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环境评价方法运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评价方法突出强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立体交叉体现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在质量和水平、方向及大小等方面多方位的协调关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相应在的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模型量化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环境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等级评语标准。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衡量城市或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国外发展指标与国内进行了对比,具体包括城市发展指标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参考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海岛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给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同时构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探讨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基础,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评价方法突出强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立体交叉体现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在质量和水平、方向及大小等方面多方位的协调关系 ;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探讨了相应的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模型量化方法 ;并给出了评价环境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等级评语标准。  相似文献   

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从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环境评价进行了研究,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战略环境评价理论,给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内涵,阐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此文论述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7.
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发展指标体系存在着忽视环境的问题,导致经济与环境不能协调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能评价与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种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针对我国实际,我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动态规划过程,应基于在关键自然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从物理性指标向货币性指标过渡,将无量纲方法与有量纲方法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突变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将系统新三论之一的突变理论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中。介绍了突变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并以发展度指标、支撑度指标为准则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基本要素进行分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突变评判法对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建立上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提出建立多目标的指标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阐述了建立上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5项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层次性、主要性、可比性、操作性。据此设计了包括4个领域60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阐明了从原计划指标体系滚动式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第10个五年计划开始,3个五年计划分3步建立并完善指标体系与国际接轨和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来表征可持续发展状况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指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是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有效经济形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对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指标体系,或是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应用。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角度,对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和缺陷,旨在系统了解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的建立可帮助明确工业区规划环评中环境影响因子和评价重点,可用于跟踪评价工业区环境管理现状,并为下阶段工业区开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以上海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通过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并结合实际工作给出指标现状值和目标值得选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根据研究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构成框架,对评价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指标含义的界定,对各类指标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建立合理和实用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体系具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应用集对分析中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给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功能损害态势度表示,并提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满足的生长曲线指数计算公式。对大理市评价的实例表胆:基于联系度的同异的同异反态势排序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带动了社区建设的蒸蒸日上,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的快速消耗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社区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人类社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型生态社区内涵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型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结合苏州市区域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基础上以指标体系中的生态建筑子系统为例对其做出详细的指标说明.  相似文献   

17.
X82 200101166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环境评价方法支持系统的研究/欧阳洁…(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系)//环境科学动态/国家环保总局信息所一2000,(3)一l-6环图X一33 本评价方法突出强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立体交又体现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在质量和水平、方向及大小等方面多方位的协调关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相应的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模型址化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环境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等级评语标准。表6参7X820 .1 200101167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降水化学特征探讨/康世吕…(中科院寒区早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环境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莆田市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进行分析,首次建立了莆田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进行莆由市的现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评价及指标体系综合指数的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莆田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长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提高协调性。基于海岛县这一特殊县级地域的特有属性,构建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以长岛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协调度,考察了各子系统的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协调发展轨迹和时间趋势,结果表明: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逐步优化,波动趋于平缓;系统整体的协调水平减速提高;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已经成为影响发展持续性的首要问题。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可为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的建设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忽视环境影响的港口规划往往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从源头上控制港口环境污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文中简单介绍了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一般技术方法。对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研究,从港口规划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实际操作中指标体系的筛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