存在集约水平波动的现象,而且不同指标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到集约、由重量到重质、由紊乱到有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